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TE网络室外穿透覆盖室内方案分析

2017-10-09赵康成王国梁

移动通信 2017年14期

赵康成 王国梁

【摘 要】为了解决LTE网络室内深度覆盖不足的问题,综合考虑覆盖效果、投资成本和建设难度等因素,首选采用室外穿透覆盖室内的方案。针对室外穿透覆盖室内方案中的适用场景、站型选择、天线部署方式、工程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应用建议,并结合工程实践案例指出了方案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从而提升LTE网络室内深度覆盖。

【关键词】深度覆盖 穿透覆盖 分布式宏站 天线对打

1 引言

LTE时代用户体验为王,深度覆盖已成为LTE网络竞争的战略高地。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可知,虽然室内的覆盖面积只占移动通信覆盖区域总面积的20%左右,但是却贡献了80%的业务量。由于当前LTE网络的频段高、穿损大,宏站仅满足室内浅层覆盖需求,加之室分建设又受限于物业纠纷、工程量大、成本较高等因素,导致广大室内的深度覆盖无法得到满足,因此探索和应用室外穿透覆盖室内方案来解决LTE网络的室内深度覆盖问题势在必行。本文从适用场景、站型选择、天线部署方式、天线选型等方面入手,结合工程实践案例,详细分析了室外穿透覆盖室内方案的应用方法和策略。

2 方案应用分析

2.1 适用场景

室外穿透覆盖室内就是在覆盖对象周边选取合适的天线安装位置,因地制宜,灵活选用各种站型、多种手段、立体分层的组网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室内覆盖问题,具体如图1所示:

对于普通多层和中高层居民区、建筑结构简单的写字楼、商业街、步行街、集贸市场等场景,由于其穿透损耗和覆盖面积适中,可以优先考虑采用室外穿透覆盖室内方案;而对于大型写字楼、大型商场、地下停車场、党政机关大楼等场景,由于其室内结构复杂且穿透损耗大,则建议考虑部署室内覆盖网络。

2.2 站型选择

在室外穿透覆盖室内的站型选择上,主要受限于机房和传输条件。在有线传输的条件下,建议优先采用2通道宏站,其次选择2通道分布式微站;在无有线传输的条件下,并且周围容量要求较高,建议采用一体化微站+非视距微波等提供无线回传,周围宏站容量要求不高,可选择Relay等产品。具体对比如表1所示。

2.3 天线部署方式

室外穿透覆盖室内应根据天线类型和特性,并结合高层楼宇特点,选择合适的天线部署方式。主要建议采用天线水平对打、天线向下对打、天线斜入射覆盖、大张角天线覆盖这4种覆盖方式,具体应用示例及场景建议如表2所示:

2.4 天线选型

天线选型应根据覆盖目标楼体高度、楼体宽度、天线与楼体距离,以天线半功率覆盖范围与楼体匹配(保证覆盖效果)且不超过楼体宽度为设计目标(控制泄露),选择合适的水平和垂直半功率角。半功率角的计算方法如图2所示:

2.5 工程设计

室外穿透覆盖室内工程中应避免过多使用功分器和耦合器,尽量减少射频馈线使用。对于高楼体应部署高、低两(多)幅天线分别覆盖高层和低层,超宽楼体则应部署水平多副天线来解决楼体超宽问题。当天线无法正对楼体部署时,可采用斜射部署,但建议斜射角度不高于70°。楼体厚度20 m以上的“塔楼”需要双侧对打,电梯井位于楼体中间的建筑结构,需要在电梯走廊过道加装室分系统以保证覆盖效果。另外,天线应尽量下倾部署,自上向下覆盖,控制信号泄露,实际工程设计中应综合天线数量、覆盖范围等因素确定天线的下倾。工程设计建议具体如表4所示。

2.6 链路预算

对于由室外穿透覆盖室内的场景,室内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高于-115 dBm覆盖面积比例应大于95%。链路预算中路损模型一般为:

路损=自由空间损耗(20lgF+20lgD+32.4)+天线水平和垂直角度损耗(L(α, β))+斜入射损耗+穿透损耗 (1)

(1)天线水平和垂直角度损耗L(α, β)=L(α)+L(β),

α、β分别表示与天线水平和垂直法线方向的夹角,L(α)、L(β)分别表示对应角度的天线增益损失;

(2)斜入射损耗=20log10(1/COSθ),θ表示天线和楼体之间的斜入射角度,使用余弦倒数的10倍log值作为理论评估值;

(3)穿透损耗可由测试得到,可以选择斜入射角度为0、天线水平和垂直角度为0的楼层进行测量得到,一般为30 dB左右。

此外,对于由多个RRU(Radio Remote Unit,射频拉远单元)组成的室外穿透覆盖室内场景,在容量允许的条件下,一般采用小区合并功能来提升覆盖和上下行吞吐性能。

2.7 无线参数

在室外穿透覆盖室内的无线参数规划中,需主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尽量选择与周围宏站异频组网以规避干扰,若必须同频组网,则需要在工程设计阶段严格控制信号泄露,方案部署后应对周围道路进行细致的扫频测试,客观了解信号在周围道路的强度并进行针对性优化;

二是与覆盖室外的宏站间配置完善的邻区关系和合理的移动性参数,以保证室内外信号的无缝衔接。

3 案例分析

3.1 楼间对打

场景介绍:高档小区,小区楼层较高,多为32~37层,厚度为17 m,楼宇密集,楼间距为30~50 m。

场景特点:居住人员智力高、密度高、潮汐严重,对4G需求迫切,且对绿色环保人员要求非常高,物业管理严格,小区内普通宏站和室分建设都十分困难。

覆盖情况:小区周边有宏站,但受到高楼阻挡,小区室内基本无覆盖。

站型选择:2通道宏站RRU。

部署方式:楼间对打。

天线选型:8 dBi(垂直半功率角65°)、11 dBi(垂直半功率角30°)。endprint

工程设计:在覆盖对象前后相邻楼体的37层楼顶(双侧)和11层(双侧)分别部署RRU及天线,距覆盖对象40 m,具体如图3所示。

频段选择:F频段,与周围宏站异频组网。

结果分析:方案部署完成后,按照多种方案进行室内遍历测试,如表5所示。仅单侧的1号或2号RRU开启,覆盖达标楼层不足30%;单侧2个RRU开启,覆盖达标楼层在50%左右;双侧4个RRU全部开启后,达标率提升至80%左右;双侧4个RRU全部开启并进行小區合并后,达标率更是提升至90%以上。

应用建议:高层楼间对打方案中应部署高、低双层天线,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在楼体两侧部署RRU,在容量允许的情况下优先开启小区合并,进一步提升覆盖达标率。

3.2 大张角天线覆盖

场景介绍:某物业点,楼高25层,宽度40 m,厚度40 m,塔楼结构,电梯井位于楼体中间。

场景特点:独栋写字楼,人员密集,室分建设投资巨大。

覆盖情况:小区周边有宏站,但相对高度较低,写字楼中、高层基本无覆盖。

站型选择:2通道宏站RRU。

部署方式:大张角天线覆盖。

天线选型:根据楼体高度、宽度以及天线与楼体的距离,选择垂直半功率角65°、水平半功率角25°的垂直面大张角天线进行覆盖,天线增益12 dBi。

工程设计:利用周边宏站抱杆,站高35 m,距离楼体45 m,具体如图4所示。

频段选择:F频段,与周围宏站异频组网。

结果分析:正对天线的一单元覆盖达标楼层为87.5%,基本满足覆盖要求;而背侧二单元以及电梯走廊无法满足覆盖要求,其中电梯覆盖达标率为0。

应用建议:厚度较大的板楼仅靠单侧的室外穿透覆盖室内方案无法满足需求,还需要应用“双向对打+电梯走廊部署室分”的综合覆盖方案。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室外穿透覆盖室内方案进行分析,该方案具备覆盖较好、部署灵活、成本低等优势,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面积、结构、用途、用户数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站型、天线型号、天线部署方式、无线参数以及工程设计方案,同时还需考虑控制信号外泄、减少干扰等问题。此外,在规模化应用室外穿透覆盖室内方案中,还应遵循室内外覆盖协同规划、协同建设与协同优化的原则,通过更加合理的移动性管理机制、更加有效的负荷均衡手段,进一步提升室内用户的网络体验。

参考文献:

[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TD-LTE无线网络性能测试规范[S]. 2011.

[2] 3GPP TS 36.211.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S]. 2010.

[3] 3GPP TS 36.212.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S]. 2010.

[4] 刘德昌. TD-LTE室内覆盖解决方案[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2,25(10): 48-52.

[5] 古莉姗,朱华章. TD-LTE室外宏站室内覆盖研究[C]//2014 LTE网络创新研讨会论文集. 广州: 移动通信, 2014: 1-4.

[6] 武波,沈文明,吕江歌,等. 建筑物穿透损耗及其对WCDMA室内覆盖的影响[J]. 移动通信, 2010,34(12): 8-12.

[7] 李媛. MDAS系统在LTE室内覆盖中的应用[J].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16(2): 56-59.

[8] 胡恒杰,孟繁丽,刘雅红,等. TD-SCDMA网络居民小区深度覆盖策略研究[J]. 移动通信, 2010,34(6): 63-69.

[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面向VoLTE的TD-LTE技术白皮书[R]. 2013.

[10] 张晖,秦基伟. 高密度小基站网络关键技术及部署策略研究[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15(12): 92-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