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国家级非遗在高校图书馆的保护现状
2017-10-11周斌斌
周斌斌
河南省国家级非遗在高校图书馆的保护现状
周斌斌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河南 登封,452470)
高校图书馆在参与非遗保护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非遗类图书在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现状以及高校非遗类特色数据库的发展现状,为高校图书馆参与非遗保护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国家级非遗;高校图书馆;保护
Abstract:University libraries are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ooks in the colle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Henan provi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pecial databa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sorted out,which w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participating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Key words:national in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university library;protect
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许多非遗项目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随着国家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这一宝贵的资源保护工作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高校图书馆是当代世界重要的文献信息情报中心组成部分,作为先进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应当发挥其在人才、管理、技术、服务等领域所具有的强大优势,积极参与到当地的非遗保护工作中来。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现存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的文化记忆和发展标识,也是维系一个国家、民族团结的基础以及联系世界的纽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或口述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而言的,在概念上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根据,由某一全体或一些个体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1],主要包括各种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和口头文学,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术以及其他形式。
2 河南省国家级非遗的种类
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河南高校图书馆是如何具体参与非遗保护的?河南高校图书馆在非遗保护中起了什么作用?笔者希望通过调查,获得相关的资料。截止到2017年6月,我国共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现将数据整理如下:
表1 河南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表2 河南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表3 河南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表4 河南省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3 非遗类图书在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现状
为了能够准确了解河南省各大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在非遗资源建设和保护方面的具体情况。2016年4月-2017年4月,经过近1年的时间,笔者根据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河南省高校名单目录,以河南省内包括民办本科在内的45所本科院校和包括民办高职高专在内的83所专科院校作为调查对象。笔者通过输入高校校名,进入各高校主页,通过主页部门设置链接到各高校图书馆,由于网速、设置权限等问题无法链接,最终汇集了121所图书馆的资源信息(数据截止到2017年7月)。首先通过学校主页登陆各高校图书馆网站,然后点击“图书馆简介”“图书馆概况”“本馆介绍”等栏目进行浏览,查找馆内是否有特色馆藏文献。筛选出具有文科类特色馆藏的高校,最后通过电话咨询、QQ群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对是否有非遗类特色文献馆藏,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
通过调查可知:特色馆藏数量众多,但与非遗相关的特色馆藏几乎没有。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图书特色馆藏,如河南大学拥有宋代文献古籍18万册,河南中医药大学有中医线装古籍4万册;有的高校甚至有几个特色图书馆藏,如河南科技大学拥有医学特色文献资源、齿轮轴承特色藏书、善本古籍线装书库,洛阳理工学院的河南地方史志和河洛文化研究资料等特色文献。
据笔者调查,具体到非遗类或被认定的任何一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图书特色馆藏,该类专门特色馆藏数量有限,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许多高校的非遗类图书并没有归类集合在一起,而是按照中图分类法分散到各个书库和书架中,没有形成单独的非遗类特色图书库(架)或图书馆藏资源。
4 高校非遗类特色数据库的发展现状
数字资源在保障高校教学、科研的文献需求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在2007版的《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计量指南》中对数字资源定义为“图书馆引进(包括购买、租用和受赠)或自建(包括扫描、转换和录入)的,拥有磁、光介质或网络使用权的数字形态的文献资源。数字资源可分为三大类:购买的数字资源、自建的数字资源以及免费的网络资源”。[3]
在浏览图书馆简介时,笔者也对各高校图书馆主页上的“特色数据库”“自建数据库”“特色数字文献”等导航条进行了关注和搜索。同时在调查图书馆非遗类特色文献馆藏时,笔者也对是否建有非遗类特色数据库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咨询。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4.1 各高校特色数据库发展不均衡,非遗类数据库未引起足够重视
河南省各高校图书馆在特色数据库建设方面,发展很不平衡。几所重点本科高校由于具备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理念、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才和充裕的资金支持,数据库资源建设力度很大,都拥有自建的特色数据库。比如郑州大学有河南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河南大学建有宋代文献数据库、河大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有的高校甚至拥有几个自建特色数据库,如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建有小麦专题特色库、玉米专题特色库和鸡研究专题特色库。郑州轻工业学院图书馆建有包括化学品数据库、艺术类专题数字图书数据库在内的15个特色数据库。但专科院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由于资金、人力、物力有限,有的高校或与其他高校共享特色数据库,或以试用的方式开通部分特色数据库,而自建特色数据库较少,有的学校除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论文数据库外,甚至没有自己的特色数据库。
与此同时,河南高校非遗类数据库建设情况不太理想。本科院校如郑州轻工业学院图书馆建有民俗文化研究专题数字图书数据库,许昌学院建有钧瓷文化专题数据库。专科院校如焦作大学的地方特色数据库,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建有印象济源数据库(其中该数据库下面包含愚公文化,女娲文化,卢仝文化,济源名人,城市文献等子库)等。更多的非遗类文献资源被囊括在某一类特色数据库内,没有以专题数据库的形式单独建设。如郑州轻工业学院的艺术类专题数字图书数据库,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的河洛文化专题数据库,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中华水文化信息资源库,安阳师范学院的安阳地方文献数据库、殷商文化数据库,黄淮学院的天中文化数据库等。
表5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
表6 第二批研究基地(公布时间:2011年8月)
表7 第三批研究基地(公布时间:2015年3月)
4.2 高校非遗文化机构独立设置,没有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笔者登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通过搜索发现,许多高校参与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任务,现将数据列表如下: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第一批研究基地(公布时间:2010年6月)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教育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
根据上表数据:“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共公布了2批,河南师范大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共2个高校参与了该项目。“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共公布了3批,第1批共12个单位,其中高校占9个,第2批共10个单位,全部为高校,第3批共11个单位,其中高校占10个。
据笔者调查,参与“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的高校都设立了专门的部门对非遗进行保护和研究,但设立的部门都是高校内的独立机构,图书馆并没有更多的参与其中。如开封大学在保护非遗项目中专门建立了大观博物馆,设有河南省(开封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但博物馆和研究基地都是该校独立的分支机构,图书馆只提供了可供研究的图书资料等,并没有参与研究、建设等更多的保护职责。
4.3 非遗资源使用权限受限
馆藏非遗特色图书多数是孤本或影印本,存世量较少而显得弥足珍贵,因此从保护珍贵古籍资料角度出发,有的高校图书馆只允许馆内阅读,不允许师生借出馆外,部分图书馆只允许校内教师或科研人员使用,不允许学生借阅;在数字资源方面,图书馆从科学技术、版权争议等视角考虑,还有一些院校只限于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使用本图书馆特色资源,如笔者尝试进入郑州大学的河南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在文献检索中输入“非遗保护”,经过搜索,最终出现了来自中国知网数据库的3篇硕博论文,分别是河南大学王静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版资源开发研究》、河南大学薛良磊的《河南省国家级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和陕西师范大学魏麒的《花鼓文化:豫东(商丘)“庆丰花鼓舞”剖析》,由于郑州大学对中国知网的数字资源只是购买后包库使用,并无版权权限,因此只能限制在校园网内下载查看,校外人员只提供了文献作者,题目和来源单位。这一方面为师生在校外访问数字资源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影响了科研和学习;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非遗文化的对外宣传和合理保护。
[1]向云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项目.[EB/OL].http://www.ihchina.cn/5/5_1.html,2014-11-11.
[3]陶慧卿.上海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分布与利用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4]河南省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汇总表.[EB/OL].http://www.henanfy.org.cn/shows.asp?Arti⁃cleID=363&artbigclassName=%E4%BC%A0%E6%89%BF%E8%BD%BD%E4%BD%93,2016-8-5.
The Status quo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Henan
Zhou Binbin
(Songshan Shaolin Wushu Vocational Institute,Dengfeng Henan,452470)
G250
A
1003-5168(2017)09-0060-05
2017-5-30
周斌斌(1979—),男,硕士,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