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员腰椎峡部裂的因素、治疗及预防分析

2017-10-11赵书巍

武术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预防治疗因素

赵书巍

摘要:运动员中,引起腰痛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多数往往是因为腰椎峡部骨折引起,文章从临床医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运动中腰椎峡部骨折的因素、治疗以及预防,并简单阐述康复手段,提出建议,以便在运动中加强自我保护,防范于未然。

关键词:腰椎峡部裂 因素 治疗 预防

剧烈运动后腰痛,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困扰。研究表明运动后发生腰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腰椎峡部裂。单纯峡部裂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主要阳性体征是下腰部疼痛,直立、行走时加重,卧床休息后缓解。

1风险因素

1.1遗传因素

早在1978以及1979年,Shahriaree和Haukipuro等相继提出腰椎峡部裂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可能存在相应的“峡部裂基因”。可能这些基因导致腰椎软骨发育不良,从而导致腰椎峡部裂。

1.2解剖因素

(1)腰,峡部背内侧皮质骨菲薄,骨小梁横向排列,骨质构造不坚;腰,峡部明显外展且与上关节突形成60-110°的仰角,均使峡部易骨折。(2)髂腰韧带连接于L5与两侧骼骨之间,是维持L5稳定的主要结构,其认为髂腰韧带先天性薄弱或损伤可使腰椎峡部承受应力增加,进而导致峡部裂的发生。

1.3生物应力学因素

由于腰椎生理前凸,腰向前下倾斜。体重压力分为垂直间盘的挤压力和滑向前下的剪切力,挤压力由间盘、椎小关节承受,剪切力由问盘、椎小关节、韧带等软组织承担,故峡部承受剪切力和挤压力。

2治疗方法

2.1诊断

大多数峡部裂患者多无临床阳性体征,多为体检时发现,有部分患者以腰痛为主要表现前来就医。腰椎线X-线是峡部裂首选影像学检查,其特征为:斜位片上关节突间部出现透亮带,如“狗颈部”带项圈或颈部断裂。对可疑峡部裂患者,应当行腰椎CT检查,其表现为:上下关节突间横行不规则条状低密度影伴局部不规则粗大。MRI检查无电离辐射,更适应于儿童及女陛患者,其与CT相似,但MRI的优点在于对软组织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如椎问盘变形、黄韧带肥厚、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的疾病等。MRI对早期的峡部裂有较高的敏感性,图像可早于平片及CT可探测到的峡部骨折之前显示出信号强度的变化。浸润实验将麻药或激素等注入峡部,既有诊治目的,又可预测患者预后效果。

2.2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稳定病椎及缓解或消除疼痛,主要方式是手法治疗、牵引、调整活动量、支具保护、腰腹部肌肉锻炼及理疗等,通常适用于:疼痛感消失,恢复正常学习、工作,不要求达到骨性愈合标准。

2.3手术治疗

普遍认为若行系统保守治疗3-6个月,症状无明显改善即认为保守治疗失败,应考虑手术治疗。

2.3.1峡部修复术

峡部修复术的适应症有:(1)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2)没有明显小关节退变,腰椎MRI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不大于Ⅲ级;(3)小于30岁患者;(4)没有神经根压迫症状;(5)峽部封闭有效;(6)不伴有脊柱裂等导致内固定不稳的因素。因峡部修复术无法解决腰椎退变所引起的腰痛,所以腰椎滑脱及腰椎退行性变是其明显禁忌症。峡部修复术有很多种,常用术式大致包括:Buck法,即采用3.5-4.0mm的皮质骨螺钉或踝螺钉作为拉力螺钉直接拧人峡部固定断端,并于峡部植骨。这种方法在调整进钉角度的情况下,适用于L3-L5的峡部裂,且效果良好,适用椎体节段广泛。椎弓根钉-椎板钩法,即用椎弓根螺钉达到脊柱三柱固定,椎板钩加压促进断端愈合。此方法被广泛应用,该方法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强度较高。Scott法,则是将2根钢丝绕过两侧横突,于棘突基底部钻孔,两侧钢丝拉紧打结,峡部植骨。还有椎弓根钉结合u型棒和横突螺钉+聚酯韧带捆绑法等,峡部修复术各术式无明显优劣,各种术式均能起到很好的固定效果,应依据个人情况选择相应手术方式。

2.3.2节段间融合术

虽然节段间融合存在加速邻近节段退变导致邻椎病的风险,但对于年龄偏大或由腰椎退行性病变导致疼痛的峡部裂患者,节段间融合术仍是其治疗的“金标准”,与腰椎的结构相互融合,使病变腰椎恢复正常解剖连续性和生理功能。

2.3.3微创和导航技术

近年微创理念的提出,即以更小的创伤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已成为脊柱外科临床医师追求的目标。Quadrant通道下经皮椎弓根一椎板构技术修复峡部并植骨,获得良好疗效。术中CT引导下经皮植人拉力螺钉成功修复峡部应用计算机导航结合微创技术应用Buck法。

2.4康复方法

2.4.1对于非手术患者的康复

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限制活动、胸腰支具、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理疗、腹背及臀部肌肉锻炼等。治疗时间通常不少于3个月,同时,制动和胸腰支具的应用对早期峡部裂或急性的峡部损伤能达到较高的骨性愈合率。

2.4.2对于手术患者的康复

术后,应避免局部功能锻炼,防止植骨块滑脱或移位。术后第2天可练习直腿抬高,每天50次,后每天增加5次,直至增加至100次。同时可配合扩胸运动等,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造成腰腿痛等并发症,术后2~3个月,如经影像学检查骨折接近临床愈合期,可进行俯卧位腰背肌锻炼。飞燕式每天10~20次,此锻炼可增加腰背肌肉力量,减轻术后腰背部疼痛,平卧位时配合直腿抬高练习,各种锻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循序渐进,并遵医嘱执行。3个月解除石膏或者腰围。可带腰围下地行走,继续功能锻炼,但不可施行大强度训练,各种功能锻炼以增强腰部动力性稳定结构为目的进行。进行不负重行走。定期复查,及时接受康复指导。骨折全部愈合约需2~4年,因此在此期间不可进行重体力劳动,直至完全康复。

3预防

了解了腰椎峡部裂在运动中损伤的诱因,则相关的预防就要根据有关损伤机制做出调整。

在进行运动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体能、心理以及精神上对即将的运动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身体综合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应避免剧烈的运动。

加强运动员安全教育,明确运动中对可能发生的损伤事件应如何规避,学会保护自己。严格规范技术动作,避免腰部过度荷载前屈、后伸等不正确的动作带来的腰椎损伤。注重运动后的放松,加快运动后恢复。

加强医学影像学检查,出现疼痛,发现损伤就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对于已经有损伤的运动员则应该遵照医嘱暂停运动,待伤势好转后再适当运动。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防治疗因素
解石三大因素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