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推进企业媒体融合发展

2017-09-30李世华

企业文明 2017年9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受众融合

李世华

站在网络信息时代的高度,分析新时期企业媒体的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戰,总结企业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经验,研讨构建企业文化全媒体传播、一体化传播管理的问题,以推进企业媒体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长远的意义。

充分认识企业媒体面临的时代特征和新闻信息传播的新变化

当前,我们正处在网络信息时代,这个时代具有鲜明的特征。

一是网络化。整个世界由网络连接,网络成为世界的结构、社会的结构。据统计,2013年全球网民人数是27亿,有38亿个电子邮件账号和7亿个网站,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突破10亿部大关,到今年预计将超过22亿部。这说明“网”正从传统互联网进一步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发展,将网络的边界延伸到了物理世界,从而使人们可以更加迅速、准确、智能、低成本地对物理世界进行管理和控制,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类的生活质量。

二是信息化。2013年,全世界储存的数据约为1.2泽字节。如果这些数据全部记在书中,这些书可以覆盖整个美国52次;如果将之储存在光盘中,这些光盘可以堆成5个从地球直达月球的巨堆。在信息社会时代,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支柱、以信息价值的生产为中心,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三是智能化。在过去30年里,信息技术革命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交通再到智慧城市,以及更多不以“智能”命名的产品,如:3D打印机、搜索引擎、语音识别和操作软件等,无不在改变着人类生存的环境。现代信息技术、通信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语义分析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前沿技术的蓬勃发展,将指引着智能化的未来,不断创造出新的奇迹。

在网络信息时代,新闻信息传播也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

一是传播主体由专业性、精纯性、职业化变为多元性、混杂性、大众化。“自媒体”的涌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传播不再是专业禁地,每个人都可能是传播主体。“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传播主体是多元、混杂和大众的,是每个人,是所有人。传播主体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重新定义了“大众传播”:不仅是“面向大众”的传播,也是“大众参与”的传播。

二是传播方向由单向变为互动、多向。互联网的诞生凸显了互动的问题。受众可以通过邮箱、微博、微信、即时通信等工具与媒体即时互动,参与到媒体的新闻报道和内容传播中。新闻不再是媒体组织和专业记者自上而下广播的过程,而是受众、记者、编辑共同参与的自下而上的“互播”过程,对话将成为新闻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这样的开放式传播自然也是互动的、多向的。

三是传播手段由单一的、平面的变为多维的、立体的。新闻信息展示层面发生巨大转变。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传播符号,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移动媒体、户外媒体等媒介形态,短信、移动客户端、微博、博客等多种应用……新旧传播手段的叠加与融合,带来了多维、立体、全程性传播格局。

四是传播路径由集束式变为发散式。大量新的媒体形态、媒介终端及信息传播平台的出现,让传播路径呈爆炸式的增长,数量巨大、形态多元且纷繁复杂。如果说过去的传播模式是瀑布式的,自上而下、强力、集束传输,那么网络的传播模式就是全幅发散、蒲公英式的,覆盖范围更广、发散轨迹更复杂。

五是传播空间由国别性、区域性变为全球性、开放性。信息化和网络化突破了传统媒体在物理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微博、微信以及Twitter、YouTube、Facebook等社会化媒体成为公共外交和舆论宣传的新平台。这种趋势鲜明地反映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

六是传播过程由相对固定的、断续的传播变为移动的、全程性的传播。网络信息时代传播是全时空和全程性的,对应纸质媒体是连续式的,对应电波媒体是多线程的,在容量上则是无穷的。特别是网络媒体,其传播过程大为简化,既不像报纸需要排版印刷然后发行送达读者,也不像广播电视需要编辑制作然后加入节目编排。它可以随时更新网页,随即让受众看到,事件发生、新闻生产和消费中间零时差,时效性达到了即时甚至实时传播。

七是传播效果由受众被动性的服从性的接收变为受众主动性的自主性的认知。传统的受众已转换角色,不再是单纯被动的服从性接收者,往往也是主动的参与者和发声者。每个人都可以从广阔的信息海洋中选择性地接触,自主地做出判断。

八是传播载体由设置行业门槛的专营媒介扩展到大众化社会化的智能终端。内容和载体的关系更加自由而灵活,改变了传统大众媒体传播载体和传播机构的对应关系。新的传播载体往往超出专营媒介经营的范畴,明显体现出智能化、综合化和屏幕化的特点。

新闻信息传播的这些新变化,更多地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降低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门槛和成本,生成舆论的能力日益增强,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传统媒体作为一种专业机构的地位在下降,其信息采集、加工、传播体系和传播模式、服务模式等有的与网络信息时代要求和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受众和广告都被新兴媒体大举吞噬,面临被边缘化甚至丧失舆论主导权的危险。在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下,当前世界传媒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媒业呈现出重大变革、激烈竞争、深度整合、局部洗牌四大趋势。这就是我们企业媒体面临的大形势、大趋势。作为企业传统媒体必须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坚定站在新兴媒体发展前沿,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加快融合发展步伐。

着力推动企业媒体融合发展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促进媒体融合发展,推动企业文化全媒体传播,是新时期企业媒体提高新闻宣传水平,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重大课题,也是“中国制造2025”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答命题。面对网络信息时代新变化,企业传统媒体只有创新、升级内容产品、生产方式、传播手段、服务模式和盈利模式,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推进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才能在剧烈变化的传媒格局中寻找到新的发展空间。endprint

一是搭建“全媒体”传播平台。以各種方式整合传媒资源,实施媒介转型,开拓新媒体业务。通过采编流程改造和技术改造,彻底改变传统采编模式和传播模式,发掘新的新闻信息业态和产业空间。在充分应用好报纸、电视、广播、杂志、音像、电影、出版等传统媒体介质的同时,广泛采用网络论坛、微博、手机报、微信、飞信等新兴传播媒介,使新旧传播手段相互渗透融合,发挥新媒体便携、快捷、全时在线、普及率和参与度超高等诸多优势,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收资讯的全部感官,实现对受众群体的全面覆盖,提升新闻传播效果。搭建“动静结合、深浅互补、全时在线、即时传输、实时终端、交互联动”的全媒体平台。

二是开展“全媒体”集成服务。所谓集成服务,就是整合媒体的网络、内容、终端和人才等资源,构建统一、开放的多媒体多功能智能化平台和终端,调整、改造、升级新闻信息生产方式、供给方式、服务方式和商业盈利模式,打造多样化、个性化、对象化产品,提供综合性、全程性、交互性新闻信息服务。专业人士展望集成服务最终要构架一个“天上一片云,地下数张网,中有交互台,集成服务场”的格局。“天上一片云”是指云计算技术,是开展新闻信息集成服务最重要的技术支撑,贯穿于集成服务的全流程。“地下数张网”是指包括采集网、传输网、终端播发网等在内的网络体系,决定了集成服务所能延伸到的领域和范围,以及服务效率的高低。“中有交互台”是指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新闻信息交互平台,是开展集成服务的核心所在。“集成服务场”是指在具备代表性“云”“网”“台”的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流程再造等构建起新闻信息集成服务系统。新闻信息集成服务是一种传统媒体领域和新兴媒体、非媒体领域互相渗透、传媒和非媒体信息服务机构深度融合的生产,是一种既面向主流,又面向“长尾”的生产,是一种深度互动的生产,也是一种以服务为导向的生产。通过集成服务,可以为受众提供可视化、动态化、多维度、多媒体、立体式的新闻信息内容,实现新闻信息服务量身定做、精准传播、有效互动,提高用户对新闻信息的参与度、关注度、满意度,在互动中服务、在服务中引导,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是在融合发展中变革。媒体机构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在生产流程方面,形成了一套以采访获得资料为主要劳动对象、以编辑记者的智力精力为主要劳动工具、以版面或栏目为呈现归宿、自给自足的工作流程,相对封闭,多环节、高成本。在网络信息时代,这种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媒体只有以新科学思想和管理理念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重塑再造组织结构、革新升级管理模式,构建以新的内容形态、媒介形态、产业形态、组织形态为核心的新业态,才能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使各个生产要素迸发出新的活力与能量,在媒体的融合发展中实现新闻信息生产传播模式的真正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罗志荣)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受众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