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9-30高艳蓉

甘肃教育 2017年15期
关键词:政治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

高艳蓉

【关键词】 政治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5—0081—01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然而,目前的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下面,笔者结合政治教学,谈谈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不到位。经常见到这样的合作学习情境:课堂闹哄哄,一片噪杂声,讨论不能深入,合作不能到位,小组代表汇报不能代表小组意见。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必要的组织和引导,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当学生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剖析,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帮助。

2.小组成员责任分工不明。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个人发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或者干别的事。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部分学生,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组内分工。

3.小组活动时间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4.教师评价不全面。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倾向于“好”、“不错”、“真棒”等简短的正面评价,这种正面评价无法深入学生的内心,失去了其对个体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二、对策

1.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首先,教师要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讨论和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辩论的时间。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并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3.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小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小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4.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和全面性。教师应该善于捕捉交流过程中的火花,及时反馈评价。例如,在四人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的鼓励评价,可以说“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想法吗?”,“你们能想到这点真是太棒了,但还有没有其他想法呢?”,“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等,这些鼓励性评价的及时出现,让学生的交流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能促使其他成员对某种想法,作出必要的补充和一定的评价。

编辑:孟刚

猜你喜欢

政治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