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创新妙笔生花
2017-10-09陈娜娜
陈娜娜
【摘要】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新课标提出了四大能力的培养,即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四大能力的培养不可分割,有机整合在写作实践中完。
【关键词】兴趣;创新;激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97-01
习作教学,历来是老师最焦头烂额的事,也是令孩子们最头疼的事。老师们一直在苦苦探索着,那么,对于这样的“顽疾”,我们如何准确把脉,找出病因,对症下药,让“头疼”顽症一治而愈呢?
2011年版课程标准出来后,给小语教改吹来了一股强劲的东风,使老师们拓展了视野,更新了理念。每次学习它,我都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这可能就是“课程标准”的博大精深吧。下面,我想从“课程标准”的习作教学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学习体会。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的核心定位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后,写作的地位更加突出。与实验稿相比,新版课标的写作设计理念、框架不变,但也有一些推陈出新的地方,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
1.关注了教学的年段梯度问题。在写作教学建议部分,写作目标作了调整:“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再到第四学段“写作”。这不只是名称的改变,而是一个新的发展思路的设计。其意图在于,“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因为,这样学生“愿意”“高兴”“能够”“容易”进行书面表达,降低了起始的门槛。这样的梯度是比较合理的。新课标提出了四大能力的培养,即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四大能力的培养不可分割,有机整合在写作实践中完。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准确把握各学段的目标,切实做到“心中有标,目中有人”。就拿“写话”来说,就是根据一定的情境,“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把想说的话写出来就行了。词语的积累和衍生能力,才是写话的关键。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新。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可现实中学生习作的束缚很多,如过分强调技巧,就会造成作文远离学生的心灵。
3.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而且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课程标准提出的四种能力的培养,要在各环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美国的学校从小学一年级教室里就悬挂着写作过程:构思——写作——修改——校对——出版。经历完整的写作体验,才能在写作实践中逐渐学会写作。
“取材”和“修改”是两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平时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从妈妈的唠叨里,你听懂了什么?从老师的眼睛里,你读懂了什么?从爸爸严厉的批评中,你理解了什么?你听到大自然的声音了吗?你有没有这样一种经历,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你也会感到快乐?经常这样提问,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积累素材,使他们学会根据要求梳理素材、提取素材。
另外,要特别关注学生对作文的修改,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和方法。学生不会修改作文,主要是不知从何下手,找不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急功近利。要明确学生修改作文是从修改句子入手的,修改的要求逐步提高。将学生已有知识,修改病句的符号用到修改作文当中来,教师要做好示范,由易到难,手把手地教给他们方法,这可以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先出示有问题的一段话,一同修改,用上修改符号。学生掌握方法后,再做同样的练习。这样的练习学生都掌握后,再来学习修改一篇文章。同样,先出示教师修改过的范文(五年级第二单元的习作有现成的修改范文),让学生一起邊读边改。从大处着手,大到文章中心、内容、结构安排,小到错别字、标点符号的运用,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什么地方有什么问题,该如何修改。改后再读,发现问题,再做修改。如此反复,可亲身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前后对比,及时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主修改作文的信心。
4.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作文往往“在别处”存在着。写作机会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有表达与交流的愿望,都是信息的写作者、发布者、传播者、阅读者和评价者,而网站、个人空间、微博,短信平台等媒介的广泛应用,为表达与交流提供了新的工具,新的空间。我经常会在微博上写下自己的心情,或是跟朋友们分享身边的新鲜事,每次看着后面的回复以及很高的关注度,甚至有的还被转载,心里好有成就感。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写作兴趣和动力吧!于是,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班级成立一个微博圈,让孩子们都来写微博,怎么样?于是,我就给班里的每一个人注册一个微博,然后把他们设在一个圈内,并把各自的号给他们,让他们每天自由写下自己想说的话,还可以去回复别人或是转载。(当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也不现实,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到)一周以后,浏览孩子们的作品,发现孩子们对“微博”这一话题乐此不疲,而且他们定的题目也很有创意:《“围脖”,欢迎你》《我的新伙伴——“围脖”》《“围脖”给了我温暖》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点击他们的“作品”,发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步了很多,而且内容也更有感情了呢!
短信也可以是表达、写作的一种工具。教师节的时候,我会布置他们回去,用父母的手机每人编写一条短信发给我,内容可以是祝福,也可以是自己想对老师说的话;母亲节到了,我会提醒他们,给妈妈编写一条信息,或是感恩,或是祝福,或是提出建议。学生每到这个时候,都特别积极主动,编写的语言都特别感人,真诚。
“理论是灰色的,只要实践才能开出美丽的花。”再好的认识,看似再完美的理论,不经历实践的洗礼,就不可能开出美丽的花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课程标准的浪潮中,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敢于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主观认识,在实践中总结教训,从而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中,改造世界,提升自己,这样才能教出更优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