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焦需求 聚焦服务 变焦应用 把新建本科院校办成新型本科院校

2017-10-09张大良

中国大学教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新建院校发展

张大良

这次研讨会是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全国各地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召开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好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好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六中全会提出的从严治党新要求新部署新任务,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特别是强化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向党中央提出的理论、路线、方针、战略、政策看齐,全面加强党对高等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学术生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价值观教育引领知识教育,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带动专业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主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这两天,来自全国各地两百多所新建本科院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学者汇聚成都,专题研究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创新发展、协同育人、质量保障等问题,共商综合改革大计,为全面提升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献计献策,还要就此发表《成都共识》,这次专题研讨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改革发展历程中的一大盛事。

蜀道是我国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积淀了厚重的中华历史文化,成都这座“天府”古城位于古蜀道的南端,秦时都江堰的浪花,西汉织锦的绚烂,芙蓉盛开的五代城墙,春风中翻飞鸣叫的杜鹃,至今引人遐思。成都的教育事业发达,历史悠久。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兴学,开学馆,设讲堂,建石室,成为全国地方办学的首创,到南宋发展为规模近千人的地方高等学府。如今,在这片水旱从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盛的成都平原上,51所本科高等学府,其中30所新建本科院校,秉承历史传统,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发挥着独特作用、做出重要贡献。

成都是高等教育重镇,这里名校、名师、名学科云集,成都所在的四川又是具有高等教育区位优势的区域。我在2010年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区域布局做过分析,有六个区域是高等教育比较强的区域,一个是咱们所在的“西三角”:成都、重庆、西安或者说川、渝、陕;第二个是两湖地区(湘、鄂);第三个是珠三角(以粤为主);第四个是长三角(苏、浙、沪);第五个是京津冀;第六个是东北地区(辽、吉、黑)。这六个区域的高等教育走在前列,既是历史形成的,也是现实存在的。我们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就要考虑建设高等教育强区域和强省强市,就要考虑建设强院校和强学科。换句话说,高等教育强国需要有高等教育强区域、强省强市来支撑,高等教育强省强市要有强院校、强学科来支撑。强学科包含什么?首先是学者队伍。学科是龙头,学者是核心,然后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都体现出高水平,都很强,才能称得上强学科。刚才讲的六大区域都是优质高等教育的集群区,在这些集群区里有若干所一流大学。成都、重庆、西安如果合在一起考虑,成都的川大,重庆的重大,西安的西交大、西北农林大、西北工大,这五所大学都有可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可以作为西三角的一流大学群。优质高等教育集群区有七个要素:一是有世界一流大学群;二是有国际水平的科学研究中心;三是自主创新的集群区;四是一流人才的集群区,有一批学科领军人才;五是重大科教成果的产出区;六是决策智库的集成区;七是国际合作的集群区。刚才讲到的六大优质高等教育的集群区再把周边省区市带动起来,区域内各高校各自定好位,提高办学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各区域高等教育水平就会整体抬升,在这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建本科院校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我们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的时间就可以大大缩短。最近我又在思考,可以把“西三角”分成大西南的成渝地区和大西北的陕甘疆地区,以西部高等教育强区域建设,支撑“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尤其要重点支持甘肃和新疆地区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形成我国七大高等教育强区域格局。

下面,我围绕大会主题,就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发展、协同育人、质量保障、努力办成新型本科院校等议题,谈点想法,与大家交流。

一、关于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引领发展,创新要素跨国流动,创新资源全球配置,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增强发展新动力,创新培育经济新动能,己成为时代特征。各国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的先机,以知识资源为基础、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国家间竞争格局正在形成;各国战略选择的趋向,都聚焦在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上。

高等教育是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和文化第一软实力的重要结合点,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国家创新能力提升方面都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新建本科院校必须以创新发展推动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全面提升,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教学方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关于协同育人

协同育人是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制度创新。新建本科院校要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实务部门协同,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破解办学封闭、同质、低效以及优质办学资源相对不足等突出问题。要更加主动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培养真正适应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把更多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与实务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共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新建本科院校要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实务部门共同建设校内实验教学资源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构建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加快实现实验教学资源现代化,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进行“真刀真枪”的实践,聘请生产管理一线技术和管理骨干人员指导学生实习。要完善基于信息技术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全面推進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要拓展协同育人机制内涵,建立培养目标协同机制,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本校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教师队伍协同机制,统筹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开展与行业企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双向交流,开展教师实践教学技能交流与培训;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将企业的先进技术、企业培训课程等转化为教学内容,面向学生设立具有企业应用前景的研发课题,增强创新能力;建立管理协同机制,推动相关行业部门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联盟,搭建校企对接平台,在课题遴选、技术指导、学生管理、质量控制等环节加强沟通配合,进行协同管理。endprint

三、关于质量保障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大众化后期走向普及化阶段。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特色发展,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正在按照管办评分离的原则,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高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正在进一步健全高等教育质量分类体系,完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深入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建设,实施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评估制度,制定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质量标准,为全面提高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新建本科院校要进一步建立对应高等学校分类评估,以高质量就业能力、产业服务能力、技术贡献能力为评价标准的校内教育评估体系,强化学校专业和行业产业结合程度、实验实习实训水平等方面的建设。要依据“国标”“行标”,结合实际,修订学校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人才培养规格多样化。要建立自我评估制度,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形成有效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测和调控机制,并形成年度教学质量报告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要积极参与工程、医学等领域的专业认证工作。要进一步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完善实践教学经费保障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更多投入学校人才培养。要进一步改进科研管理评价办法,形成重在质量、崇尚创新、社会参与的评价方式,建立以科研成果创造性、实用性以及科研对人才培养贡献度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

新建本科院校要保证质量的领域很多,就人才培养领域来讲,最重要的是要保证三个基本质量:一是要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二是要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三是要保证教师德能质量。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实践教学又是短板,教学质量堪忧。我们一定要加大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推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成果,扩大改革成果的受益面,使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由于时间关系,这方面的内容就不展开讲了)。

保证教师的德能质量,是我们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如果教师的德能质量不高,是很难提高与人才培养质量密不可分的课堂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德能质量,就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结合新阶段新特点,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惩处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对教书育人心存敬畏,争做教书育人的模范;要引导广大教师把师德修养自觉纳入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将师德规范转化为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实践之中。保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德能质量,就要严明课堂教学纪律,严禁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有违职业道德的言行,严禁通过语言、文字、多媒体、影音资料及其他方式出现违反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言行。保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德能质量,就要普遍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加快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的新机制,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运行机制,实现教师培养培训常态化、制度化,鼓励教师参加教育专业理论学习,开展教学学术研究,投身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保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德能质量,就要营造教师潜心育人的良好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进一步出台激励教师静心教学、潜心育人的政策措施,总结宣传广大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和先进事迹。保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德能质量,就要深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积极引导教师加大对教学的投入。推进科教融合,鼓励教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强调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提高用人质量与效益。保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德能质量,就要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全面实行以公开竞争、择优选拔为导向的教师招聘制度。

四、关于办好新型本科院校

众所周知,1999年以来,经教育部正式批准,一大批专科学校通过合并、升格、转制等方式组建为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它们因组建时间短,实施本科教育的历史不长,通常被称为“新建本科院校”。

1999年是我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承前启后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年。为配合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战略转变,同时也为满足我国师范教育由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转变的实际需要,国家以师范院校为切入点,先后批准设置了黄冈师范学院等10所师范类新建本科院校。正是这十所高校的出现,拉开了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蓬勃兴起的序幕。近20年来,国家按照“一年西部,一年中东部,一年民办院校”的审批进度,有步骤、有计划地依次推进新建本科院校的设置。目前,我国有新建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678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55.6%,分布在1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布点率达57.8%。在非省会城市布点的院校有208所,占全部新建本科院校的51.6%。

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不断扩大产学研合作的广度深度,服務地方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持续优化师资结构;教学经费投入显著增长,办学条件与教学设施持续改善;努力构建学校内部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保障能力日益提升;强化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已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格局,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新建本科院校总体办学实力不强,办学中存在着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不清晰、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素质不适应、服务地方能力不够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比较弱、有些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等突出问题。

要破解这些难题,新建本科院校要努力在“新型”上下功夫、做文章。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学校办学定位是对“办什么样的高校”的基本回答,是办好学校的根本前提。新建本科院校承担着为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用人才,提供科技文化支撑的重要职能和使命,这就决定了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必须坚持以地方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而应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由此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设计学校的发展路径。其次要以更大的决心“对焦需求”,使需求更加清晰,着力把握地方总体发展需求,把握地方各行各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以更强的定力“聚焦服务”,使服务更加精准,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以更宽的视野“变焦应用”,使应用更加凸显,加强应用学科建设,加强应用研究和科技创新,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立足地方、面向区域,打造特色、形成优势,努力把学校办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本科院校,在服务地方中争取发展空间,在为地方作贡献中获得发展资源,成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endprint

2013年11月,我出席了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十三次工作研讨会,在那次会上,我提出“要科学把握从‘新建到‘新型的改革与发展大势,在服务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去实现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由‘新建到‘新型的跨越发展。”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把新建本科院校办成新型本科院校的“新”,不受学校新建时间的影响,重在学校发展模式的创新。各新建本科院校要充满自信、不负使命,根植地方、依靠地方、融入地方,“把握由来、坚守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本科院校发展之路。

新型本科院校的基本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是:需求导向,突出应用,校地联合,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转化成果,主动服务,支撑发展,办出特色,做出贡献。新型本科院校的第一要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育人育才重大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成人成才。我们考察新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十个维度,这就是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法治意识、专业智能、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康健体魄。要在这十个维度上建立标准、提出要求,努力培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优秀创新创业人才。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满足需求是新型本科院校办学之要,服务地方是新型本科院校办学之根,坚持应用是新型本科院校办学之本,提高质量是新型本科院校办学之基,协同育人是新型本科院校兴校之策,改革创新是新型本科院校强校之源。把新建本科院校办成新型本科院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新建本科院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长期艰苦奋斗。现阶段要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实施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策略。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明确办学定位,找准服务面向,实现优势、特色发展,加大力度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急需“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密切跟踪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动态,结合学校实际,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提高特色专业、优势专业集中度,打造一批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形成若干个应用型学科专业群,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要重点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现代物流等产业,以及创意、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学科专业建设与调整。积极增设创新创业、地方特色经济与管理、信息消费、旅游休闲、体育健康、中医养生、家政养老等新兴产业发展急需专业。

二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广系列“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成果,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实务部门、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通过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瞄准产业先进技术的转移和创新,与行业内领先企业开展协同育人,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发展需要对接。要紧紧依托行业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探索“整体合作”模式,依托相关专业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实质性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二级学院。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三要深化体现行业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建设要求的课程体系改革。要以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厘清课程间的主次关系、层次关系和衔接关系。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原则,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形成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或课程模块。要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与实务部门、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在线开放课程,建立课程共享联盟,推进教学方式方法变革,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四要深化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实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把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以项目驱动教学、伴随学习。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紧密对接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实际,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以行业企业的一線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采用“嵌入式”教学模式,将企业员工培训内容有机嵌入专业教学计划。

五要加强紧密对接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实际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利用好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加快建立学生到实务部门、行业企业实习实训的长效机制。通过用人单位、企业投资或捐赠、政府购买、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快工程实践中心、生产化实习实训基地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习实训中心。统筹各类实验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的实验教学平台。完善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训实习和假期实习制度,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实训实习的时间累计达到一年。

六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建立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要改革考试方式方法,建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评价方式,以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和课程学业成绩综合认定毕业资格。要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建立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基地,与合作企业共建创业基金,重点培养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者,为学生初创科技企业提供创客空间、天使投资、商业计划等专业孵化增值服务。endprint

七要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开展应用科研服务,把学校潜在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和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主动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和產业集群开展应用研究,使科技创新同产业发展无缝对接,通过与企业合作创办技术研发机构,提供技术指导、技术转让或者技术入股等方式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探索先进技术辐射扩散和产业化的途径,面向小微企业开展新技术推广应用服务,提升小微企业技术应用水平,努力成为支撑地方产业升级和技术积累的重要平台,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八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一支教师、工程师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要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组织教师到实务部门、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一线科研实践和技术研发,及时掌握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构建科研反哺教学的长效机制。

九要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高校治理结构,加快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关于建立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规定作为大学章程的重要内容,以制度建设推动改革创新。要建立健全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成员中来自地方政府、行业、用人单位和其他合作方的比例不低于50%。扩大二级院系自主权,鼓励院系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院系理事会(董事会)或联合管理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明确院系根据产业链的发展方向、行业企业合作伙伴的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聘用兼职教师和统筹院系经费管理的职权。还要建立以支撑力和贡献率为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

十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境外高校、相关企业深化交流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中外合作高校间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要联合相关企业在境外设立本土化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开展技术骨干、运行维护管理人才专业化培训,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服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普及化阶段。各新建本科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肩负起重大使命和责任,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协同意识、创新意识,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围绕“新型”抓建设、推改革、促发展,“对焦需求、聚焦服务、变焦应用,”在新的起点上绘就新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新蓝图,以新的理念引领新发展,以新的举措支撑新要求,以新的路径实现新目标,加快新型本科院校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办学实力和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为作者2016年10月30日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16次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整理稿]

[责任编辑:李文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建院校发展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区域发展篇
2016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
2016年6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