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2017-10-08白媛
白媛
摘 要:由于法律解释抽象,法律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应用性,涉及到多种学科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之学生年纪轻、阅历浅,所以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要让学生知道如何按照法律的含义去联系具体案件的实际,真正理解法律精神以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使案例教学在法律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法学教育领域的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法学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研究现有案例,解释成文法内容并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案例教学法
1 案例教學法的实施要求
1.1案例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厚实的法学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备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和阅历。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补充讲稿,收集新案例,研究和分析案情。教师要注重社会实际,对社会实际保持高度的敏感。案例教学法可调动和刺激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展开竞争和比较,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前进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案例教学法也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责任感,教师必须对学生负责,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以便对学生进行对症下药的个别化教育,也便于对学生的知识情况作出恰如其分的评判。
1.2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由被动地位转为主动地位;由单纯地接受知识转为有创造性的知识探求;由以应试获取高分为目标而造成的背书、背笔记、背条文的机械学习方式转变为以适用法学理论、法律规范分析和处理案件为目标的能力锻炼。
1.3案例教学法对制度化教学体系也产生较大的冲击,学校不但要改革教学计划、课堂教学的模式,而且对考核标准的制定、考核方式的选用及考核成绩的评判都要作相应的调整。
2 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原因
2.1“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既实用又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授课更生动、形象,得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具体教学目的,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分析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归纳出法律原则的发展及现状;同时在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因此,案例教学是法律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帮助学生沟通理论与实践的一道重要桥梁;此方法也被认为是一种科学性和实用性兼得的独特方法。
2.2从“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优势来说。①直观性。教学中所选用的案例都来自鲜活的现实生活,它的使用可以形象直观地诠释教材理论和法律知识,使之生动有趣又能说明问题,符合高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②典型性。《法律基础》课程中所选取的案例一般是具有突出代表性的身边的实际事实,对教材内容有较强的说服力。③系统性。每一个理论都选择一个典型性的案例,可以做到“一案到底”,把教材内容融会贯通,使学生真正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3 案例教学法在法律教学中的教学作用
3.1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中心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在自己的积极参与中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生动活泼的案例教学中,学生开动脑筋、分析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启发,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2教师起引导学生自学和讨论案例的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学案例时,要做到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方向和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抓住案例的关键,把握案例主题,并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视角,对案例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总之,要让学生自学案例,弄清案例所包含的法律知识内容,并为讨论做好准备。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案例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精神。因此,教师需让学生明确课堂讨论的基本原则,要创造和维护良好的讨论氛围;要尽可能地让更多学生参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能在讨论中获得多方面法律知识和能力,实现提高学生民主法律素质的目的。
3.3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一种促进和提高。首先教师要在大量的案例中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案例,这些案例要有针对性、恰当,并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具有逻辑性和启发性,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其次教师应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准备如何回答。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提出的问题对教师也会有所启发,这就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3.4案例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到了法学理论,还提高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当众说话的机会,在表达自己的观点过程中,既是宣示自己和说服别人的过程,也是自信心得到提高的过程,这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个性的培养。
3.5案例教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案例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相配合,平等地分析和探讨问题,交流频繁,这无疑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4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
4.1合理挑选《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案例
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典型性原则。典型性案例可以直观的体现违法行为的后果,并可以反映出其中涉及的法律法规,有利于学生快速、准确的抓住知识重点;第二,真实性原则。真实的案例来源于生活,案例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实践思维的培养;第三,启发性原则。选择的案例要具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特性,使学生能从中获得感悟;第四,复杂性原则。法律相关的案例不能够太简单,简单的案例难以发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第五,针对性原则。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选择案例;第六,关联性原则。教师在选取案例是应选择与高校学生相关联的案例,这样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合理安排案例运用的环节
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将案例导入教学中,为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通过导入案例来讲解复杂难懂的法律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时,可以引入案例来讲解怎样防卫才是正当的,怎样防卫又是过当的,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和思考能够理解抽象的知识。在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案例,并以此为课外联系,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独立分析和思考。
案例教学法总共分为五个环节,分别为导入环节、讲解环节、讨论环节、对话环节和总结环节。这些环节紧密相连,不可缺少任何一个,否则会大大降低案例教学法的功效[3]。
4.3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教师根据问题从旁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原因,并为他们提供互相交流探讨的机会[4],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谈论,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使学生集思广益,扩展其思维能力。其次,在带领学生分析教学案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案例中的关键,可以适当的给予提示,促进案例分析的顺利进行。最后,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围绕教学案例表达自己的想法。
4.4优化案例教学总结环节
在《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旁引导和提示,当学生思考的方向存在偏差时,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总结和反省,并且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维。
5 结语
案例法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面对真实的法律问题,运用已经掌握的法学理论和各方面的知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所以,案例教学是《法律基础》教学所必需的,没有案例教学的《法律基础》教学将是一个不完备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王艳.试论法律基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学周刊,2016
[2]向长胜.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部分教学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6
(作者单位:陕西建设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