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自律体 追求真质量
——“全员运动会”能有效撬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2017-10-11余立峰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310012

中国学校体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全员运动会趣味性

余立峰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310012)

专题报道

探寻自律体 追求真质量
——“全员运动会”能有效撬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余立峰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310012)

编者按: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多年来持续下降,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各级各类学校积极通过多种途径扭转这一形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竞赛。特别是全员运动会的兴起,引起了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普遍关注。从1990年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指出的“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到2007年的中央7号文件中要求“学校每年要召开春、秋季运动会,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再到2016年的国办发27号文件要求“建设常态化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广泛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竞赛,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一系列文件的制订与出台,为学校开展运动会指明了方向,逐渐打破了以竞技为主、少数学生参与比赛的运动会模式,创建了全员参与、项目多元且富有趣味的“全员运动会”模式,以赛促练、以竞激趣的“全员运动会”在各地悄然兴起。为此,本期从“全员运动会”的指导思想、理念、项目设置、组织形式、负荷设计、竞赛规程,与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结合等方面进行组稿,以呈现各省、市、区等新的理念,宣传和推广各校开展“全员运动会”的成功经验,为开展激发学生参与学练的积极性的“全员运动会”提供参考。

学校运动会一直以来是作为我国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有关法律和政府部门政策强制规定的。传统的学校运动会长期以来被默认为学校田径运动会或是竞技性球类比赛。虽然从1990年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每学年至少举行1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到2007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学校每年要召开春、秋季运动会,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再到2016年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要求“建设常态化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广泛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学校每年至少举办1次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竞赛,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这一系列国家有关政策文件明确要求学校应举办综合性的、丰富性的、人人能参与的运动会和竞赛,但在学校实际操作中,更多是凸显锦标主义的高仿真竞技性运动会和球类比赛。

传统的学校运动会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本身固有的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功能之外,其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活跃校园气氛,增强学生集体观念,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等方面。公平竞争、尊重对手、团结合作等是体育竞赛赋予教育最本质的内容,但就传统的运动会而言,只有少数人是运动员,大多数人都是观众,因此,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些教育功能更多的是间接发生的,如果要发挥更大的直接的教育功能,只有亲身体验运动竞赛才能实现。虽然在以往也有很多学校和教师在努力探索运动会的改革,但基本停留在趣味性的视角,多从项目的趣味性着手改革,而对于参与的学生人数虽也有一定改进,但并未能做到全员参与。

“全员运动会”的开展,一方面弥补了传统运动会只能少数人参加的弱点,另一方面能够发挥运动会更大的教育功能,而最为重要的是“全员运动会”的开展能够建立并形成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约束环境,从而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

一、“全员运动会”真正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

1.“全员运动会”真正践行了以人文本、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是我国本轮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体现了教育的未来应满足每名学生的需要。由此,当下学校体育提供给每名学生的课程和运动竞赛应该是以内容适合、机会均等为首要要素。由于传统的学校运动会,在项目设置、竞赛组织方式、成绩录取形式等方面都是参照标准的成人竞技运动会。因此,也就不能完全满足当前教育改革的理念所需。而“全员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设计是将体育教学内容作为依据,竞赛组织是以团队对抗方式进行,成绩录取是采用现场实时公布与团队优胜方式,这些设计理念和操作方式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理念。

2.“全员运动会”使得运动会的教育功能最大化。传统的学校运动会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但局限性也是较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不同年级、班级之间缺乏大团队意识,相互之间的关注度不突出。如,低年级的学生在进行比赛时,高年级的学生因为比赛结果与己无关,所以就会出现不关注比赛的情形;还表现在比赛结果公布的方式上,没有做到即时公布,参赛者想实时知道自己和团队的成绩,以及竞争对手的成绩,需要延时到指定的公告处获取结果,所有团队结果还需要各自统计,这样的运作方式大大减弱了竞赛结果的激励功能。而“全员运动会”弥补了以上传统运动会的不足,采用打破年级甚至打破班级进行比赛分组的方式,让来自于不同年级、班级的学生同处一个团队,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从而放大了每名学生关注比赛的程度,避免出现“与己无关、高高挂起”现象。“全员运动会”每项比赛和团队成绩即时公布的形式,让参赛者始终处于被激励的状态,进而促使团队成员之间始终保持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团结奋斗的“战斗状态”。“全员运动会”更是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了比赛中,帮助每名学生树立正确的比赛观,即比赛不仅仅是为了比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享受比赛、享受运动。

3.“全员运动会”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过程中,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练习方法的选择,教学语言的技巧和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除此之外,作为体育运动特有的竞赛,同样是维持或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重要策略之一。学校在“全员运动会”项目设置与比赛组织中,明确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比赛,且比赛内容均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学练内容,由此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习技术的主动性,有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从而实现教学中“要你学”为“我要学”的转变,大大增加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

二、“全员运动会”有效串联了学校体育的各项内容

1.“全员运动会”项目设置应与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同步。传统运动会的项目虽然与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关系,但远远没有反映出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全部和主体,特别是除田径项目以外,如球类、体操、民族民间项目等,加上球类比赛也只是局限在竞技比赛形式上,所以大部分学生学习体育课程内容后,并没有得到比赛的机会,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体育主动性和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全员运动会”的项目设置,除了通过改造原来田径比赛项目之外,更多地应该设计一些与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特别是本学期所学的内容相关的比赛项目。田径项目改造的主要策略就是将比赛结果从个体计时、比远和比高等,变为集体计时、计名次或远度和高度等;其他课程内容的比赛项目主要设计策略是将当期学习的核心内容的某个技术动作作为比赛项目的主体,并尽量采用组合练习的形式,以符合这些项目竞技比赛中的局部场景原则,成绩记取通常采用单位时间内完成情况的方式,如1min内投中几个球等。“全员运动会”比赛项目的这种设计原则,有效地解决了校内课程学习内容的评价问题,运动会比赛项目实际上是对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比赛中学生某个运动技能的表现情况,一目了然地反映出任课体育教师教学的效果,因此,这些项目的比赛在某种程度上约束和检验了体育课教学结果,能够撬动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改进。

2.“全员运动会”项目设计应兼顾能力与趣味性。“全员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设计在满足与课程教学内容同步的要求后,项目的技术含量应不成问题,但作为一个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体现一定的能力与竞争性是本质特性,其中竞争性如果改造了竞技运动项目原本的规范,就是趣味性的重要方面。如,杭州拱宸中学排球“全员运动会”中的排球“接发球”比赛项目,沿用的是正式比赛的场地,但是接球采用同队队员两两合作用网兜接球,这种竞争就有了趣味性。“全员运动会”的项目兼顾能力与趣味性,一方面是作为运动会比赛的必要体现,另一方面作为平时学习内容更需要体现能力与趣味性。能力与趣味性兼顾会改变体育教学,特别是能够改变以往技术教学单纯重复的教学现状,能够引导教师在运动技术教学中,重视“会用”的价值取向,把一个个技术动作放在“比赛场景中”进行学练,从而增加平时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3.“全员运动会”项目的熟练依赖于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每个比赛项目的熟练,仅仅利用上课教学时间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课外的时间加以保障。一直以来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不外乎广播体操、跑操等,或采用分班级各类体能项目,如,跳绳等与广播操、跑操相组合。课外活动在课程改革以来已经在很多学校消失了,即使保持的学校在内容方面也是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或中考相关体能项目为主。因此,大课间和课外活动的内容基本上与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复习无关联,尤其是除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中考项目以外的内容,如,球类、体操等。“全员运动会”项目设置与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步,无疑给大课间和课外活动内容改进提供了契机,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到的运动技术,可以利用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进行复习,从而达到熟练技能以保证“全员运动会”的顺利进行。

4.“全员运动会”项目设置应服务于“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形成。体育特色学校的形成不能仅仅表现为有一支运动成绩出色的运动队,更多的应该是学校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学会、时时处处有特色项目的文化与氛围。有条件的学校可提供学生选择学习运动项目,无条件的学校就让学生扎实地学会一项运动项目。因此,“一校一品”也好,“一校多品”也罢,就每名学生而言是学好、学精一项运动,所以“全员运动会”的项目必须紧紧围绕学校选定的“品”进行设计。

总之,“全员运动会”是在保持传统学校运动会特点、功能的同时,能够将运动会的教育功能最大化,并且能将学校体育工作中的相关内容有机串联,形成体育课教内容,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复习内容,“全员运动会”检验内容即“学-练-评”的学校内部评价机制,建立学校体育教学“自律体”,进而撬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最终真正实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目标。

余立峰,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小学体育教研员,浙江省体育特级教师,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与研究工作,主编出版《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等教师用书20余册。

猜你喜欢

全员运动会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全员核酸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我要参加运动会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以画之名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与众不同的运动会
国际足坛108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