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钦茨中村——多元宗教和谐共处

2017-10-10李雨霖

云南画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傈僳族人文景观澜沧江

李雨霖

云南的西北部是一个大江与大山并行的世界,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江并流”,由海拔五六千米的雪山和奔腾的江河构成的深切峡谷形成了地球上最为壮观的自然景观。而在这些相对封闭的大峡谷中,多民族、多文化组成的人文景观又为地理抹上了浓墨重彩,就像峡谷中的迷雾一样,使“三江并流”区域益发显得神秘莫测。作为中国地理中最为偏僻的空间,似乎没有受到外界过多的干扰,如果没有现代的交通,很难想象怎样进入这个独特的世界,那些高耸入云的雪山足以让每一个人望而生畏。但当我们走进这些峡谷,却发现在这里有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在那些傈僳族的木楞房或者藏式碉楼的上方,却伫立着白色的十字架,来自万里之外的“上帝”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在这里驻足,对这片景致来说,它的存在,就像一个侵入的异类,从过去到现在,都显得是那样的孤独。

19世纪中期,锲而不舍的西方传教士们来到居于西藏东南方的“三江并流”地区,想沿江而上,把上帝的光辉照耀在世界屋脊上。他们在澜沧江、怒江峡谷中建起了一座座教堂,开办学校、治病行医、传播福音,一步步向目标推进。但经过百年的努力,只在雪域高原的边缘留下几座孤独的教堂,还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位于德钦县澜沧江峡谷中的小村茨中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大名鼎鼎的地方,那座百年孤独的教堂已经成为“香格里拉”传说中的圣地,吸引了众多游客;而那一片由法国传教士播种的葡萄园,也为云南高原带来了一个新兴的产业——葡萄酒业,孕育了“云南红”、“香格里拉·藏秘”等著名品牌。在峡谷中很远就能看到茨中教堂,像一件不合适宜的古董,突兀地陈设于一片汉藏风格相结合的土木结构房屋的村庄里。教堂的整体风格上遵循巴斯利卡式教堂的特征,又兼具罗马教堂的特色,同时又还有点中国传统民居的东方色彩。教堂始建于1866年,重建于1910年,百年的时光,并没有更多地改变茨中人的信仰,整个澜沧江峡谷,更多的还是诵经念佛的声音,教堂背后的梅里雪山年年岁岁被转山的人們环绕着。

200多年前,这里的怒族、傈僳族、独龙族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藏传佛教传入后曾盛极一时,之后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丙中洛,它们与原始宗教一起,四种宗教并存于这个峡谷中的山村。每一种宗教至少有三种以上民族的教徒,一家人信奉三种宗教也不是罕事。

对宗教,我向来怀有深深的敬畏之心,想探寻它真纯的善,感知它缥缈的美,遥望它最终的真!很难想象十九世纪的西方传教士是怎样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又怎样和其他宗教和睦相处下来,从欧洲到澜沧江、怒江峡谷,相隔何止万里,不管传教士背后有何种动机,但他们的精神还是令人感动的。茨中教堂拱形门廊上有一段法文:“劳累和辛苦了一天的人到这里来。” 从那些放下锄头就走进教堂的山民眼里,我看见一个来自遥远的西方的宗教,在另一个遥远的峡谷中走向了泥土和草根。天堂的路上,有天籁之音在召唤。钟声飘过,耳边突然响起一阵无伴奏歌声,那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此刻,天堂离我们很近、很近。endprint

猜你喜欢

傈僳族人文景观澜沧江
《水经注》都城人文景观研究——以洛阳为例
通过云南沿边自贸试验区建设促进澜沧江
少数民族音乐
日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澜沧江—湄公河客运量预测
云南省澜沧江航运发展趋势分析
傈僳人的阔拾节
中国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