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病虫防治中农药减量技术的应用研究

2017-09-30蒙象坚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7期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

摘 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一旦水稻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就会对水稻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在传统方式中,种植区的农民大都采用农药进行防治,但是由于技术和观念的落后,农药的不合理利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并且对水稻本身的品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推行农药减量技术从而更好地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便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主要对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农药减量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农药减量

中图分类号:F76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1051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涉及到方方面面,它是一项复杂并且十分重要的工作,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很多内容。而农药减量技术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病虫害防治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水稻的品质,并且深刻影响着水稻周边的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探讨农药减量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相关工作人员重视农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优化农药的用量,从而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人们的健康水平。

1 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农药使用现状

1.1 农药剂量使用过度,导致了农药浪费现象的产生

随着农药制药技术的不断发展,防止水稻病虫害的农药种类也不断地增多,相应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从水稻种植到成熟的不同阶段,农民为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在每个阶段都要喷洒农药,这种不科学的农药使用方法导致了农药的大量浪费。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面积为7000m2的水稻田中,一年的农药使用量竟然达到了100kg,但是真正用于病虫害防治的比例不到80%,这就导致了农药的极大浪费[1]。

1.2 农药的使用过程较为随意,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

农民在对农药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而对于农药的用法用量缺乏科学的认识,尤其是对农药本身产生的副作用关注的更少。比如,有些农民为了达到杀虫的效果,一味地使用剧烈的农药,刚开始可能有较好的效果,可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这些病虫就会对农药产生了抵抗力,从而使农药的效果逐渐下降,另外,随着农药品种的不断更换,这也会增加农民购买农药的成本[2]。

1.3 农药残留严重超标,污染环境的同时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在喷洒农药的时候,会有飞沫到处飞溅,人体一旦吸入这些刺鼻的农药就会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3]。此外,农药的功效大约只有20%~30%会被水稻吸收,极小的一部分会被害虫吸收,而绝大部分都会残留到土壤中,经过雨水的冲刷之后会进入河流或者湖泊,造成水源的严重污染,人或者牲畜一旦引用这些水源,就会在体内聚集从而影响身体健康。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农药长期在土壤中长期残留得不到有效的分解,这就会严重农产品的质量,从而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影响。

2 农药过度使用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的农业经营模式还是以小规模经营为主,这就使得科学技术难以大规模地普及。由于某些地区地理条件的局限性,很多地方只能采用小规模的经营方式,并且要想在这些地区实现技术水平的提高便显得很难,加之近些年来农村劳动力的向外转移使得农村的劳动力结构呈现老龄化。因此,对于某些老人来说,他们更喜欢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惯性来增加农药的剂量来实现作物的增产,但是这些观念并不完全正确。

农村的一些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同时农资市场不够健全。当前农村的生产合作社的数量较少,集约化的程度远远不够,农资市场的制度也不够健全。因此,体制层面的缺陷严重制约了农药的使用情况,必须加强体制方面的建设。

3 农药减量的意义与目的

3.1 农药减量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关键措施

近些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农药大量的使用。农药的使用使得病虫的抗药性大大增加,这就导致不得不通过加大农药的剂量来达到杀虫的效果,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從而使得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大大增加,而且对农产品、环境等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4]。农药的减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减轻农药的污染程度,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也是有利于公民身体健康的重大行为。

3.2 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的有效途径

长期利用农药进行病虫害的化学防治,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害虫的抗药性增加,防治的效果也会逐渐下降。在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利用新技术例如绿色防控等可以实现病虫害防治的持续发展。

3.3 农药减量是农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农药减量控制病虫害技术是一项全新的科学合理的技术,这需要相关的技术、器械、设备的支撑,这就意味着农业现代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农业生产对农药的依赖。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的“转方式,调结构”[5]。与此同时,绿色防控的理念还会不断地贯彻到农民的心中,政府和农民的自身的防治体系也将不断地完善,也必将促进生物防控技术以及环保、低用量农药的快速增长,从而使农药减量控害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趋势。

3.4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的农药使用的一个矛盾是农药的产量和使用量居高不下,但是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却普遍很低,这很大的一部分是由于小型施药机械的使用导致农药的跑、冒、滴、漏进入土壤。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了生态环境的安全。农药减量使用将从源头上减轻农药使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4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4.1 采用新的水稻种植技术,严格控制农药的用量

从日常的农业生产中,可以得出,要想改变落后的水稻种植技术,必须要采用新的种植技术;在农药的选择上,尽可能地选择低毒和效果较好的农药品种,从而避免对水稻进行大量的农药喷洒,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次数,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从而也保证水稻生长环境的质量。

4.2 采用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减少成本

水稻病虫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必须充分地利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千万不可以按照以往的经验对病虫害进行防治,防治工作一定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在防治过程中要广泛地使用和推广相应的农药减量技术,在帮助农民节约成本的同时,又达到了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目的,可谓是一举两得。

4.3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开创生态农业模式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在投入了大量成本的同时,水稻病虫害却得不到有效的防治,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依旧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弊端,必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开创新的生态农业模式,在对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进行优化的基础上,达到减少农药使用量的效果,进而在提升水稻的质量与产量的前提下,更好地带动农民增收,从而为实现全面小康发挥应有的作用。

5 结语

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之下,只有在实现我国农业种植的病虫害防治和农药使用科学化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经济产品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推进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但是对农药减量技术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立足于当前的实际,才能真正找出农药减量的技术方法。

参考文献

[1]黄秀艳.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业,2015,9(27):37-38.

[2]卢仲良,孔学梅,袁文龙,等.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89-89.

[3]陈仁生,肖小宜.农药减量技术在水稻病虫防治中的运用[J].新农村(黑龙江),2016(27):32.

[4]张建华.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22):120.

[5]冉瑞丹,黄龙武,冯社会,等.正安县水稻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措施及成效[J].农技服务,2016,33(3):110-111.

作者简介:蒙象坚,大专学历。职称: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
2013年衡阳市早稻重大病虫害全程用药技术试验示范
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