APP下载

浅谈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继承与发展
——以扬琴独奏曲《觅》为例

2017-10-12周幸润

黄河之声 2017年13期
关键词:扬琴音阶谱例

周幸润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浅谈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继承与发展
——以扬琴独奏曲《觅》为例

周幸润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随着近年来民族器乐的发展,20世纪作曲技法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当代民族器乐作品涌现,扬琴独奏曲《觅》则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本文将从创作背景、动机、作曲技法等方面,分析该作品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意义。

《觅》;全音阶;音乐创作

《觅》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杨青教授在1986年为扬琴、钢片琴、手鼓所创作的富有创新性的一首作品,它在作曲素材上突破了以往的民族调式,而选用大二度的全音阶为基础进行创作,在演奏技巧上突破了传统的正弹、反竹、轮音等技巧,大量运用揉弦、顿音、拨弦、击板等极少用到的技法,受到扬琴界广大同仁的高度赞赏,使得扬琴在作品风格、和声运用以及演奏形式上都有了新的形象,进一步扩宽了扬琴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一、绪论

1.作者简介

杨青教授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现为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1978年入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理论作曲系学习作曲,师从胡登跳、何占豪、邓尔博、朱晓谷、桑桐等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创作民族器乐与交响乐的作品,例如:《苍》(笛子与交响乐队)、《觅》(扬琴与打击乐)、《竹影》(民族室内乐)、《悠远的回应II》(古筝独奏)等数十部优秀作品。

2.作品简介

《觅》,原名《澹》,创作思路是以当代人的审美角度与听觉角度,用扬琴来表达一种特殊的民族意味,从自然中寻觅乐趣。此曲为杨青教授在进入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后,结识了中国音乐学院的扬琴老师:著名扬琴演奏家李玲玲。李教授委托杨教授为扬琴这件乐器创作新作品而产生的。这是一首极具现代性、创造性的扬琴作品,运用西方全音阶的作曲技法,在旋律、音色、和声等方面,产生了独特的音乐音响效果。

二、作品分析

1.曲式结构分析

《觅》的曲式结构为:包含散板(引子)的再现三部曲式。全曲在C调的基础上呈现。

乐段 乐句 拍号 小节数散板快板 A a+b+a` 2/4 27+23+25行板 B c+c` 4/4 3/4 17+18快板 A` a+a13/4 2/4 38+22

2.作曲技法特点

《觅》运用了全音阶的作曲技法,其中包含了两种全音阶,第一种全音阶(谱例1)为:以C为基础音,大二度上行的全音阶;第二种全音阶(谱例2)为:以#C为基础音,大二度上行的全音阶。

谱例1

谱例2

(1)在散板乐段(谱例3),该片段围绕着A音展开音乐,首先用富有极强情感力度变化的A音揉弦,使得音乐情感迅速进入空灵的状态。随后以A音快速上行的全音阶,直至A音八度轮音,明确了该曲的创作素材与作曲技法。整个散板部分,围绕着这一个全音阶动机,对扬琴乐句进行重复、对比,使得音乐情绪波荡起伏,思绪万千。

谱例3

(2)在快板乐段,音乐首先单枪匹马地进入主题(谱例4),该主题同时包含了两种调式全音阶。首先,左手的旋律采用的是:在高音区对第二种全音阶进行拨弦的技法,而右手持续在低音区的G音上产生正竹击弦,两种不同技法的组合,加上音区的对比,既明显的突出的左手全音阶的主旋律,又明确了右手G音主音的低声部。在节奏上,两声部也是产生了明显的对比,左手以八分音符为主加上切分节奏型,右手以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交错于主旋律中,强有力的音量增强了乐曲主题的气势与张力。而从和声的角度来看,主旋律与低声部的音程关系为:大二度——纯八度——大二度——大三度——增四度——小六度——大二度。由此可见,现代音乐风格的作品更具自由性,主题动机更加个性化,音乐音响的不协和性增强,解决性减弱,音域范围也更加宽广。

(3)在全曲中,虽然主要以全音阶为主,但也常有为了配合音乐情绪而出现的半音阶。例如A乐段第17—20小节,在G音主音的高低音区轮回的音响效果下,中音区的半音阶旋律显示的尤其突出(D-E-#F-#G)。例如(谱例5)A乐段最后结束散板部分,连续的上行半音阶,并随着力量的逐渐增强,使得音乐随之高涨。紧接着又是突弱双音半音阶,给音乐的情绪带来了极大的转折,从而使A乐段与B乐段的衔接完美无瑕。

谱例5

(4)两种全音阶卡农式交替出现。在B乐段的18—22小节(谱例6),上声部运用了反竹的技法和第一种全音阶来发展旋律,下声部用正竹的技法和第二种全音阶来发展旋律。在节奏上,上下声部也体现出了对比复调的特点,密切配合相互呼应,力求表达人们内心的纠结、苦恼的情感。

谱例6

三、结语

现代音乐风格作品是扬琴音乐生命力的传承,《觅》这首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国当代音乐的继承与发展,而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离不开传统音乐、传统器乐的基础,薪火相传是人类文明传承的特征。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文化环境里,都着有不同的创作和表现方式。每一种艺术形式,就如同这个时代的缩影,通过各个不同时代所创作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它生命力的传承。而那些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人类真实情感的优秀作品,经过了千百年的流传,至今成为了众人皆知的经典艺术作品。各个时期创作的繁荣,使得这项艺术发展得更为壮丽,而现代音乐风格作品的创作中,不但继承了前辈们遗留的宝贵财富,也包涵了当代作曲家及演奏家的智慧,结合这个时代的特征,将成为这个时代创作的主流,将扬琴音乐艺术推向更加鼎盛的道路。

现代作曲家们结合西方作曲技法思维,不断地开发扬琴中可以表现的新音响特征,并借鉴各种乐器的音乐表现力不断思考着技法创新及技法新颖地组合运用,配器方面也在探索扬琴音色与不同编制不同组合形式的乐队与各乐器种类的音色分配处理和安排。这些都归功于作曲家创作的艺术构思,使得扬琴开拓了更多地演奏技法,增添了丰富多彩的音色音效,拓宽了演奏形式的多样化,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上,现代音乐风格作品中运用的音乐语言,为中国扬琴作品的创作打开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使未来的扬琴作品创作上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优秀的创作不仅能让人产生对音乐的满足,还要展现出乐器自身的特色,才能为扬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的延续生命力。■

[1]熊雁.浅谈扬琴现代音乐风格作品创作及演奏.中国音乐学院,2012,4.

[2]刘圣西.浅析扬琴曲《b小调幻想曲——献给肖邦》.戏剧之家,2015,05.

猜你喜欢

扬琴音阶谱例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大小调五声音阶,来了解一下
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解析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拯救交响危机的音乐创作
——以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为例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