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V一下”的构式鉴定及形成动因

2017-10-11胡为飞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构式动因机制

摘 要:“小V一下”的构式是“对动作的主观尝试性弱化”,体现出“非正式性、礼貌性、维护面子”等语用功能。“小V一下”构式的形成机制是“小V”和“V一下”两者在结构形式上截搭,语义上糅合,受其内部构件之间互动的影响。同时,受韵律作用、主观化和网络语言环境所推动。

关键词:“小V一下” 构式 机制 动因

一、引言

近年来,网络和生活中流行着这样一种新型的口语表达式:“小V一下”。例如:

(1)回来后大家小聚一下,各自看看相互买的书,颇为感谢那位不坚持原则的老人。

(2)又想起崔郊的这首诗,小感叹一下,世界每天一更新。

(3)我想我内心的阴暗面还没有渗出我的脸,只是偶尔小爆发一下。

由于“小V一下”是一种新型的口语表达,因此,学界对其研究的成果很少。对于该结构的专门性研究并不多见,大部分都是对于其构式中的部分成分进行分析,如相原茂[1]等(1984)、邵敬敏[2](2009)、蒋湘平[3](2015)等等。本文拟从构式语法理论的角度来审视“小V一下”表达式,对其进行构式鉴定并探究其形成的机制及动因。

二、“小V一下”的构式鉴定

构式语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Goldberg[4](1995)对构式的经典定义是: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结合体,且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已有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时,C是一个构式。Goldberg[5](2006)对于构式的最新界定是:后天习得的形式与功能之间规约的匹配关系,包括词素词、习语部分的或完整的短语类型。这就是说,任何语言表达式,只要其形式、语义或功能的某些方面是不可预测的,均可称之为构式。具体到“小V一下”表达式,我们认为它的意义并不是该结构内部成分的简单相加,它表示的是对主体动作行为上动量、时量或程度的主观尝试性弱化。从语用功能上看,“小V一下”表达式表现了说话人话语的非正式性,同时也符合了话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一定程度上是“面子理论”中的一种保护性策略。例如:

(4)迈克·乔丹首次公开对他的赌博问题做出反应。他在接受NBC电视采访时否认他参加过巨额赌博,只说自己有小赌一下的“嗜好”。(《厦门日报》1993-06-17)

例(4)中,邁克·乔丹在电视采访中否认参加过巨额赌博,并以“有小赌一下的嗜好”来作回应。此时,“小赌一下”在主观弱化“赌”这一行为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主体话语的随意性。Brown&Levinson[6](1987)将“面子”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通过与他人的交际,这种形象可以被损害,保持或增强。他们认为每个交际参与者都具有两种面子: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积极面子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欣赏和尊敬;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有自己选择行动的自由。面对采访时,对于采访者威胁乔丹积极面子的言语行为,乔丹的“小赌一下”的表达是一种保护性策略。也符合“礼貌原则”中的“一致性原则”,乔丹的“赌博问题”的存在肯定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在面对采访者问其是否参加过巨额赌博时,“小赌一下”一方面承认了“赌”这一行为,同时也对这一行为进行了弱化,减小了其与采访者之间的分歧。因此,“小V一下”是一种有着自身整体构式义又有其特定语用功能的主观表达式。换言之,任何语言表达式只要它的形式、语义或功能的某些方面是不可预测的,就都可称之为构式。从以上的例句分析中可以看出,“小V一下”的“对动作行为的主观尝试性弱化”义及“非正式性、礼貌性、维护面子”等语用功能仅从该结构的组成成分当中是看不出来的,这就体现了该表达式的不可预测性。据此,我们将“小V一下”表达式称为“构式”。

三、“小V一下”构式的形成机制和动因

“小V一下”这种新兴的口语表达一定有其内在的形成机制和外在的动因。沈家煊[7](2006)将概念和词语的整合或复合分为“糅合”和“截搭”两类。“糅合”好比是将两根绳子各抽取一股重新拧成一根,而“截搭”好比是将两根绳子各截取一段重新接成一根。我们发现,“糅合”和“截搭”也是“小V一下”构式的产生机制。同时,也是受其内部构件的互动影响。

(一)“小V一下”构式的形成机制

我们认为“小V一下”构式的内部形成机制主要是以下两种情况的结合。

第一,“小V一下”构式是由“小V”和“V一下”两者在结构形式上截搭,语义上糅合而形成的。从结构形式上看,两者具有相关性。虽然“小V”和“V一下”“小V”是偏正结构,“V一下”是述补结构,但是两者的结构核心为同一动词“V”。在保持结构核心即动词“V”不变的前提下,取“小V”中的“小”和“V一下”中的“一下”共同构成“小V一下”的结构。从语义理解上看,两者具有相似性。“小V”和“V一下”都有表示动量小、时量短和程度轻的语义。两者“糅合”产生的“小V一下”由于“小”和“一下”双减量义的共现,使得主体对其动作行为上动量、时量或程度的主观弱化更加明显,更加表现了说话人话语的非正式性。

第二,“小V一下”构式是内部构件之间的互动所形成的,这种新兴用法主要是受“小V”的影响。我们把“小V一下”构式分解为常项“小”“一下”和变项“V”。我们来对这三个构件进行组合,这样就会产生“小V”和“V一下”的两种可能性结构。我们会发现,“V一下”原本就是现代汉语中表示动量小、时量短的一个很常见的格式。而“小V”结构除了已成词的“小睡、小跑”等,现在越来越多的新兴的“小V”结构开始出现,如“小饿”“小困”等等。我们甚至可以将“小V”理解成一个主观化构式。而它的口语化、主观性、随意性等正好能与“小V一下”构式相呼应。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小V一下”构式的形成受其内部构件“小”和“V”整合义的影响较大。

(二)“小V一下”构式的形成动因

第一,韵律的作用。虽然已有一些“小V”结构收录到《现代汉语词典》中,如“小睡”“小憩”等。但是,大部分“小V”结构的自由度较低,粘着性较强,需要与其他成分共同出现。同时,“小V”作为一个标准的双音节音步(冯胜利[8],1998)韵律框架,结构比较稳定。但是,“V一下”是一个三音节的超音步韵律框架,这样的三音节结构并不稳定。韵律作用下形成的“小V一下”在融合“小V”的同时,也使得“V一下”处于稳定的状态之中。

第二,主观化的产物。沈家煊[9](2001)指出,“主观化”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主观化”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说话人的视角(perspective);2)说话人的情感(affect);3)说话人的认识(epistemic modality)。在主观化的驱动下,主体为了主观上使其动作行为弱化,表达话语的非正式性。在“小V一下”结构中,“V”到“小V”就是一个主观化的过程。为进一步加深主观化的程度,在“小V”和“V一下”的基础上形成了“小V一下”的构式。

第三,网络语言环境的推动。“小V一下”作为一种新兴的口语表达式,其孕育的语言环境大多数是在网络中。而网络的使用群体多为年轻的一代,网络中的年轻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极强。“小V一下”这种新兴用法应运而生,但是,这对我们的传统语言形成了挑战。我们在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搜索“小V一下”所得的用例极少,大多数存在于网络媒体中,如微博、微信等。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它的新型化和口語化。

四、结语

陆俭明(2004)指出“构式语法”(陆文称之为“句式语法)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一些先前不好解释或先前想不到去解释的语法现象,有助于我们说明各种不同句式产生的原因与理据等,还可以避免将构式的语法意义误归到构式内某个语言成分的头上,等等。本文从构式语法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小V一下”表达式。重点对“小V一下”进行了构式鉴定,认为其表示的是对主体动作行为上动量、时量或程度的主观弱化,表现了说话人话语的非正式性和礼貌性。我们认为,“小V一下”构式是由“小V”和“V一下”两者在结构形式上截搭,语义上糅合而形成的。同时,该构式的形成受其内部构件“小”和“V”整合义的影响较大。在韵律的作用,主观化的影响和网络语言环境的推动等各方面的影响,“小V一下”构式才得以产生。

参考文献:

[1]相原茂.数量补语“一下”[J].汉语学习,1984,(4).

[2]邵敬敏.新兴组合“X一下”的泛化趋势和修辞价值[J].修辞学

习,2009,(2).

[3]蒋湘平.“VV”和“V一下”的语义及句法差异[J].汉语学习,

2015,(4).

[4]Goldberg,A.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95.

[5]Goldberg,A.Constructions at Work[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6]Brown&Levinson.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61.

[7]沈家煊.“糅合”和“截搭”[J].世界汉语教学,2006,(4).

[8]冯胜利.论汉语的“自然音步”[J].中国语文,1998,(1).

[9]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4).

(胡为飞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200234)endprint

猜你喜欢

构式动因机制
课程思政的动因、理路以及堵点治理
明辨概念,确立学科研究范式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简论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研究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