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素养立意背景下的语文测试命题的思考
2017-10-10宋园园
摘 要:语文测试承载着检查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任,是进行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依据。以素养立意为导向的语文命题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命题标准,命题内容要注重基础、注重迁移、贴合生活,并以体现学生差异为评价准则。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语文课程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这一根本目的,从而使学生具备真正的语文核心素养,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语文测试 命题标准 命题内容 语文课程评价
语文测试承载着检查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任,具有导向、诊断、选拔、反馈、预测、激励等功能,它不仅是语文课程评价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还是全面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一环。修订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这一“评价建议”的提出,对语文命题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谋求命题导向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再转向素养立意,这就要求语文命题既是考察学生,又要做到为学生服务。合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进行语文测试命题的关键。据此,笔者认为语文命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依据:明确命题标准
对于语文命题来说,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应放在首要位置。语文测验的出题方向从形式到内容,都应该参照课程标准来制定。不仅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考试大纲、语文单元目标、每课时教学目标以及具体的教材也都要考虑在内,只有依据这些标准来进行语文命题,才不会出现语文试卷盲目性、随意性的特点。反过来,把握准确的考核标准,才能使学生遵循“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教育信条,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课程目标。现在的很多命题者盲目追求高标准,忽视了教材的重要性,然而语文命题的基本参照正是各年级所用的新课标教材,只是我们在参考的过程中,应该掌握好借鉴教材的尺度,既要密切融合其中,又能从中吸取知识生发出新意。
如开篇分析的那样,新课改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由知识、能力升级到素养立意,也是我们进行命题的重要依据。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倪文锦先生认为“素养”就是素质的修习涵养,语文素养就是“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确切的说,“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語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基于素养立意的要求,命题不但应该考核学生基本知识的运用是否灵活,读写技能是否娴熟,而且要考察学生有没有在学习中运用适宜的学习方法、养成优秀的学习行为、具备充足的生活经验,以及是否具有良好的文化教养、纯良的思想品德、优良的思维品质,高尚的审美情趣等。这样命题也充分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一份试卷只有充分注意到这些依据的标准,才能体现出合理的目标层次,有的放矢地考察各学段学生。同时在命题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把注重知识能力与体现人文性紧密结合,以此来体现语文学科的独特性质。
二、内容:树立发展意识
首先,要注重命题内容的基础性。注意对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考察是语文命题首要考虑的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诚然,这里明确指出了作为基础性学科的语文的重要。是以,我们在命制试题时,要做到抓住文本,打牢基础,环绕着“识字与写字、积累与运用、感悟与理解、想象与表达、习惯与方法”等五个方面来命题,以此来突显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课程地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和灵活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要注重命题内容的整合迁移。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课程。这种综合性不仅体现在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上,也体现在语文学习资源上,即包括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等。因此我们应注意整合语文知识、课程三维目标及相关学科,来进行综合考查。一直以来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材被视为标准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师的任务在于阐述和传递内容,这样就使得教学走向堵塞。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也要把相关的语文知识不断地向课外迁移,融多种知识为一体,全方面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最后,语文命题要贴近生活。无论是我们常说的“文学来源于生活”,还是陈鹤琴先生的“自然天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都向我们传达出一个重要信息,生活之于我们教学的重要性。语文知识更是如此,它既是社会生活的提炼,又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更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正是语文学科知识的这种特点,反映到语文学科教学的任务与方法上,其实践性的特征也非常突出。因此,在命题中,我们要注意语文学科的生活化、实践性特点,大量创设真实性情境,注重知识的生活化运用,真正做到成为书本知识和生活世界联通的桥梁,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三、评价:体现学生差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课标如此明确要求的同时,心理学从另一方面指出,每个人智力和心理的发展普遍不平衡,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尽相同,于是收获知识的效率也就变得不同步。因此,我们在命题时,一定要使试题契合学生们普遍的认知水平,而不是无视他们的心智水平,任意超越和过度拔高都会适得其反,应致力于放飞学生具备试题思维的希望,竭力为性格存在差异的学生提供施展他们独特见解的时机,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此外,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这四个指标是衡量教育测量质量的重要参照物。就测量一份语文试题而言,掌握好试卷的区分度和难度尤为重要。区分度是指测验对学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一份试卷的区分度要尽可能得大,应该基本上能区分出学生的上、中、下三种水平。如果假设区分度的取值范围为-1到1,那么,区分度在0.4以上,就表示此题的区分度很好,这样才能把不同水平考生在相同知识点上掌握程度的差异区分出来。另一方面,要选择难度适中的题目来进行命题,众所周知,太易或太难的题目都是没有效度的。因此,在把握试题的难度时,我们应该先做到充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及考查目标进行合适的定位。
既然在知识的吸取上,学生们普遍存在着客观差异,而试题又要求有一定的区分度和难度,那么我们在命题时,应该尽一切可能去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力争做到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全方位的保护,从而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上文是笔者个人对语文测试命题的几点浅显意见,除此之外,语文命题还有很多值得我们不断学习、继续改进、深入探索的地方。总之,作为评价方式之一的语文测试,对于学生和教师的意义都是重大的,因此,试卷质量的追求是永远没有尽头的,需要命题者们不断完善。我们要顺应新课改理念,严格贯彻课程标准,与时俱进,努力达到语文命题的学科特点突出、工具性鲜明、人文因素增强等标准,实现语文课程评价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这一根本目的,从而使学生具备真正的语文核心素养,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http://baike.baidu.com/item/语文素养?sefr=enterbtn.
(宋园园 江苏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 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