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神灵的眼泪 普达措

2017-10-10胡莹

云南画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香格里拉高原公园

胡莹

在太阳都钟情的香格里拉,有两颗剔透的水晶镶嵌在雪域高原的茫茫草甸中,那就是碧塔海和属都湖。静静地滋润着望不见边际的野栎树和厚厚的开满小花的大地肌肤,默默地滋养出牧民人家和我们所有的快乐。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是一个以碧塔海为核心,辐射周围属都湖和原生态牧民村庄等地在内的生态完美的自然、人文国家公园。这里有碧塔的明净深邃和属都的丰美,也有纯朴善良的牧民,他们祖祖辈辈守护着这片圣土。国家公园整合了从前散落的资源,形成一个整体,达到了更好的保护作用。通过保护和合理开发,碧塔海和属都湖景区整合,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成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

银色碧塔海

走进普达措国家公园,穿过树林,下台阶,碧塔海的潋滟波光,在林间忽隐忽现。缘湖步行大约十几分钟后,到游船码头。碧塔海的面容已经清晰可见。我们曾戏称:“高原少水,巴掌大的湖泊都叫海。”碧塔海却不负“海”的盛名,是一个水深达40米大湖,由雪山的融雪和溪流汇聚而成,意为“株树成毡的地方”。总觉得在香格里拉,藏语的译音都很美很诗意,让人浮想联翩。碧塔海之美之诗意,远甚于它的名字。那缘湖十几分钟的湖边栈道,两边各种树木姿態各异,尤其是那轻盈粉绿覆盖其上的松萝,那清澈到能倒映整个世界的湖水,让人瞬间清明。路边,时见小松鼠在林间顽皮地跳跃。这样的路,我愿意无休止地走下去。

一围群山,四处草甸,漫天幽蓝清澈得像母亲的怀抱,那高原特有的天光云色,将碧塔海衬托得分外幽静而神秘。碧塔海周围遍布杜鹃花林,高原的红杜鹃,开得烂漫如火,似乎因为离着太阳近,把灿烂的阳光都吸收进花蕊里面,每一朵都红得像是要破裂得流淌下红色的汁液来,更是特别粗犷妖冶,肆无忌惮。

山野的风吹来,成片的杜鹃花约好了似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一样飘落进碧塔海中,红艳艳一片,一天霞光云锦般地漂浮在水面上,燃烧的血一样荡漾。这时,会有成群的鱼闻香扑面游来,像是奔赴一年一次的情人约会而浩浩荡荡,争先恐后,那一份浪漫的豪情,如同高原上掠过的长风,一泻千里,无遮无拦。高原的鱼和花真是一样的秉性,也是豪放得很,喁喁着小嘴,贪婪地吞吃杜鹃花瓣,如同高原贪杯的汉子一样,不喝得尽兴不会放下酒杯,吞吃杜鹃花瓣的鱼,便成群成片地醉倒,漂浮在碧塔海之上,成为高原最美丽的一景。当地人称之为“杜鹃醉鱼”。那种粗犷之中蕴含的平原湖泊中难得的浪漫,首先得益于红杜鹃托风传媒,慷慨地举身赴清池的浪漫,方才与鱼相得益彰,如此风情万种,将碧塔海变成“红塔海”,让人叹为观止。

明镜般的湖水,很蓝很清很纯净,湖面上那来往穿梭的简单木板船,最配此间的天然去雕饰。荡舟湖面,前方透亮的蓝天上,云朵洁白而低悬,碧蓝清澈的湖水尽头,是一片广袤的草地,鲜绿又柔美的草地上,开满了玫紫色的野花,成群牛羊懒懒地低首吃草,三三两两的高原柳,点缀在路边,宁静又祥和。忽然想起藏传佛教中的香巴拉王国来。净土?伊甸园?理想国?这些虚幻中的乌托邦,大概就是此间的样子。这一方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它远离喧嚣的都市,远离现代文明的浮华,是一片无与伦比的神奇乐土,是我们心中的日月。

白色属都湖

电影《无极》那令人屏住呼吸的湖景就取自属都湖。一场倒春寒,让高原柳披上了银灰色的雾凇,说银装素裹,却没有雪的白。但银灰的色调,却让窗外的风物有一种梦幻和迷离。草地上的霜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千万颗珍珠撒在地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下车,踏上真实的土地,霜花在脚下歌唱。

湖在雾中,小桥伸向浓雾弥漫的湖心,桥上无人。阳光透过高大的云杉,形成一束束光柱。松萝在光柱中摇曳。循着它,也许就可以到另一个彼岸。一种小树,红的发紫,在雾中吐露着洁白的心花。弯曲的栈道,引导你走向梦境。向上看,挺拔的云杉上天空显出了蔚蓝的面孔,雾开始升腾,雪山露出了笑脸。

眼前是一片蔚为壮观的云蒸霞蔚,对面的山上,黄绿的树,白的雾凇,倒影在清澈无比的湖面,形成一幅幅比天堂更美、比仙境更真实的美景。一步一景,景随步移,松萝和树枝则是自然的镜框。

天堂很寂寞,却此岸有温馨和美丽。阳光渐渐让一切呈现。天的蓝,湖的静谧,松萝的飘逸,远山的雾气蒸腾,让此岸的我不想到彼岸。

我们静静地行走,与群山草木进行着一场内心的对话。越往深处走,树木越葱绿,溅跳的溪流带来凉意,以致忘记了皮肤正接收超强紫外线的灼烤。与属都湖略有不同,碧塔海更像一个充满着水墨浓淡之美的高原花圃。如果每年的5月来到这里,环湖而生的高原杜鹃更是让这里大放异彩。几百里小巧娇艳的杜鹃花开在充满仙气的山水之间,映衬着高原上洁白的云团,给人一种壮烈的美感。

这里的山不是绿色的,不是青色的,也不是沉沉的墨色,而是一明一暗的跳跃色。古朴苍健的松树显出的暮色在光滑的白色树干的对比下显出一种灵气。树木也不是一层层密到让人喘不过气,正像是中国山水画中树木的疏密那样恰到好处。湖泊很清澈,早晨的阳光泻下来的时候,雾气正好缓缓蒸腾而上,水汽雾气具融合在一处,苍茫又清晰。水又蓝又亮,真得很像一只蓝色的眼睛。远处还有牦牛和青稞架,头顶偶尔飞过雄鹰……

绿色洛茸村

普达措的浓绿与世居于此的牧民是一个整体,牧民对于自然的崇敬和对家园的保护,使迷境能保存延续,进而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这片雪域高原的神秘。

在普达措国家公园里有一个小村——洛茸,只有33户,179人。“洛茸”藏语意思是“与世隔绝的地方”,洛茸村和迪庆众多普通村寨一样,村民以放牧农耕为生。与众不同的是,洛茸村位于景区内,村民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了别样“风景”。

边玛村长向我们介绍说:“从我们的先辈开始,就十分注重生态的保护,我们生在山中、长在山中,我们靠山吃山、山林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在香格里拉旅游业尚未发展之时,半农半牧的洛茸社区居民主要种植青稞、洋芋、蔓菁等作物,并用人工牲畜劳作。但由于海拔高、耕地少、农作物经济效益差等地缘条件限制,村民生活仍然贫困。

为实现普达措国家公园与社区的共荣发展,迪庆州于2008起开展了旅游反哺社区的惠民政策,公园从协调社区发展、探索政府、企业、当地社区共同投入,共同管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实现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在旅游收益反哺社区发展方面,洛茸村享受户均19000元/年,人均5000元/年的资金反哺。从培育扶持产业发展方面,迪庆州从公园生态旅游收益中支出300万元给洛茸村,由普达措旅业分公司出资1500万元,在洛茸村合资建成为公园访客提供藏民俗餐饮住宿休闲集一体的“幽悠庄园”,庄园收益采用公司托底的方式,每年使洛茸村33户人家每户收入不低于2万元。

洛茸村村民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体会到建设国家公园的益处,感悟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并自发将保护普达措国家公园的措施写进村规民约。村民们自发地组成巡山护林队,每年从5户村民中抽出5人组成专职护林队,每年轮换,目的就是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青山绿水。同时,为了保护好生态,村民所建房屋,没有达到30年,不得私自拆旧建新,要重建新房,必须通过村民集体讨论同意才能拆除重建。

普达措,这个天蓝地阔,山丰水透,天人合乐的和谐家园,不但有完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更突出原生态民族与自然的融合共生。在这个千百年来藏民族用传统文化理念营造出的人间胜境里,我看见他们脸上快乐的笑,我知道这种笑是从他们心里盛开出来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香格里拉高原公园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在公园里玩
高原往事
“香格里拉”的由来
开往香格里拉
开车去公园
寻找香格里拉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