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素质提高》公共体育课对体质健康促进的实践探索

2017-09-30郭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健康促进公共体育课体质健康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身体素质的开展情况进行实践探索,根据实践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身体素质;公共体育课;体质健康;健康促进

【基金项目】1.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6DTY003);2.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WGD2016014);3.沈阳工业大学青年教师培育基金。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13-01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仍在持续下滑。为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育部于2014年修订了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6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些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提供了政策保证。由于在中学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这就使公共体育课成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途径。《身体素质提高》公共体育课通过合理的课程内容安排及学生的积极锻炼,可以有效地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为此,需要不断的探索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实践。

一、开设《身体素质提高》公共体育课的必要性

近30多年来,青少年学生体质一直呈下降趋势。许多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耐力、力量、速度、爆发力、柔韧性等)状况堪忧,整体运动能力令人担忧。目前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持续增长,影响其身体素质。

近10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来加强学生的体育。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出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2014年,教育部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方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以及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系列文件颁布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蓬勃发展,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作为高校一线体育教育教师责无旁贷,为遏制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尽一份力。

身体素质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简称体测)的重要内容,其权重占到体测的70%。开设《身体素质提高》公共体育课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能发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二、《身体素质提高》公共体育课现状

通过调查走访发现有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身体素质课,但是教学模式、内容体系不同。虽然现在已有很多高校对体育教学一直在进行改革,也相继开展了体育的专项课和选修课,调查发现在很多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同时,在测试过程中,依然采用了传统的技能测试,极大地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调查发现虽然很多高校对体育教学进行了不断的创新改革,但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教学场地、教学实施以及教学经费都十分有限,一些现代化的器材更是匮乏,因此使得体育教学效果不佳。调查显示,体育课强度低是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重要因素。

虽然通过体育教学改革,也传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但却没有真正地实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学生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盲目地模仿动作,并未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三、《身体素质提高》课程改革

1.目标与内容

现在体适能非常流行,也深受广大同学的喜爱。在课程改革中引入体适能的理念。在《身体素质提高》课程教学中引入体适能,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体适能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共体育课是高等教育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引入体适能到《身体素质提高》课程并实施,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从体适能的角度分析,体适能分为运动体适能和健康体适能。

健康体适能是指与提高健康水平和增强体质有关的指标,如心血管耐力、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等。运动体适能是指正确完成运动技术的能力,如速度、爆发力、灵敏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等。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指人体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性等机能能力。美国AAHPERD协会认为身体素质是表现一个人能有效活动的程度的一种状态。1945年生理学家提出身体素质3要素:(1)体格;(2)佳能能力;(3)运动能力。所以身体素质提高可不是田径课。

明确《身体素质提高》课程教学目标,要将健康的体育锻炼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传授给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还可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的安排以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为主要目标而开发的一些身体练习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

2.学时安排

高校体育课学时相对固定,但可以在有效时间内提高利用效率,也可以布置课外作业,也就是增加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对課外体育活动的指导。

学时的安排为一周2学时。在保证课内练习的同时,在课上提出课外练习内容,让学生在课外练习。

3.实验的实施

在2016年9月—12月对选修《身体素质提高》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了身体素质训练,在上课过程中使学生的练习强度达到较佳的强度范围,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和练习,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幅提高。耐力素质几乎全部达到了国家标准,特别是引体向上大幅提高。不及格的学生大幅减少。

四、结语

现在开设的大学体育课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通过本课程的实践证明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一个学期是可以大幅提升的。建议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以推动教学内容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小伟.搞不好体育的校长不能算是好校长[J].中国学校体育,2015(2).

[2]汪晓赞.关注学校健康促进重塑体育教育功能[J].中国学校体育,2016(4).

[3]王放.基于体适能教育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2):63-64.

作者简介:郭辉(1982,02—),男,汉族,山西运城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质健康促进。endprint

猜你喜欢

健康促进公共体育课体质健康
健康中国战略下武术对学生的健康促进研究
健康促进对航海类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上海市某高新技术企业员工健康促进干预效果评价
试析我院公共体育课选项教学模式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