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地马铃薯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技术

2017-09-30杨明志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7期
关键词:寒地马铃薯

摘 要: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属于高纬度寒地冷凉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大且品质优良,商品马铃薯销往周边县城及东北地区,种植效益较高。马铃薯农田杂草多且难于防治,县乡农技人员通过杂草发生规律研究,总结出一套杂草综合防治技术,效果好易于掌握,已经在全县推广应用。

关键词:寒地;马铃薯;杂草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60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1008

农田杂草是指拌生于农田中,对农田作物构成不同程度危害的植物。马铃薯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生,分布广泛且危害较重的主要种类有藜、扁蓄、稗、反枝苋、蒺藜、苍茸、苣荬菜、狗尾草、猪毛菜、田旋花等。

1 发生与危害

杂草是马铃薯生产的大敌,由于其抗逆性强,与马铃薯争夺水分、养分、光照和空间,影响作物的通风透光和光合作用,从而使作物生长受到阻碍,传播病虫害等,从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作物,结果使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杂草不同地区发生程度不同,其危害程度也受生态环境,栽培方式、管理水平及防除措施的综合影响。通常藜、扁蓄、稗、反枝苋、蒺藜、苍茸、苣荬菜、狗尾草、猪毛菜、田旋花、卷茎蓼等多种杂草共生,有时也成片形成单一群落。据调查,藜发生频率为50.72%,危害指数27.86%;密度大,生长快、株高枝多,为害较重,也是草地螟、地老虎等害虫的产卵场所。扁蓄发生频率为78.35%,危害指数48.04%,并可诱发黑绒金龟、蚜虫等多种害虫。猪毛菜发生频率为5.63%,危害指数2.5%,因其出苗早、生长快、生长期长,对地力消耗大。反枝苋发生频率为13.21%,危害指数5.91%。稗发生频率为28.71%,危害指数13.85%,大量发生时盖度大,强烈抑制作物生长。

2 发生规律

黑龙江省龙江县马铃薯各产区因地理位置、耕地类型、积温多少不同,其种植制度也不同,播种期不一致,田间杂草发生种类及发生规律也不同。

2.1 发生较早,耐寒力强

在马铃薯田杂草中,有许多杂草发生规律也不同。它们在早春气温和土壤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先于作物而萌发。其中一年生杂草以种子进行繁殖的,如酸膜叶蓼、卷茎蓼、扁蓄、藜、猪毛菜等早春性杂草,当旬平均温度5~10℃时,已开始萌发。与此同时,越季生杂草如黄花蒿、益母草等也相继返青出苗,多年生杂草如苣荬菜、大刺儿菜、田旋花的地下芽或地上芽陆续萌动出土。在黑龙江省龙江县南部头站、景星、杏山等乡镇杂草于4月下旬出现高峰,龙兴、济沁河、鲁河等鄉镇5月上旬可出现杂草幼苗的第一高峰期。

2.2 生育期短,生长迅速

一年生晚春性杂草的生育期,比马铃薯生育期短,但生长迅速。如稗、狗尾草、苍茸、马齿苋等,其种子萌发温度较高,一般旬平均温度在10~15℃时,才开始萌发。最适宜的萌发温度是20~25℃。一般在6月上、中旬至7月下旬之间,生长迅速,发育较快,随着在8月中旬就可开花结果了。多年生杂草的生长发育迅速,如田旋花、大刺儿菜等,于4月下旬出苗,从返青至成熟仅2个月。农田杂草在生长发育上远比马铃薯优胜,具有顽强的竞争力。

2.3 繁殖力强,种族昌盛

以种子繁殖的杂草大多结实量大,结实期长,而且种子成熟落粒期不一致,这就增加了种子的数量和土壤侵染度,如扁蓄、反枝苋、藜的花果期从6月可延迟到9月。种子成熟度不同,其休眠特性也有差异,造成同杂草发芽期不同,同时杂草种子寿命较长,传播方式多样,增加了防治杂草的困难。

3 防除技术

3.1 农业防除

3.1.1 轮作

通过轮作降低伴生性杂草的密度,改变田间优势杂草群落,降低田间杂草种群数量。

3.1.2 耕翻

深翻整地可防除多年生杂草。土壤通过多次耕翻后,多年生杂草被埋在地下,使杂草逐渐减少或长势衰退,从而使其生长受到抑制,达到除草目的。

3.1.3 中耕培土

这项措施不仅除草,还有深松、贮水保墒等作用。马铃薯田中耕一般在苗高10cm左右进行第1次,第2次在封垄前完成,能有效地防除杂草。

3.2 人工除草

适于小面积或大草拔除。

3.3 物理防除

利用有色地膜如黑色膜、绿色膜等覆盖具有一定的抑草作用。

3.4 化学防除

喷施除草剂,具有省工省时、争取农时,防除彻底等优点。通常有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2种方法。土壤处理是将除草剂在水中搅匀喷洒到土壤表面或拌细土撒施到田间,在土壤表层形成药层,杀死出土的杂草幼苗。对于苗后土壤处理,要定向喷雾,尽量不要喷到马铃薯茎叶上。茎叶处理是使用选择性除草剂,可以同时喷在杂草和马铃薯上;使用非选择性除草剂,只能喷在杂草上,而不能喷在马铃薯上。

马铃薯田使用化学除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初次使用时,要进行试验示范后再大面积使用,防止产生药害;喷施要均匀周到,雾滴细密均匀,单位面积用药量准确;土壤湿润是药效发挥的关键;施药时要做好安全防护,勿使药剂污染水源。

苗前土壤封闭除草。马铃薯田化学除草以苗前土壤处理为主,可使用的除草剂有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双子叶杂草的乙草胺。异恶草铜,以及防除藜、蓼、苋、芥菜、扁蓄、马齿苋、苣荬菜、繁缕、荞麦蔓、香薷、苘麻、苍茸、龙葵等阔叶杂草的嗪草酮(赛克洋)等药剂。既可选择单剂 也可为了扩大杀草范围选择2种不同药剂混用。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1hm2用0.525~0.6kg,对水300~450kg,均匀喷雾于土表;乙草胺混嗪草酮。马铃薯播后出苗前1hm2用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0.45~0.6kg混90%乙草胺乳油1.7~1.95kg,对水300~450kg,均匀喷雾于土表;异恶草酮混嗪草铜。马铃薯播后苗前2~3d用药,1hm2用48%广灭灵乳油0.3~0.45kg混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0.45~0.6kg,对水300~450kg,均匀喷雾于土表。该配方杀草谱广,且对马铃薯安全无后作问题,但使用成本高;1hm2 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用0.525~0.6kg混50%异丙草胺乳油0.3~0.375kg,对水300~450kg。均匀喷雾于土表。

苗后茎叶处理除草。马铃薯田苗后防除禾本科杂草的药剂可选用稀禾啶、精喹禾灵、精氟吡甲禾灵、喷特、吡喃草酮、烯草酮等的一种。在禾本科杂草3~5叶期,1hm2 用12.5%稀禾啶乳剂1.2~1.5kg,或5%精喹禾灵乳油0.9~1.2kg,或15%稀精吡氟禾草乳油0.75~0.975kg,均匀喷雾于土表。或10.8%精氟吡甲禾灵乳油0.45~0.525kg,4%喷特乳油0.75~0.9kg,10%吡喃草酮乳油0.375~0.45kg,12%烯草酮乳油0.525~0.6kg,对水300~450kg均匀喷雾于土表。

作者简介:杨明志(1963-),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寒地马铃薯
基于寒地公园适老化需求的研究——以长春为例
马铃薯有功劳
寒地黑土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发展思路
马铃薯种植中常见不良现象的发生原因及预防
寒地鸭场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我国寒地中小学教师体质及骨密度调查研究
寒地多年生毛樱桃改接李优良品种技术
定边马铃薯
胖胖的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