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培养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方向探析
2017-10-10王潇
王潇
[摘要]高职英语教改的重点并不在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而是与高职教育目标相契合建构起学生的职业素质来。因此,试图借助一时的教学改革就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想法,渗透着急功近利的教改思想,这对于创新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是不利的。为此,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方向需要围绕着:厘清英语教学目标、完善英语教学手段、优化英语教学评价、夯实英语素质教育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关键词]高职英语;职业素质;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20-0156-02
高职英语教改构成了高职教改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现阶段所呈现出的英语教改状况来看,其视乎并没有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对此,又使得同行们陷入到了新一轮的教改之中。事实上,高职英语教改的重点并不在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而是与高职教育目标相契合建构起学生的职业素质来。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于,高职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普遍不高,这就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再者,英语教学需要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应从长期的训练中来获得量变到质量的转换。因此,试图借助一时的教学改革就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想法,渗透着急功近利的教改思想,这对于创新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是不利的。可见,聚焦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这就为创新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路径指向。
一、高职英语教学视角下的职业素质内涵分析
结合笔者对学生职业素养构成的剖析,可以从以下两类视角来分析出职业素养的内涵:
(一)静态视角下的内涵分析
静态视角下的内涵分析,主要是从学生在今后的岗位中对英语的应用而言的。从笔者的跟踪调研中可知,理工科毕业生在岗位中时常需要查阅英文资料和相关技术标准,而经管类毕业生在岗位中则主要借助英语进行人际互动,以及在编制和填写外贸单据等。因此,这种客观存在的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便构成了静态视角下的职业素质内涵。事实上,基于工作过程下的高职英语教改,其本身就是围绕着静态视角下的职业素质来进行革新的。
(二)发展视角下的内涵分析
目前高职在英语教学中缺乏发展视角,而发展视角便是从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所提出的。那么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有哪些呢。从本校毕业生的实际要求来看,主要包括:第一,继续深造的需要;第二,获取职业资格证的需要;第三,就业领域转换的需要等。从中不难理解,要满足学生职业素质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只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形成他们的自组织学习系统,来实现他们自我职业素质提升的目标。对此,高职英语教学就需要助力学生自组织学习系统的形成。
以上概括出的两类视角,在总括层面就为高职英语教改模式的创新提出了现实要求。
二、当前制约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式困境解析
从笔者所在高职院校的教改实际出发,当前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困境。
(一)教学目标过于笼统
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具有标准化的表述,该表述主要对英语教学层度进行了界定。这就意味着,现行的教学目标更加突出高职英语教学的一般性,而较少涉及到各校英语教学的具体需要。那么在教学模式改革中能否去调适教学目标呢。不难知晓,高职英语作为公共英语范畴,长期以来缺乏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调适上仍存在着空白。而且,调适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似乎并未纳入到教改内容之中。因此,这就造成了现有的教学困境。
(二)教学手段脱离实际
在与兄弟院校进行业务交流时,不时都会听到许多关于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的新概念、新理念,诸如分层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等,从逻辑上都能自圆其说,但在实施过程中则难以成行。之所以存在着知易行难的结果,根本在于高职英语作为公共英语教学,对其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必然会牵扯教务主管部门、各院系的日常安排。因此,由于存在着较大的交易成本,便使得包括分层教学在内的教学模式创新限于形式主义之中。为此,也必然会浪费学院的教学资源。
(三)教学评价存在缺失
从目前的教学评价模式来看,其主要针对学生而开展的学习效果评价,而从中则难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效果。因此,从这一点出发教学评价是存在缺失的。另外,仅仅从测试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评价,也从评价方式方法上存在着缺失。正因如此,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着浓厚的应试教育色彩。
三、破解教学模式困境的思考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困境,这里分别对其进行破题前的思考:
(一)针对“教学目标”的思考
長期以来,在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中都十分重视手段,而忽略目标。对于许多同行来说,教学目标再如何标准和准确,都无法与现实的教学手段创新相媲美。事实是这样吗,笔者对此的回答是否定的。理由在于,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是一项静态与动态相统一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学目标也需要形成指导静态与动态教学模式创新的功能。而对教学目标的细化和校本化,则能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静态下的近期目标,以及动态下的远景目标。
(二)针对“教学手段”的思考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的重心在教学手段领域,但在该领域的创新又陷入到了一种“自说自话”的地步,这一地步的特征在于无视学生学习的现实需要,而偏好于从教改的形式逻辑出发,来试图实现创新者的教改愿景。可见,这种缺乏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创新不仅是空洞的,在实施中也是会扰乱英语教学的正常秩序的。那么怎样的教学手段创新是正确的呢。结合本文前面的论述可知,只有在满足了学生在岗位英语应用上的静态和发展目标,这样的教学手段才是正确的。
(三)针对“教学评价”的思考
从前面的论述中可知,当前改变教学评价缺失的切入点为:第一,增加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第二,拓展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形式。但从紧迫性的视角来看,则需要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不难知晓,教学评价将倒逼教师的教学意愿,若是教学评价仍拘泥于学生的期末测试成绩,那么关乎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目的仍不会被教师所认真执行,而是以应试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四、高职教学模式创新方向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高职教学模式创新方向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一)厘清英语教学目标
作为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的第一步,这里需要厘清英语教学的目标。从基于工作过程出发,从中便为高职英语的近景目标指出的要求;而从塑造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人手,则为高职英语的远景目标指出的要求。由此,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可以界定为:在较低层次上是指能培养学生在岗位中对英语的应用能力,而在较高层次则是建构起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自组织系统。这一目标的厘清,就为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方向。
(二)完善英语教学手段
完善英语教学手段的出发点在于支撑起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之需,而首先需要关注的便是学生在岗位中对英语的应用需求。前面已经指出,理工科学生更多的将英语应用在英语专业技术文献和国际技术标准的检索上。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手段的创新上,应突出学生对专业词汇的积累和专业技术文献的阅读能力培养。同样,对于经管类学生而言,则更多的将英语应用于口语交流和单证的填写。这就要求在教学手段的创新上,应突出学生的上述英语能力。
(三)优化英语教学评价
在推动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和对创新成果进行推广时,往往会面临知易行难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又会促使教师在教学中陷入到一种“形似神离”的状态。为此,在促使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得以健康发展上,需要建立起针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进而作为一种倒逼机制来驱动他们的教学。那么在这里的创新便需要依托学生的学习感受来实现,这也是突出学生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另外,应夯实学生评价管理,通过增设意见栏来更加具体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
(四)夯实英语素质教育
以上的目标、手段和评价构成了一个前后连贯的闭环,促使这一闭环的循序渐进、周而复始,是实现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走向深入的前提。为此,这里就涉及到夯实英语素质教育的问题。具体而言,首先需要发挥一线英语教师的首创精神,以及尊重一线教师的创新成果。再者,便是与专业院系建立起围绕着“职业素质教育”的协作模式,通过将英语当作支撑专业能力实现的支持性材料,来与专业实训教学之间形成嵌入式关系。
五、问题的拓展
另外,在进行工学结合时不应一味模仿其它专业课程的教改模式。为了建立合理的教改方向,这里需要进行问题的拓展:
(一)专业群视角下的目标定位
之所以要在专业群视角下进行目標定位,是因为英语教学改革本身就面临着成本支出,同时还须考虑到它作为公共课的特点。可见,以专业群为导向开发出符合特定学科版块的教材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岗位群视角下的目标定位
由于高职层次所培养的学生一般处于工作一线,并以实际操作为特征。因此,在有助于他们业务拓展方面的英语辅助来说,应以适用、简明为特色。主要在针对专业文献阅读上,应以引导和启发为主线。
六、小结
本文认为,当前试图借助一时的教学改革就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想法,渗透着急功近利的教改思想,这对于创新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是不利的。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方向应围绕着:厘清英语教学目标、完善英语教学手段、优化英语教学评价、夯实英语素质教育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责任编辑:桂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