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2017-09-30赵笑敏
赵笑敏
摘 要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形势下,小学科学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变革。科学教育方式与机制日趋完善,新课程标准也再次修订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改进。本文就学生的思维与行为等维度,去解读科学课堂,从而提出关于科学课堂改进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 小学科学 思维 行为 改进 评价
中圖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8.066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Science Classroom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Based on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ZHAO Xiaomin
(Taizhou Xueyuan Road Primary School, Taizhou, Zhejiang 318000)
Abstract Under the great situa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a series of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scientific teaching model of primary schools. The ways and mechanisms of science education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erfect, and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re revised and improved agai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hat need us to consider and improve.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science class in terms of students' thinking and behavior, so as to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ce class.
Keywords primary science; thinking; behavior; improvement; evaluate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小学科学课程的设置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着,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也越来越重要。为了进一步加强小学科学教育,国家教育部于2017年2月15日正式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这是自2001年发布的课程标准发布之后的一次巨大的修订和完善。2001年的《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探究式学习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所以我们的科学课程应该想法设法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科技所带来的使命感,促使我们不断进步,应该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索。在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而2017年新课标不但新增了技术与工程学,对社会与环境的责任,同时新增了1-2年级的学段,使得阶段知识也更加细化了,而且学习方式的评价也更加多元化了。
但是需要正视的是,小学科学目前的地位可以说仍然是比较尴尬的,家长并不重视,学生也不以为然。但是偏偏科学课又是需要考试的,所以如何调动孩子们的兴趣,培养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让利用有限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不断实践中也摸索了一些方法技巧,现分享给大家。
1 解放思想,实现“空杯”状态
“如果一个杯子有些浑水,不管加多少纯净水,仍然浑浊;但若是一个空杯,不论倒入多少清水,它始终清澈如一,学习也是如此。”这是现下流行的空杯理论。在我看来,这个原理与科学的教学也能达到完美的契合。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一年级的学生就可以进入科学的探索世界了。科学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而又带点熟悉感的,意味着由生活而引发的许多问题可以引发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
这个时候的学生对于科学的认识是生活化的,好奇心是浓重的,此时学生就好比就是空杯,老师就要趁着这个机会,辅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奴化了学生的思维,以老师为主导,把学生的大脑当成容器,由老师去填满,能填多少是多少。但是我们忽略的是孩子们的思维发展,要知道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老师要做的是,把学生的“脑”从被支配的地位中解放出来,放飞学生的思维,弘扬和褒奖学生的怀疑批判精神,鼓励学生闯“禁区”,对常规思维敢于说“不”。从发展性的要求来看,或许我们要教给孩子的关键,不是知识,不是方法,而是在实践过程中寻找方法与知识的能力。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思考,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就变成了解放学生思维的课堂,增强了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规范行为,实现探究“合理化”
探究教学在课堂上应用十分广泛,不单单在科学课堂上,基本上所有的课堂上都有探究的影子。可见探究性学习与教学已是大势所趋。那么探究性学习是怎样的呢?他又有何意义?探究性学习,即Inquiry based science education(探究式科学教育),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以及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在科学课堂是十分讲究探究实验的,讲究过程的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和开放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思考,从合作交流中碰撞出精彩的结果。例如在上六年级的课程《用纸造一座桥》的时候,我没有选择自己上课,而是组织了“我是造桥大师”活动,先不讲解书本上知识,也不说造船的注意事项,让孩子们四人一组自己去思考,自己制作,然后进行评比。到上课时,我发现,班级里的孩子们基本都带好了自己的作品,而且都很兴奋。我发现很多我还没有讲的注意点,孩子们都注意到了,考虑到了。这样的一节课效果是非常好的,而我所遵循的就是探究学习中的动手做模式,发现问题——提出猜测——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交流讨论——表达陈述——得出结论,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合作探究中掌握了知识。endprint
但是我们也有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在探究活动及探究模式泛滥的今天,筛选与鉴别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探究,探究也并不是无止境的探索。在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我们要将时间合理化,活动明确化,目标实际化。该讲授还得讲授,该呈现还是得呈现,避免为了探究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探究并不是无限的开放。我们讲究的是解放其思想,规范其行为,该有的方法步骤还是得有,该遵守的规范纪律还是要严格执行的。
3 整合资源,实现教学“多样化”
美国小学科学的教材非常多,其中有一套非常经典的教材《科学启蒙》。它的成功之处在于,真正地把科学当作一门启蒙性的学科。作为一门启发性极强的学科,在教材中应该有许多彩色的实物图片,具体形象的模型图以及优美的文字与之相结合。侧重于将科学知识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而在教材中成段的抽象文字很少,这正是由小学生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在一节完整的课堂当中,教师要学会合理利用资源,整合周围可以用的原材料。一节科学课,尤其是小学科学课的核心环节是实验活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活动的现象都显而易见。有的时候需要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趣味,从而拓宽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从事科学教学工作以来,我其实对于书本中一些实验活动及其本身的有效性,也是存在着一些困惑。例如四年级声音单元的《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课里,书本上的模拟实验现象不明显,教师不易演示,学生不易观察,所以我进行了设计改进,帮助教学(如图1所示)。
图1
其实就是利用光点的移动反映出气球膜的震动,本实验相较于书本上的有了明显的改进,孩子们做起来也非常简单明显,利用光点移动可以解决书本实验观察不清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鼓膜的振动,而且易拉罐侧面开口又可以进行综合应用于第7节,帮助孩子了解保护听力的方法。所以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措施和方法,努力尝试找寻有效的途径,让孩子们的学习过程更加鲜活有趣,值得一试。
4 关注过程,实现评价“有效化”
随着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学的评价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们渐渐地将视角转向过程的评价。那么如何实现评价的合理与有效化,就更值得我们去思考解决了。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是应当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要形式,通过一系列的评价,使他们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最终达到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正是培养和改变的最佳时机。针对不同的年段,不同的学情,要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只有内容恰当,符合当前的实际水平,才会有效。可以将丰富多样的激励性语言运用在课堂上,比如 “你真行!真棒!真是好样的!”“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熟练地做一遍!”“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了不起的发现,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发现!”等。此外也可以用一些富有时代标签的具有寓意的语言文字,比如“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或许我们缺少的不是闪光的优点,而是缺少发现优点的眼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
以往我们总是以学期期末成绩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例如可以利用“学分制”的评价方式,将孩子的平时表现结合起来,同时也增加科学拓展类活动课程的评分,让孩子们能够更加全面体验科學学习,也使得他们的劳动成果能够得到充分的认同。以笔者设计的评价表为例(表1):
总之,老师对于学生的成果,回答以及反馈,无论其恰当与否,无论优质与否,我们老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给予适当的肯定。有时候老师们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轻轻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下转第144页)(上接第137页)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先设计一些问题或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去体验。同时也注意利用教学语言和语境达到思想的渗透,比如尽量做到教学活动前有德育先行的意识,在过程中也要重视德育活动。教学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讨论和反思,争取在下次或以后的活动中做得更好。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在实践中获得能力,在收获中品尝喜悦的味道,在自然中获得知识。
所以说科学就是一门释放学生大脑、双手、眼睛、嘴巴的学科,但也是一门严谨的,需要规范行为,遵守规则步骤,讲究方法策略的一门学科。小学科学的地位正在日趋提高,人们渐渐地认识到小学科学的价值与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迎合科学教育的改革契机,释放孩子们的思想。
参考文献
[1]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2001.
[2]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2.
[3] 陈华彤,梁玲编.小学科学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
[4] 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