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儿童歌舞剧创作与排演的思考

2017-09-30徐青

艺海 2017年6期
关键词:剧本表演舞蹈

徐青

[摘要]儿童歌舞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形式。当前在加强美育建设及推行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背景下,在中小学开展儿童歌舞剧表演得到了大力提倡。儿童歌舞剧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艺术修养,它推行的难度在于创作和排演的过程既要结合儿童本体的特征,又要结合剧本创作、音乐、舞蹈、表演及舞台调度等相关知识的运用。

[关键词]儿童歌舞剧 剧本 音乐 舞蹈 表演

儿童歌舞剧是以儿童为主体的集戏剧、音乐、舞蹈、表演及舞美设计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其创作的过程包括了剧本的写作、音乐的创作或改编、旋律与歌词的写作、舞蹈的编创、表演的设计、舞台美术的设计等,还要结合舞台灯光音响及舞台调度进行多次排练。一般在排练的过程中还要经过多次的修改再排练才能趋于完善。基于儿童表演的歌舞剧特点,所有的创作都围绕儿童这个主体来进行,要符合儿童演、儿童看的基本规律。

一、儿童歌舞剧剧本的创作

儿童歌舞剧的观众是儿童,儿童是否喜爱是一部儿童歌舞剧成败的关键,而剧本的创作又是儿童歌舞剧的关键。如何吸引孩子的兴趣是剧本创作首先应考虑的问题,要把儿童的审美与情趣作为创作的前提。戏剧评论家李庆成认为:“成人剧作家愿意写儿童剧,这是好事,但是有一个问题,写成人剧与写儿童剧不能划等号。创作者必须要尊重儿童,要有童心,不能把自己的成人理念硬塞给儿童。”由此可见剧本的创作要有童趣。开创中国儿童歌舞剧的第一人黎锦晖先生总共创作过12部儿童歌舞剧,代表作有《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等,每一部都深受儿童喜爱。这首先缘于黎锦晖长期从事儿童教育工作,又是《小朋友》刊物的第一任主编,他十分注意观察儿童,善于揣摩儿童的心理特征,熟悉儿童的兴趣特点。儿童最直接关注的又是故事的情节,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心理特点,所以故事情节好坏很重要。故事的情节要完整而简练,不能过于复杂。语言要有童真、童趣,人物形象要鲜明,让儿童爱看易懂,能产生共鸣又接受教育。

寓教于乐被视为儿童歌舞剧剧本创作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活泼、有趣的综合艺术形式让孩子们领略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比如“七巧板”中,孩子们舞动七块板拼出花鸟鱼船等。他们利用这些道具创设一个“春”的世界,在这里孩子们化身各种事物如“春姑娘”、“丑小鸭”等。拟人化的剧本创设手法,能够很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表演兴趣。通过律动、歌舞表演等形式感染他们,使其在娱乐、表演的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二、儿童歌舞剧音乐的创作

儿童歌舞剧的音乐不同于其它的独立音乐作品,它的音乐是为剧本服务的,在儿童歌舞剧表演的过程中有歌唱有舞蹈还有对白等,音乐不是从头到尾完整的一个独立作品,不是一个独立的声乐作品或舞蹈音乐,是一种类似歌剧的音乐作品,要把歌唱、舞蹈、对白衔接起来,要根据剧本的情节及人物的性格发展来构思音乐的进行。它的结构倾向于歌剧音乐的创作,又不需要歌剧音乐那样的鸿篇巨制,因为它的受众群体是儿童。因此儿童歌舞剧的音乐创作是在歌剧音乐的框架下写儿童音乐,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要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将音乐形象儿童化,音乐语言儿童化。儿童歌舞剧的音乐主题大多来自于儿童歌曲的改编,一般是儿童耳熟能详的主题音乐,可以是课本教材里的歌曲,也可以是童话或动画等影视作品里的音乐主题。此外,歌曲旋律要优美流畅,歌词朗朗上口,和声简单明了,可以独唱、重唱、对唱或合唱。因此,在儿童歌舞剧音乐的创作上可以倾向于童谣的题材,在曲调、音区、和声上适合童声的演唱特点,并赋予音乐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儿童歌舞剧舞蹈的设计

儿童歌舞剧舞蹈的创编与设计首先要根据剧本的内容与情节的发展来构思,一般儿童歌舞剧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的,在剧本确立人物的形象后,舞蹈的编排要紧扣人物形象的特征,在外形和动作上模仿设定的人物,先有人物形象的服装设定,或老人,或儿童,或老师,或医生等,设计要符合人物的典型的服装特征,而后指导儿童模仿人物的形态特征。另一方面儿童舞蹈动作的设计要结合儿童年龄和生理特征。低幼年龄的儿童多以简单的模仿形态或动作为主,中高年级的学生以有规律的律动为主,舞蹈动作力求简单,节奏明快活泼。儿童的主要身体特征是柔韧性较好,但骨骼的坚固性较弱,不宜以大幅度和成人化的动作来编排,否则容易拉伤。再者,儿童歌舞剧舞蹈的设计要多些游戏化的特点,特别是低龄儿童,游戏是孩子们最容易投入又最容易接受的,儿童在表演过程中把舞蹈动作与平时生活中的游戏结合起来,在游戏过程中学习舞蹈表演,就更容易掌握又能给作品赋予童趣。简而言之,儿童歌舞剧中的舞蹈设计要紧贴儿童的年龄和生活特点,动作的力度和幅度要小,增强游戏性的特征,舞蹈的语汇要简洁明了,以四个或六个八拍为一个主题的呈现即可,不宜太长,并且尽可能表现童真与童趣。

四、儿童歌舞剧舞台表演的设计与编排

在剧本、音乐、舞蹈都准备好的基础上,最后呈现的就是舞台表演了,儿童歌舞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既不同于歌剧、话剧,又不是简单的歌舞表演,涵盖了说、唱、舞、演等表演形式,因此指导老师必须具备导演的思维与创作理念。在后期的合成排练中必须结合道具、灯光、音响、舞台调度等舞美设计,有条件的甚至可以设计LED的背景,让儿童歌舞剧的舞台表演具有电影艺术的特征。儿童歌舞剧的故事一般来源于童话故事或民间神话,情景的再现需要道具的设计及舞美的帮助,导演要根据演出舞台的大小及剧场的环境设计相应的道具,道具的形状与色彩要适应儿童的审美情趣,形状简洁,色彩鲜艳,大小适中,便于儿童的表演、搬动及携带。灯光的设计要根据情节及人物的特征多变化,面光、定点光、侧光、背景光结合巧妙。音响的设计要考虑背景音乐与演唱及对白的平衡,歌舞剧常有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必须使用扣式话筒来表演。舞臺的调度也是很重要的,演员的进出与台位的变化要丰富,使舞台的呈现具有画面感和立体感。当然如果有LED的背景是最佳的,可以把剧本中的相应情节及特定环境通过LED背景来展示,使整个舞台表演更加鲜活和完善。在合成排练过程中,导演的理念与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导演不仅要与舞美师、灯光师、音响师有效沟通,还要充分调动儿童演员的表演积极性,启发演员的表演思维。

儿童歌舞剧的舞台表演可给人带来很强的观赏性,在编排的过程中,导演可以根据题材的需要、音乐伴奏的需要指导儿童进行队形的变换,并可以让孩子们进行适当的即兴舞蹈,例如指导孩子根据剧情,听着音乐按照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而舞蹈。这种形式没有约束力,孩子们可尽情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表演,既能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身体律动感、肢体协调能力等。

结语:儿童歌舞剧表演的成功与否最终要经得起观众的检验,而观众群体的定位是儿童,所以不论剧本创作、音乐创作、舞蹈编排、表演设计、舞美设计等均应着眼于儿童的审美与儿童的视野,同时所有的设计都要适合儿童的表演。儿童歌舞剧的排演还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儿童崇高的理想与信念,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追求。在排演过程中还应积极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鼓励儿童即兴创作与表演,使儿童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与提升。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待萌发的艺术种子。好的儿童歌舞剧能够增加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丰富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引导孩子们用心灵去感受爱,发现爱,体验美,从而培养其人格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还可以培养尊重、理解他人的好品质,增进朋友之间的友谊。创作者们要仔细打磨,认真设计,为提高下一代的艺术修养而努力。

(责任编辑:刘小红)

猜你喜欢

剧本表演舞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我和舞蹈
自导自演,用“剧本”提升欢爱指数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探析
歌剧《原野》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及表演技巧研究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