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国学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17-10-09区秀云
区秀云
[摘 要]国学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根基。尤其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面对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击与挑战,传承我国国学经典,建设我国精神文明,显得尤其重要。而这需要我国在教育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教育与传输,以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内容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土壤,给予他们知识的熏陶、人格的陶冶、习惯的养成,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水平。
[关键词]国学经典;语文素养;教育
语文素养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而国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凝聚着几千年來中华人们的智慧与经验,是经过层层淘洗和积累之后形成的,有着丰富的语文知识、闪烁着智慧的语文学习方法与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良好素材。因此,从小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诵读国学经典,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诵读经典,夯实语文基础
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厚的国学知识,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几乎所有的国学经典都可以用作教材,丰富教学资源。如《四书五经》、《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都可以作为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教材。学生从小就接触这类国学经典,不仅能够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在学习这些经典文章内容时,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我们学校每周设置一节专门用来诵读国学经典的课,是校本课程。但我觉着还不够充足,每天抽出10-15分钟左右,让学生自由诵读国学经典,引导他们带着感情投入到诵读过程中,使得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这样还能从小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知能力。
二、诵读国学,增加知识量
国学经典囊括了大量的生字词和文言知识,教师从小就要求小学生诵读这些国学经典,能够促使小学生主动将国学经典中的生字词和文言知识挑出来,由于孩子的学习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当他们把自己没见到过的、没弄懂的生字词和文言知识挑出来之后,就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读汉字,增加小学生的识字量。如《三字经》中,每一句话都是三个字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有韵律感。其中有些生字,如“苟”、“琢”、“昔”、“惰”、“杼”等字,是小学生在平常的语文知识学习中比较少见到的,而诵读《三字经》,小学生便能先接触到许多今后才会学到的生字词,因此,首先在生字词方面,学生便能得到极大的扩充。
三、诵读国学,积累语言
当代文豪余秋雨曾这样说过国学经典的作用: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词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咋一看莽撞,实际上都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说的便是小学生在低龄阶段就接触和了解这些知识,即使他们的理解没有深刻,处于一种“不求甚解”的懵懂状态,但是却在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不断强化的绝佳阶段,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国学知识,将经典知识和语言文化积淀在了心里,当他们开始逐渐成长时,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和生活经验的丰富,便能够慢慢感悟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内容,从而将之消化吸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力量,这便是一种对语文经典的积累。这个过程需要教师采纳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将不同年级、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国学知识教育和传输。
四、诵读国学,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前文提到,国学经典中包含着许多的典故和名人轶事,而这些小故事可以在学生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增添一些小插曲,激起学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从而增强学生从文本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这些小故事,乃至整本国学经典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作文创作的素材,在不间断的经典内容的诵读中,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从而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厚积薄发,文思泉涌,创作出内容充实、情感饱满的文章。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内容空洞的作文。如教师在安排作文任务时,可以从《论语》中出题,让学生就孔子“仁”的观点,写一篇与“仁”有关的文章,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给予学生创作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能力,写出具有自己风格的文章。
五、诵读国学经典,提升道德修养
国学经典千百年来传承不断,永垂不朽,诵读它,可以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增长学生的智慧和知识。诚如古人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便是要求学生能够从小熟读国学经典,从经典中学习知识,学会做人。我国是个重孝道的国家,而国学经典中讲“孝道”和“道德”的知识不在少数,学生学习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得到知识的传递,还可以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都是强调“德”的内容,要求学生传承古代优秀的“道德观”,自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并以之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践行之,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需要较强的自觉自律能力,而学生未必能够依靠自身的能力做到这些,教师可以对学生循循善诱,让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感悟古人的立身行事、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中华传统美德。当我们诵读了、感悟了《墨子·修身》里的一句:“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源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时,我们班的“谎言大王”就是这么被熏陶的,自此,他每天都认真按时地完成了作业,再也没有说过一句不完成作业的借口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的同时,慢慢地、一点一滴地获得道德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六、结语
总之,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和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和语文素养水平的提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有计划地诵读国学经典,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以此来增强新一代的人对国学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冬梅.诵读国学经典,提高语文素养[J].辽宁教育,2015(20):24-26.
[2]杨 杰.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J].教育:文摘版,2016(8):00309-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