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素质建设

2017-09-30王俊

企业文明 2017年9期
关键词:领导人员领导者素质

王俊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肩负着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能力建设和素质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过去,对于企业领导人员的能力要求探讨颇多,对企业领导的考核评价也大多是从能力层面进行的。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研究较少,考核评价也较为笼统,缺乏标准。然而,企业领导人员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其治企能力是否得到发挥,决定着其能否带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因此,加强领导人员素质研究,系统推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素质建设,培养一批素质过硬、领导有方、兴企有为的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充分发挥企业家人力资本,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素质建设

迫在眉睫

当前,国有企业在领导人员自身素质建设和管理机制建设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企业领导人员个人素质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领导原则立场不坚定,在信息发达、思想观念开放的新时期,不能很好地甄别信息的真伪和出发点,对国家政策、党的原则和企业部署认识不全面、理解不透彻、执行不到位;部分领导思想境界不高,使命感与责任感不强,服务意识、宗旨意识淡薄,工作不接地气、疏远群众、敷衍塞责,缺乏对员工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部分领导修养不够,自律不严,道德低俗、追求感官刺激,漠视国家和企业利益,“穷庙富方丈”“老虎”“苍蝇”的事件时有发生;部分领导理论素养不足,格局不够,处事不公,不善用人,不愿作为,不敢担当,导致领导权威不够,向心力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企业领导人员的个人形象和管理效能,进而影响企业形象,降低企业管理效率。严重者,破坏企业发展生态环境,损害国家、企业和员工利益,对企业发展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对领导人员素质评价和监管的有效性和針对性有待提升。企业作为独立经营实体,在干部的评价标准设置上大多重能力,轻素质,素质评价标准大多笼统含混,缺乏可操作性,“以德选才”往往流于形式;在干部素质监管上,大多将党风廉政等同于领导素质,存在认识偏差,将素质监管简单看作是党委、纪委的工作,缺乏将领导素质的监管与履职评价有机结合的制度设计;在干部管理上,大多注重业绩考核,强化能力提升,对干部素质培养不到位的问题普遍存在。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素质问题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企业的战略发展,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贬损了企业的形象,破坏了企业的文化,压抑了企业的活力,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明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帮助企业选拔、任用合适的管理人员,探索企业领导人员素质提升的方法和路径,强化企业队伍素质建设,进而从内部提升企业的自律能力、管理效能,增强国有企业竞争能力。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应具备的

四种素质

企业领导人员的素质是领导者在经营管理企业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内在涵养。国有企业领导者的素质高低体现在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和价值遵循上,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方针政策和奋斗目标上,体现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与外界的相互关系中,体现在企业内部管理与文化建设中。过硬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厚重的思想修养和高超的领导艺术是优秀企业领导人员的写照,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思想素质和领导素质也就成为企业领导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政治素质

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这一中国特色,决定了企业领导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要肩负起更大的政治责任,政治素质也就成为企业领导人员的首要素质。

在当前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既要在经济活动中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自觉维护国家总体战略部署,服从国家宏观调控,保证企业行为与国家战略相契合。作为企业领导人员,既要为企业谋利,理直气壮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又要胸怀全局,摆正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既要提高企业效益,注重企业发展,又要在事关国家大局、政治方向、根本原则等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既要主动作为、大胆创新,又要依规合法、按章办事。这是国有企业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也是政治素质的具体体现。

因此,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信念执着,政治清醒、立场坚定,能够遵守党章、党纪和党规,严守国家法律和法规,自觉执行企业的战略、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也就成为企业领导者政治素质的标准。

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企业领导者道德认识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是其实施领导行为的伦理基础,包括在社会、职场、家庭领域的公德和私德两个方面。私德,推之于外即为公德;公德,内敛于己即为私德。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辩证统一,共同构成了对企业领导行为的约束和规范。

优良的个人品德是领导者道德素质的基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做人要“仁义礼智信”,做事要“温良恭俭让”,就是对个人道德素质的最好注解。相比一般人员,作为企业领导者,其奉献精神、责任观念、团队意识、诚信准则等道德要求层次更高、要求更严。

对社会公德的遵守、家庭美德的信守和职业道德的恪守是领导者个人品德的外化,形成了企业领导者在社会交往、家庭相处和企业履职中的道德遵循。领导有德,通过身体力行,以德感人、以德勤政、以德树威,构成企业领导的影响力、号召力和领导力。进而带动企业全体员工,发扬好传统、树立好风气、形成好作风,对内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对外树立以德立企的良好企业形象,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是企业领导者意识形态、理论素养和思维方式所显示的品质,是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形成的指针、发展的基石。企业领导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企业领导者的世界观决定着其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和人生目标的追求,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支配着领导人员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企业领导对人生目的、意义的理解和把握,是其干事兴企理想信念的出发点,也是激励其强企兴业的精神动力。是非观、价值观、道德观是企业领导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的外化,决定着企业领导人员的目标选择和行为方式,与世界观、人生观一起,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理念、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核心因素。endprint

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内部联系和客观规律的理论素养,和辩证、系统、科学、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是企业领导者思想素质的更高层次,是作为企业决策者在战略制订、企业治理、驾驭管控过程中所需的战略思维力、全局管控力、理性判断力的内在素质基础。企业所涉行业可能千差万别,但企业管理本质、管理规律却一脉相通。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针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是企业领导者理论素养和思维方式的运用,成为影响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

领导素质

领导素质是企业领导人员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展现出的内在品质,以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为基础,是领导人员发挥履职能力的保障。企业的发展思路是否清晰、管理是否有序、员工是否充满凝聚力,与企业领导人员,尤其是“一把手”的领导素质有着巨大的关联。企业领导者若具有远见卓识的眼光格局,又具有埋头苦干、敢于担当的务实作风;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既果敢决断、开拓进取,又公平公正、知人善用;既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又具有团队意识、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能够把各种生产要素、资源有效整合,便能够将企业形成规范、高效、有序、协调运转的有机整体,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为此,作为企业领导人员:要格局高远,不鼠目寸光、不斤斤计较;要心胸广阔,能容人容事,不小肚鸡肠;要光明磊落,不搞两面派、不耍小花招;要为人坦荡,能心底无私,不消极阴暗;要气质风度,能言谈得体、举止大方;要诚实守信,不阳奉阴违、不言而无信;要公道正派,能坚持原则、处事公正;要知人善用,不任人唯亲、不拉帮结派;要明辨是非,不偏听偏信、不以偏概全;要敢于担当,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要亲和幽默,能调节气氛、凝聚人心;要情绪稳定,能控制情绪、不喜怒无常;要自知之明,能量力而行,不好高骛远;要团队精神,有大局意识、善协同配合;要廉洁自律,能洁身自好,不以权谋私;要忠于职守,能勤奋工作,不敷衍塞责。

大力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素质建设

素质源于志向、明于学习、升于反思、成于实干、规于制度。面对新的挑战,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敢于立志,加强学习,经常反省,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不断磨练,提升自身素质。通过制度建设,匡身正形。在全面提升企业领导人员素质的过程中,带动企业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敢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理想信念是领导人员干事兴企的方向。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远大志向的领导者,在工作中将难以找到努力的方向,对自身工作定位、价值意义也将缺乏深刻的认识,其个人素质和成就也就非常有限。

企业领导人员必须明确自身人生的追求、努力的方向和发展的动力。要志存高远,将自身志向与国家改革发展总体目标保持一致,与企业发展愿景保持统一,将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工作的根本准则和价值遵循。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建立国家满意、社会认可、实力强大、员工幸福的和谐企业,并以此作为个人素质提升的终极目标、要求准则和动力源泉,不断激励自我、鼓舞员工朝着既定目标身体力行地为之奋斗,不断前进。

二是坚持理论学习,提升思想层次。

学习是提升自身素质的“不二法宝”。领导人员必须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一种追求,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要通过学习,把握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势,理解企业发展的环境,条分缕析,系统把握外界环境变化的本质,掌握企业发展的规律,认清企业发展存在的根本问题,运用系统思维找准症结,解决问题。

企业领导人员要坚持学习、带头学习,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典范,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楷模。要全面学习党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坚持问题意识,按照问题导向,缺什么补什么,不断改善知识结构,夯实理论功底。加强思考和研究,要有“钻”的精神,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锻炼思维方式。并由此转化为企业领导人员思想层次、战略眼光和治企能力的提升,带动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前进。

三是严省自身不足,提升修养境界。

反思的过程就是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过程。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必须放下架子、少些傲气,以“三省吾身”的态度,勤擦修养的镜子,勤省自身的行为,让严以修身永远在路上。

企业领导人员要常常反思自身在工作、生活中的不足,以责人之心责己。要反思工作中的问题,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要反思生活中的问题,提升生活情趣和个人品位。要敢于接受员工的意见,从善如流、闻过则喜,切实把查找出来的问题变为改进提升的动力。通过反省自身,洗涤心灵,真正做到心态积极、品位高雅、道德高尚。在强化自律的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企业文化,规范、提升员工整体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推动企业在“举一反三、持续改进”的过程中超越自我,不断前进。

四是强化实干立身,提升领导素质。

真抓实干是企业领导人员素质成长最重要的途径。“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只有实干才能磨砺人的品质、提升素质。实践是锤炼企业领导人员素质的熔炉,是检验企业领导人员素质的试金石。

企业领导人员要有对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责任态度,对国家、企业、员工存有敬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以此为动力,敢于面对矛盾和问题,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要强化企业领导人员实干立身的精神作风,拥有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肯干、敢干、能干,有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敢于担当的情怀。要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科学、严谨、务实的做事方法,能从企业实际出发,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客观规律,善于把握本质、抓住关键要素和主要矛盾,善作善成。企业领导人员要始终做到把精力和心思用在企业发展上,把每项工作做精致、做细致、做极致,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谋事,以脚踏实地的作风干事,以久久为功的劲头成事,形成对员工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进而聚合起全体员工干事创业的巨大动力,推动企业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前进。

五是完善制度建设,严格监督管理。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对企业领导人员,以外在的制度机制加以约束、监督,同样可以匡身正形、辅助修养,提升素质。企业必须注重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以制度规范人、约束人、引领人。

要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建设,严格规范领导人员一言一行,从制度上要求、提升领导人员的素质。要完善领导人员评价标准,将素质要求明确、细化,形成可操作、有标准、能考核的管理办法。要建立监督机制,将领导人员的工作、生活和作风等纳入监督范围,既要把领导人员的行为关进制度的笼子,又要督促领导人员尽心履职,对懒政、庸政、怠政等行为进行约束。要建立容错机制,明确行为边界,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要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業领导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良好环境。用制度强化企业领导人员素质刚性要求,用制度保障企业领导人员履职尽责,用制度激发企业领导人员干事创业,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治企的企业环境、社会环境,推动企业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责任编辑:罗志荣)endprint

猜你喜欢

领导人员领导者素质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制度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电力公司优秀年轻领导人员“三层四维”能力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
领导人员队伍理想年龄结构应用研究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规定发布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真诚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