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论治肺部真菌感染:从病例谈起

2017-10-10陈宪海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真菌影像学入院

胡 晶,陈宪海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山东 济南250011)

短篇论著

中西医结合论治肺部真菌感染:从病例谈起

胡 晶1,陈宪海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山东 济南250011)

近年来,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也逐渐凸显。中医四诊与现代医学检查手段的结合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思路。本文从病例谈起,从现代医学病原学检验、影像学表现来丰富中医辨证的角度,介绍2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肺部真菌感染成功的案例。

曲霉菌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诊断显像

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也有所增加[1]。肺部是真菌感染的常见部位,且真菌感染相关性疾病病情复杂、病程较长、治疗难度大。目前国内对于该病的中医治疗均有一定报道,大都取得较好疗效,其治疗思路有辨证论治、专方治疗、古方治疗、单味药治疗[2-7]、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立足于整体,但由于文化特点及科学技术手段的限制,难以做到对疾病有更深入的认识。不同病原体作用于人体的表现不尽相同,这就需要现代病原学检查丰富中医辨证。亦有临床研究[8-9]证实中医症候的形成与病原体确有一定关系。因此,从现代医学角度,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推测或确认可能的病原体感染,也应作为中医辨证的考量因素。从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实践来看,以现代医学手段丰富中医辨证,并以中药辅助抗真菌治疗,体会更加深刻。现从病例角度,将中医药干预治疗肺部真菌感染体会报道如下。

1 肺部真菌感染病例

1.1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男,67岁,2017年4月28日,因“反复低热1个月余,加重伴盗汗15 d”入院。入院症见:午后发热、体温波动于37~37.5℃,可自行退热,夜间有盗汗、乏力、无胸闷憋喘及咳嗽等不适感。入院时胸部CT示沿气管分布点状、球状磨玻璃影(图1a)。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患者否认发病前养殖鸽子、接触蘑菇菌苗、发霉物质等。

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考虑可能为真菌感染。入院当日予氟康唑0.2 g静脉滴注2次/d,联合左氧氟沙星0.4 g静脉滴注2次/d。并积极完善相关检查,4月29日实验室检查示结核杆菌抗体、结核感染特异细胞检测、G试验(真菌D-葡聚检测)、GM试验(曲霉菌)均为阴性。WBC 7.78×109/L,CRP 21.8 mg/L,ESR 25 mm/h。痰涂片见大量革兰阳性球菌、少量阴性杆菌及阳性杆菌。入院第2天,听诊见双下肺广泛湿啰音。上述方案治疗6 d,5月3日复查胸部CT(图1b)示双肺内见弥漫分布的多个小片状及小结节样高密度影,较入院时有明显进展。辅助检查:T细胞亚群、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心磷脂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均为阴性,CRP 27.2 mg/L,ESR 45 mm/hr。于5月3日行支气管镜检查:镜下气管黏膜正常,管腔畅通,无新生物,于右下肺外后基低段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结果示GM试验>5 pg/mL。

根据2006年制定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10]: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原发性者可无宿主因素),以及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及1项微生物学或组织病理学依据;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肺泡灌洗液结构,诊断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其症状的逐步加重、影像学快速进展,考虑肺部感染严重。西医治疗:升级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0.2 g静脉滴注2次/d;继续抗感染治疗,覆盖厌氧菌及不典型病原体,改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 g静脉滴注3次/d,甲基强的松龙40 mg静脉滴注1次/d,并配合口服中药治疗。

患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中医辨证存在诸多困惑。临床症状仅见反复发热及入院第2天晨起黄痰,无咳腥臭脓血痰的肺痈表现。但影像学表现见多发肺部渗出性高密度影,且实验室指标GM试验(+),未来有结构性肺损害可能。中医辨证,仍需辨为肺痈-成痈期。其病机为邪热郁肺,蒸液成痰,邪阻肺络,血滞为瘀,痰热与瘀血互结,肺损络伤,血败肉腐化脓,蕴酿成痈。如《柳选四家医案·环溪草堂医案·咳喘门》所言:“肺痈之病,皆因邪瘀阻于肺络,久蕴生热,蒸化成痈”。患者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滑数,可见痰热瘀血互结之象。治疗取千金苇茎汤之意。瓜蒌清热化痰,利湿排脓,清上彻下,肃降肺气;薏苡仁甘淡微寒,上清肺热而排脓,下利肠胃而渗湿。临床表现虽未见成脓,但影像学表现明显,故加用桔梗、生甘草取桔梗汤之意,增强化痰排脓功效;配以桑白皮、黄芩清泻肺热;柴胡、青蒿退热。患者诉口干明显、大便秘结,予增液汤。整方如下:炒冬瓜子12 g,瓜蒌15 g,炒薏苡仁18 g,蜜桑白皮 12 g,桔梗 9 g,柴胡15 g,青蒿 12 g,黄芩 9 g,生地 15 g,麦冬 15 g,玄参12 g,太子参 15 g,甘草 6 g。

服药6剂后,患者发热症状消失,无阳性体征,中医望诊:舌暗红,苔白厚。考虑其肺部感染较重,且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呼吸音低。予加用葶苈子9 g,取其味甘,下泄之性缓,虽泄肺而不伤胃之意。患者舌质暗红且在疾病后期适当加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可促进吸收,予上方基础上加用丹参18 g,续服7剂。2017年5月16日复查胸部CT示双肺间质性病变较前片好转(图1c)。予口服伏立康唑0.2 g 2次/d,甲基强的松龙40 mg 1次/d(1周后减量),并配合中药以四君子汤为主方加减。

1.2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男,24岁,2017年5月10日,因“反复咳嗽、咳痰10 d,胸闷憋喘伴发热5 d”入院。诉10+d前,出现咳嗽、咳痰症状,自行服药后未缓解,5月6日于当地医院行胸部CT示双肺支气管炎伴双肺感染(图2a)。急诊静脉滴注美洛西林、氨溴索、多索茶碱治疗,5月8日,出现发热症状,最高38℃,5月9日胸闷憋喘症状加重,入住当地医院呼吸科,予头孢米诺、氨溴索并甲基强的松龙40 mg 2次/d,5月10日,复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片状磨玻璃病灶,形状不规则,较5月6日片明显增多(图2b)。遂于当日转入我院。当地医院出院诊断:过敏性肺泡炎?入院症见:胸闷憋喘,活动受限明显,咳嗽、咳痰、量多色白,咽干,体温37.8℃,小便调,近几日大便稀,平素大便干,2~3 d一行。听诊:双肺广泛哮鸣音。中医四诊:面色淡白少华、舌红、苔白厚、脉弦滑。 实验室检查:WBC 24.6×109g/L,ESR 59 mm/h。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抗核抗体(ANA)谱、ANA定量、G试验、GM试验、结核抗体均为阴性。实验室检查:WBC 18.77×109g/L、CRP 105.7 mg/L、Q 热立克次体(+)、肺炎支原体(+),同时伴不同程度肝肾功能损伤。详询病史,患者诉工作场所多家畜、家禽、棉絮类物资。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为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西医治疗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 g静脉滴注3次/d、氟康唑0.4 g静脉滴注1次/d、甲基强的松龙40 mg静脉滴注1次/d。

根据患者临床及中医四诊,结合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表现,中医诊断为喘证-痰浊壅肺。病机为素体脾虚,痰浊内生,又遇外邪侵袭,致肺失肃降,肺气胀满,呼吸不利故成喘。患者短期内影像学进展明显,WBC水平较高,发热且舌质较红、素体阳盛,疾病有从阳化热之势。故虽未出现痰黄、面赤之阳热表现,中药组方仍需注意清肺热。以黄芩泻白散化裁。黄芩、桑白皮、地骨皮主治肺经有热、气逆胸满;配以冬瓜仁取苇茎汤之意,清肺化痰;佐以杏仁、前胡调畅肺气;患者吸入外源性过敏原引发憋喘,即存在外风,故加用钩藤。《本草新编》中有记载“钩藤去风甚速,有风症者必宜用之”,《本草汇言》中亦指出“钩藤,祛风化痰”,可缓解支气管痉挛,又可祛外风化痰。现代药理学研究[11]表明,钩藤中的异钩藤碱可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缓解肺血管重构,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再配以太子参、炒白术、山药等益气健脾化痰。整方如下:黄芩9 g,蜜桑白皮12 g,地骨皮 12 g,炒冬瓜仁 12 g,炒杏仁 9 g,前胡 9 g,制远志9 g,钩藤 15 g,太子参 15 g,炒白术 15 g,山药 15 g,炒薏苡仁18 g,炙甘草6 g。

按上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6 d。患者诉胸闷憋喘症状基本消失,听诊:双肺呼吸音粗,中医四诊:面色红润、舌红、苔黄伴花剥、脉弦滑。5月16日复查胸部CT示弥漫性肺间质病,过敏性肺炎可能,较前片好转(图2c)。嘱患者出院续服甲基强的松龙20 mg 1次/d(每周减4 mg)、配合中药口服。患者热病后期加之抗生素、激素应用易耗伤人体津液,予上方加麦冬15 g、制五味子6 g。

2 小结

综合分析以上2则病例,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肺部真菌感染具有可行性及必要性。现代药理研究[12]表明,黄芩、黄连、黄柏、知母、大黄等具有明显的抗真菌活性,与抗真菌药连用可增强其疗效,帮助合理、及早减量,以及减量后辅助治疗。再者中药通过调整胃肠功能和提高机体免疫,修复抗真菌药物所致的肝肾损伤等,增强患者自身身体基础素质,改善预后。

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检查方式都会使我们所面临的疾病、传统四诊获得的信息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进一步影响症候的构成,症候的构成则会影响治法的确立及方药的选择。因此,现代中医应具备开放视野、全面的知识结构,借助现代影像学及实验室指标可辅助中医辨证。如例1中,患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仅见反复发热伴盗汗,若仅依靠中医辨病辨证,极易误诊为阴虚发热或肺萎,借助影像学表证可轻松辨病为肺痈;再者其辨证治法的确定,若不依靠现代医学检查项目,如快速进展的大面积肺部炎症,不断升高的血液检查指标,仅依靠患者表现出的阳性体征,也极易忽视清肺排脓类药物的应用。服药6剂后,患者望诊舌象即见热势基本消失,临床症状亦无再次发热及咳嗽、咳痰之类阳性体征。若仅依靠中医四诊,忽视前期严重的影响学改变,极易过早停用清热药而影响治疗效果。例2仅依靠中医辨证,也易忽视清热泻肺类药物应用。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肺部真菌感染,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同时中医四诊与现代医学检查手段的结合也是值得重视的临床思路。

[1]解福友,梁啸寒,邱晓晖.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J].安徽医学,2013,34(6):789-791.

[2]王凯军.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真菌感染46例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2):121-122.

[3]李爱华,李典鸿.清化肃肺汤治疗肺念珠菌病37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1,23(6):29-30.

[4]宫晓燕,张芬兰.益气养阴益肾治疗肺念珠菌病48例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5):213-214.

[5]安忠兴,郭志勇.小青龙汤治验哮喘型霉菌性肺炎1例报道[J].中医药研究,1994,10(4):40.

[6]史红庭,倪鸿翔.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肺炎型肺念珠菌病70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5,7(4):9-10.

[7]姜菊英,王光瑞,董杰.大蒜液治疗重症肺心病急发期肺部霉菌感染[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7):429.

[8]范洪,侯英荣.呼吸系统疾病中中医辨证与真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 世界中医药,2008,3(4):207-208.

[9]范洪,王立新,郑晓丽,侯英荣.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真菌感染的分析[J].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3-124.

[10]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J].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97-700.

[11]张欣,郭海鹏,王振红,等.异钩藤碱抑制PDGF-BB诱导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2(12):35-40.

[12]王理达,胡迎庆,屠鹏飞,等.13种生药提取物及化学成分的抗真菌活性筛选[J].中草药,2001,32(3):241-244.

2017-02-16)

10.3969/j.issn.1672-0512.2017.05.01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I20B087)。

胡晶,E-mail:751307506@qq.com。

猜你喜欢

真菌影像学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中国高等大型真菌的主要代表物种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真菌病害怎样正确选择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