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命运斩断了准备戴戒指的手
——评马晓康的诗集《还魂记》

2017-10-10王立世

火花 2017年7期
关键词:影子诗人

王立世

命运斩断了准备戴戒指的手

——评马晓康的诗集《还魂记》

王立世

人不怕陋,而怕空。诗不忌虚,而忌平。写诗与做人一样,气场很关键,没有气场就会大煞风景。90后诗人马晓康的第二本诗集《还魂记》,激活我长久的阅读审美疲劳,让我魂牵梦绕地逡巡在他的字里行间,感受着他和命运抗争的点点滴滴,分享着他激动人心的悲欢离合,沐浴着他睿智明亮的思想光芒。他对自然和社会的洞察达到了他这个年龄阶段难以达到的高度。我们从他的笔下很少能欣赏到轻柔的风花雪月,庄子式的超然洒脱,这与家庭变故、异国打拼的坎坷经历有关。如果仅仅用文字记录下人生旅程中的一些蛛丝马迹,我认为这并不能产生多大的文学价值,可贵的是他把这些经历与时代、人性血肉般糅合在一起,把个人渺小的影子投射在时代广阔的背景上,个人的苦乐就获得了社会学的普遍意义。

我们先看晓康的一首短诗《做人》:

我养过一只狗

会跑会跳会摇头

站起来走路比我还溜

给他松开绳索

给他穿上衣服

甚至给他戴上帽子

如今,它要教我——

用四条腿活在世上

2013年西娃评我的《夹缝》只用了四个字“好苍凉啊”,我也想把这四个字送给晓康的《做人》。古今中外写狗的诗多如牛毛,不是赞美狗的忠诚不二,就是批判狗的奴颜婢膝,晓康没有东施效颦,去重复那些大师名家的意境,他把人与狗的关系写得让人毛骨悚然,如一股寒风吹入骨髓,醍醐灌顶般地让人惊醒。狗本来“站起来走路比我还溜”,为了博得主人的欢心,求得良好的生存环境,不顾尊严,做小伏低,摇尾乞怜,也许这正顺应了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人从爬行到直立,本来是一种进化,科学与民主的发展带来的是人格与思想的独立。而现实是,独立反而会被孤立,会有挫败感,随波逐流却能改变处境,赢得主动,潇洒度日。狗都看明白了这一点,“给他松开绳索”时,它却反过来教人“用四条腿活在世上”,是这首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极富戏剧性和反讽意味。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是生存的智慧,还是环境的逼迫?也许兼而有之,真还难以厘清。如果为了赢得发展的机遇,一时忍辱负重,还情有可原,韩信不是也受过胯下之辱吗?如果变成一种生存技巧,那就真是可悲可叹了。不难看出,诗人对人类生存姿态和环境的质疑,对精神缺钙、人格矮化的忧患,内心的苍凉和迷惘足以唤起人类对自身生存的反省和审视。这首诗出彩的地方就在于结尾两句,如果没有这两句,就变成一首非常平淡的诗。狗用现身说法教育人,出其不意,而又合乎情理,留下了悬念和想象的空间。这首诗自自然然,没有刻意去雕琢,却写得新颖别致,令人侧目,文字虽短小,情感和思想的容量却很大,特别耐人寻味。

《做人》是从人与狗的比对中写人生写社会,提出了醒世、混世,还是立世的处世哲学。《病中书》单刀直入,写自己的人生感受“秋风还在路上,冷先至”,如果不是经历了转眼之间一个完整的家变得支离破碎,过早地体验了世态的炎凉、冷眼、鄙夷、嘲讽,恐怕写不出这样冷飒的句子。古诗人为什么说功夫在诗外,如果仅仅在诗内下功夫,只能增加一些书卷气。打铁需要自身硬,对诗人来说,文学修养不可缺少,生活积累同样重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半山腰里,我裹着棉被,这里的人们/已很久不种棉花/破开的口子/与苦蓟草映在一起,飞出紫色蒲公英”,秋天未到,就裹着破棉被,突出了不是一般的寒冷。“这里的人们/已很久不种棉花”,不种棉花,是表象,是导致冷的原因之一,诗人借助眼前凄凉之景表达对外部环境的思考和批判。诗人还想到“在成群的绵羊和马中间,我是唯一的食肉者”,这样的思想在《倒在路边的麻雀》中也有呈现:“我吃过无数只虫子如今/幼虫们纷纷破壳而出/它们围着我一旦我闭眼/便将我分而食之”,诗人在病中,对人类自身的残忍性进行了反省。我们战天斗地,征服自然,捕食动物,做的都是破坏生态平衡的事,自然迟早会惩罚我们:“天黑了,生命是否就走到了尽头/死神伸出无数根手指,它就站在我背后”。这种冷已经从身体上升到精神,从自然上升到社会。晓康的每首诗都有一个独特的角度,都有一个突破口,但我们不能就诗论诗,简单化地从表层理解,而要去探究他的言外之意和微言大义,体味隐藏其中的深刻思想内涵。

晓康有一首《致余秀华》,我读了几次,也没有完全领略其旨意,从美学认知度上看,我对这种写作路数是持反对态度的,我喜欢含蓄明朗,喜欢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不喜欢云里雾里,晦涩艰深。但晓康这首诗引发我兴趣的是他创造的一个经典意象:“五花大绑的水滴,落魄成雪/在人间,保持不住最后一点柔弱”,鲁迅说雪是雨的精魂,晓康说水滴落魄成雪,完全是在被动无奈的情境下变成了雪,而且还是“保持不住最后一点柔弱”,读到这里我们情不自禁地生出几多爱怜。欣喜的是诗人没有就此停顿,来了一个峰回路转,“跳楼的雪,以倒立的姿势/抱成一把剑”,柔弱的雪又变成了剑,以剑示人,令人鼓舞,收到了一波三折、曲径通幽的效果。“油亮的天空下,映出的倒影/是一群,被吃剩的骨头”,这些句子深受北岛那一代诗人的影响,冷峻又富有思辨色彩。这首诗虽然是写给余秀华的,但寄寓着晓康在被命运扼住咽喉时想用自己的无畏和勇敢改变残酷命运的梦想和思想,这也是他无奈时的一搏、身陷黑暗时的一击在诗中朦胧的回声。

晓康的很多短诗,一看题目就能过把瘾,比如:《我想擦一擦父母头上的雪》《脑壳借给上帝盛饭了》《大工业时代,请原谅我抬高了心跳》《在北国,整个冬季,我们都不出门》等等,再深入诗歌的核心内容时,无论是表达灾难莅临时弥足珍贵的亲情,还是对泥沙俱下的社会现实的含蓄批判,我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汹涌波涛,掩卷沉思文本背后的深刻意义,如《在北国,整个冬季,我们都不出门》这首诗一开始写到:“小时候,电视机花了/拿遥控器,调调台就好了/可现在,我按坏了所有的按钮/外面的世界,依旧看不清”,通过小时候与现在调台的难易程度和截然不同的效果,隐喻世风的雾霾何其严重,显然是夸张,虽然不符合生活的真实,而更符合艺术的真实。“整个冬季,我们都不出门”也是不可能的,是自我保护的一种诗意表达,除了前面的原因外,还有“怕闻到保鲜膜的味道/它已包不住,发霉的天空”,保鲜膜本来是包食物的,诗人却说怕它包不住发霉的天空,这不是杞人忧天,这是对一些变质的甚至腐烂的社会现象的担忧和批判。这是一首意象诗,具有唯美主义的特征,也是一首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醉酒歌》这一辑专写饮酒,虽然难以探寻出多深的社会意义,但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的真性情和对人间友谊的珍惜。在官场上最能看出人品的高下,在酒桌上最能测出友谊的深浅。李白斗酒诗百篇,晓康的酒力、酒风、酒品也是我所敬佩的那种,而且在酒后还能挥毫泼墨,一吐块垒。只有从这一辑中的诗,可以看到晓康放浪形骸,纵情山水的文人风范和浪漫情怀。几乎每一首诗的题目都有一个醉字。《醉酒歌》写的是与首届鲁院山东青年作家研修班文友夜饮纪实,文人气息更加浓郁,“偷洒的月亮被灌倒在桌角下”“绿色瓶子里倒出的江山,一定不会太满”“站在山顶享用着山借给我的眼睛”“比起绳索,我更愿做刀尖”“前世我必定是一棵树而且是最不安分的”,酒后吐真言,这话不假,从这些诗句中我们读到一位青年诗人的激情四射、豪放不羁、高瞻远瞩、棱角分明和不安于现状。在《醉游汉中》写到“在汉中,我只敬天,不问前程”,如果是商人游汉中,那就另当别论,文人的浪漫就在于超凡脱俗,不在乎名利,价值取向偏向于精神和灵魂。《先生,今夜我在二郎镇,倒下一杯酒,等月亮来——致朵渔先生》写到:“这里的田地不算很多,高粱任我收取/小麦任我食用。还有,从南到北的玉米/总能找到故乡的味道/离家出走的人,像河流/一路向东……”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令人神往,逃离喧嚣芜杂的尘世,个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张扬。“先生,有酒的地方,是最后——/是最后可以隐居的地方”,有安贫乐道、消极避世的况味。《去潍坊》写与马现光先生喝酒:“在八十年代的老楼里喝二十一世纪的酒”“在八十年代的老楼里居然又喝到八十年代的味道”,在八十年代与二十一世纪的比对中,一个“居然”意味深长,透出对世风日下的不满。八十年代对中国人而言是一个值得怀念的年代,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一个民族在悄然崛起,社会还是风清气正,人人都充满希望。八十年代诗人尚未出生,但从八十年代的老楼和书本中,特别是从马现光先生身上怀想和领略到那个年代的魅力,这是对马现光先生的赞美,是对一种美好人性的呼唤。《醉酒威海卫》写到:“我拗不过你但请不要吞掉我的孤独/你若实在想要就拿走吧孤独本是生生不息的植物”,在苍凉的历史与虚假的热闹中,只有孤独在陪伴着诗人,这种孤独是思想者的孤独,是有内涵的孤独。把孤独比成植物,也不多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减轻了人类繁重的体力劳动,却增加了人类的孤独感,“生生不息”的原因正在于此。晓康的短诗已经透出大气象,也证明了文学上的确存在以小胜多,以弱胜强,以虚胜实的现象。人不怕长得矮小丑陋,而最怕外强中干,像黔之驴一样徒有外表,不堪一击。文学最忌平庸俗气,晓康常常以出其不意的构思、一语中的的透彻打动读者。做人不能虚,不能缺乏内涵,不能没有真诚。写诗不能太实,不能太拘泥,当然也不能写得虚无飘渺,远离人间烟火。该虚则虚,该实则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又难分离,是文学的本质决定的,也是文学的辩证法。晓康已经掌握了这些真谛,这也是他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这部诗集中分量最重的当然是两首带有自传性质的长诗《还魂记》和《逃亡记》,这两首长诗写的都是“命运斩断了准备戴戒指的手”严峻形势下的人生故事。我读这两首长诗时想到了前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如果没有他苦难的历练,就不会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的诞生。对晓康而言,如果没有父亲蒙冤、家道中落、少年辍学,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扛起了人生的重担,也就不会有《还魂记》和《逃亡记》。巴尔扎克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对文学而言,苦难不仅是老师,还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诗歌一度被冷落、被边缘化的态势下,《还魂记》引发了网上此起彼伏的热议,得到很多诗歌评论家的赏识,作为同行者,除分享《还魂记》本身的艺术魅力外,更应该自觉地反思诗歌自身存在的弊病,义不容辞地探究当下诗歌的取向和走向,为新诗的复兴和繁荣提供理论上和导向上的支撑。就《还魂记》而言,我觉得这是晓康理想化性格与复杂、严酷的现实持续碰撞后形成的产物,从头到尾始终彰显着他纯洁性写作的理念。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说过一句不是名言胜似名言的话:“如果内心真的干净,就要敢于去面对自己内心最肮脏的东西,翻出来,并与它们战斗。每个人内心都有肮脏不堪的地方,只是因为怕受到非议而隐藏罢了。”一语揭出了人类的软肋和病根。诗人少年老成,内心的强大甚至是成人都无法相比的。诗中写到他为了生存短暂地在妓院当过接线生,试想这样的经历谁敢自暴于光天化日之下?对一个内心干净的人而言,流言蜚语对他都无可奈何,对一个内心阴暗的人,就怕点到面部的穴上。基于这样的认识,晓康的纯洁性写作不是单纯片面地写纯洁,如果这样写纯洁,反而不真实。晓康的纯洁表现在正反两方面,反面是敢于以忏悔的态度袒露自己曾经的过错,在自设的法庭上接受良心和灵魂的审判,期望获得救赎,这是那些装腔作势、道貌岸然的伪君子难以理解和做到的。晓康自己认为的过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纯洁,就像白璧上的微瑕,更烘托出他的纯洁,纯洁是相对的,绝对的纯洁是不存在的。在这方面正如诗人所言少时就受到卢梭《忏悔录》的影响。有些过错是命运和他开的玩笑,我们更应该以同情与理解的态度去认识和对待。读他的诗时,我常常忍不住反问,是谁剥夺了一个少年的自由和幸福,是谁制造了一个家庭的痛苦和悲剧?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我们的民族劣根性在一些善于勾心斗角的人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演,而很多应该受到道德谴责和法律惩罚的人不但没有受到谴责和惩罚,而还在左右着一些善良人的命运,为制造出人间的一些灾难和陷阱而沾沾自喜,甚至得意忘形。虽然我们一时还难以看清真相,难以拨乱反正,但时间最终会还原真相,告诉我们曾经被歪曲和误解的事实。由此我也想到人们经常谈论的社会管理体制、司法公正的一些百姓关心的命题,这些重大命题的解决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好在法治建设已经被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公正公平正在成为国家意志的体现,让每个公民有尊严地活着成为政府施政的目标。另一方面,就是在晓康身处逆境、自身朝不保夕的处境下,还在关注着下层平民和弱势群体的生存,他有着比大海还宽广的心灵,这是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在父亲身陷囹圄时,诗人的处境一下从天上掉到地下,世界也不再是原来的世界,“连风也对我惶恐避之吗?”“月光啊只有在无人的时刻才会为我照亮”“这场大雾谁也看不清谁。”在迷惘、困惑时,我们看看诗人的所作所为:“对不起我敲掉了别人的四颗牙这是穷人之间的斗争/我实在受不了可怜的穷留学生去欺负更可怜的妓女”,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善良和悲悯情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正义感和男儿豪气,这也是我始终关注的弥漫在诗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熠熠的光辉。“我现在就站在这里足以让我的故乡心神不安”“我想安静地把自己慢慢拼凑回人形”“还有那么多恶人没死/还有那么多恶人等着我去原谅去爱”,从这些诗句里我们真切地体会到诗人的求真向善,宽容大度,充满爱心。没有人品,谈何诗品?《还魂记》全诗贯注着一股正气、昂扬向上之气,形成了强大的气场,这也是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

《逃亡记》与《还魂记》一样,写得汪洋恣肆,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地融合在一起,相比之下,情感变得舒缓冷峻一些,议论同样地入木三分,力透纸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如“哥哥,你说得很对。不是所有的爱情/都像小镇的天空那样蓝”“连疼都没有声音的时候,你才觉得你只属于你自己/可那一刻,你已被上帝署名……”“在基因变异的时代,清醒的鱼会被先钓出,烹制/哦,畸形的鱼还活着。可是/谁尝过被扎穿了嘴巴,又被丢回海里的滋味”。这些精辟深刻有内涵的议论本身就是诗,而且附着在丰富生动的内容上,就像血肉被骨架撑起了一样,同时具有了生动性和立体感。在艺术手法上晓康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以和哥哥谈话的视角,讲述逃亡的经历,真实自然,让人不自觉地陷入他深情的倾诉之中。诗中还有一条忽明忽暗的线索,那就是影子,影子在全诗中一共出现了45次,而且写得色彩斑斓,情态万千,活灵活现,在古今中外的诗歌中都属罕见,又一次证实了诗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只有影子不会出卖影子”“影子死在夜色里”“活得像影子那样低”“影子又瘦又长,长成最优雅的绅士”“影子,总是越搂越紧”“我偷走了影子的身份,替它在人间活着”“替影子做一次影子/是不是,就能随着太阳升起/悄悄地,背起整个世界”“我很害怕影子,那些真实存在的美好”“我注定是影子的客人/来这世上做客,形影不离”“而影子,将是最后的据点”“让最柔软的影子向更深处逃”“可谁又知道/每个人身上都有神的影子”“每个人身上都有我的影子”“蓝色的影子趴在我身上”“连影子也是金色的”“我正和影子一起变老”等等,简直是一部影子的大观,影子聚焦了很多东西,肉体的、灵魂的、情感的、哲理的,已被人格化、人性化,具有多重身份,扮演各种角色,充满象征意味。我注意到影子出现的频率是不均匀的,节奏时疏时密,暗示着生活的漂泊不定,离合无常,除了生动性还具有神秘感。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主次分明,相辅相成,在诗歌的构架上更显得严谨和完整。晓康已经从恶梦中醒来,家境也渐渐兴盛起来,他的身体已经摆脱了生存的困境,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但他还没有完全从噩梦中回过神来,受伤的灵魂依然在回归家园的漫漫路途上……

晓康在不遗余力地实践着他的纯洁性写作观。他的纯洁性首先表现在对待世界和人生的真诚上,正如席勒所言“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就在于努力使自己的灵魂摆脱一切虚伪的东西,使自然在他身上恢复最初的朴素”。与真诚相伴而生的就是真情,叶文福说过“设若文学作品是一个人,真情大约就该是这个人的眼泪。我们只有透过这个人的眼泪,探索这个人的生活环境、立场、性格、信仰、受教育程度等综合指数,才有可能找出这个人以及这个人所在的民族、时代的某种或某些特点。”我要说的是透过晓康这些真诚的文字和真情的表达,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的缺陷,甚至是荒谬,最让人痛心的是人性的衰落和倒退,当然也不乏混杂在其中的依稀可见的善良和美好。诗人试图去改变,但没能改变多少,也没能改变什么。一个手无寸铁的诗人望洋兴叹是容易做到的,劈波斩浪恐怕就“难于上青天”了。世界不会以诗人的意愿和意志而存在,诗人的作用在于对人类灵魂的审视、渗透和塑造上。在艺术上,晓康是崇尚自然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他喜欢的风格,但他饱读诗书又从中外诗歌中汲取了很多现代派的技巧和手法,在行云流水的抒写中常常闪现出经典的意象和诗眼式的警句,给人饱满丰盈的视觉享受。晓康在语言的运用上如鱼得水,他善于把普通的语言置于特定的环境下产生湿润的诗意,也善于在平淡的环境下使用奇峭的语言使诗意陡生,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两种风格,一种是口语化的,朴实自然。另一种是知识分子化的,深沉内敛。他的高明在于两种风格的语言能够和谐相融,相互辉映。他驾驭语言的能力达到了左右逢源,进退有方的境地。晓康在诗歌结构上貌似遵从内心的表达,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实际上也是独具匠心,像《还魂记》在恰当的位置上三次出现“我是破产者的儿子囚犯的儿子更是父亲的儿子……”,除造成一咏三叹、回环往复的抒情效果外,我觉得这更是结构布局的需要,就像人体的骨架一样,没有这个支撑就会有坍塌的危险和可能。谈诗歌离不开意境,晓康营造的意象一次次让我吃惊,一种情况是他从司空见惯的物象中捕捉到的,如写萧大亨的“好男儿不是树/不为皮活着更不在乎斧头”,俗语说“人活面子树活皮”,连广告都说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晓康心目中好男儿的标准不是这样的,正好相反,意象贴切,思想突兀,境界大出。另一种情况是超常的想象,如在《某个空空的婚礼广场上》中“一条不安分的小河割断了黄河的无名指/任凭入海口喧嚣也找不回丢失的戒指”,把小河想象成黄河的无名指就够奇妙的了,小河因不安分而被割断,丢失了戒指,更是奇上加奇。凭借这些颇有经典意味的意象,晓康足以林立于葳蕤的诗歌之林。晓康的诗歌也达到了某种高度,他像一片深情而又会思想的芦苇,总能找到个体与社会的结合点,从自己的苦难经历洞察和思考社会和人性,使他的诗避免了沉陷于个人的泥淖、钻进狭窄的象牙塔、发泄玩味一己情感的弊端,从而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这就是诗人们追求的形象画面与思想深度的完美融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诗歌意境。晓康的诗歌已经形成诸如上面我所说的艺术特色,但要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独特的风格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完善,更加凸现自己的个性,大胆探索更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这中间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借以时日。

纵观晓康的诗歌创作,总的来看,我觉得他创作的起点高、个性强、气场大、艺术特色鲜明,为现代诗注入了许多富有个性的新元素。开阔透彻的视野、丰富老到的笔法和新奇独特的构思、个性化语言的运用使他诗性的表达臻于完美,悲壮的情感和睿智的思想使他的诗具有特别的震撼力。如果让我吹毛求疵地找点不足的话,我个人认为,过去的经历是他取材的主渠道,而且从中已经开采出不少矿藏,晓康如能从过去的阴影中跳出来,尽快投入新的生活浪潮,会写出更好更明媚的诗。晓康还年轻,今天不菲的成绩确实令人击节鼓掌,也为他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人无完人,艺无止境,他从《纸片人》出发,经过《还魂记》,正一路高歌向着理想和明天奔去。我殷切地期待着,他的明天比今天更美好。

(插图:郭翠英)

猜你喜欢

影子诗人
最帅的诗人
“诗人”老爸
愤怒
影子
What a Nice Friend
影子大侦探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