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学导 反馈评价
2017-09-30俞峤宁
俞峤宁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兴趣;自学;反馈;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5—0072—01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学过程注重教师的“教”,却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始终处于—种被动的位置上,这样的教学模式已逐渐不再适应当前素质教育高效课堂的需要。那么,体育教师应如何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采用“激趣、学导、反馈、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个很好的途径。
一、坚持以激发兴趣为前导
兴趣是最有效的动力,它对人的认识和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学科更是如此。學生对体育的兴趣一经激发,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活动效果,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培养激发兴趣是提高体育课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始终支配着学生在每一节体育课中的表现以及学习效果。
二、坚持以自学为基础、以引导为纽带
教学中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要切实做好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引导相结合。学与导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诱导式引导
如,在“分腿腾越”练习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很多问题,如助跑速度慢、踏跳无力等,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畏惧心理。为此,在教学时,笔者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各类错误动作及产生的原因,正确地对待所遇的困难,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建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这样在练习中学生才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对比式引导
针对个别学生畏缩、胆怯心理,在练习中,笔者通常请与他技能相当的学生为其示范,来激励他们鼓起勇气进行练习,从而完成练习。如,在“跳高”练习课中,将运动能力强弱的学生交叉安排,以互助的形式进行练习,为学生创造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及时鼓励能力较弱的学生,让学生在愉快、友善、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三)鼓励式引导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肯定他的成绩,鼓舞他树立信心。学生在练习中碰到困难时,笔者经常使用亲切体贴的言语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和勇于向前的精神,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
反馈就是我们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时,根据信息,重新组织第二次学习,查漏补缺,使学生能够掌握并且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师生交流型
结合低年级学生具有的丰富想象力、较强的模仿力的特点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通过故事的发展,引导学生达到学中玩、学中练、练中乐的教学目的。通过巡回指导,学生的练习情况直接反馈给了教师,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反馈信息,并提示学生更加明确任务,改进练习方法,以提高练习质量。
(二)生生交流型
在进行体育游戏时,学生开始会感到很不适应。此时,笔者都会告诉学生:“每一项多人游戏,都需要互相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才能做到协调、统一,做到真正的和谐。”经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后,学生在欢乐中学会与人相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从而达到生生交流、互相学习与提高的目的。
(三)自我检查型
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关怀和帮助每一位学生,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不仅要关注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还要肯定学生自己练习的成果,鼓励学生。
四、完善评价机制,发挥激励功能
(一)教师评价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的评价一般要多采用鼓励性评价。在教学中,当教师对学生一次成功的活动、一次漂亮的动作、一点及时的响应和进取的苗头及时加以肯定、表扬、鼓励,都能引起积极的反响,还能产生群体效应。
(二)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必须建立在学习中学生自身对所学的动作或所进行的活动有充分的理解,而不是一知半解的基础上。同时,也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主动的。通过评价,学生能看到优点,增强信心,找到缺点,改进提高。学生间的激励评价,同样能使他们树立信心、激发练习积极性并付诸于行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所面临的教育事业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师,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实践、提炼。同时,教学模式也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检验和完善。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