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设计的内涵之美

2017-09-30林浩晗李冰

艺海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林浩晗 李冰

[摘要]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依靠汉字传承下来的,汉字由于其形、音、义的合一,能够承载非常大的信息量,因此汉字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又是传统文化一个组成部分。现代的部分有关汉字的设计作品中大多停留在形式上,汉字设计应将其内涵体现出来。

[关键词]汉字设计 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依靠汉字传承下来的。汉字由于其形、音、义的合一,能够承载非常大的信息量,因此汉字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又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每一个小小的方块字,它的一笔一划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信息。当我们仔细地去理解每一个汉字时,都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都会使我们领悟到每一个汉字所蕴含的奥秘。若要将汉字的设计表现得淋漓尽致,必定少不了反复地揣摩与领悟,揣摩每一个汉字的由来,领悟这小小方块字背后的故事,让汉字的设计呈现出它独特的内涵之美。

一、汉字的由來

1.仓颉造字。荀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在《荀子·解蔽》中有对仓颉的提及:“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意思就是说:古代喜欢写字的人很多,但只有仓颉一个人的名声流传了下来(古代把文字叫作“书”)。《吕氏春秋》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在《吕氏春秋·君守》中也有关于仓颉的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文中所提及的六个人,都是传说中的某一领域的发明家。《韩非子·五蠹》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所著,其中也有对仓颉的提及:“昔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乃仓颉固以知之矣。”(古时候,仓颉创造文字,把围着自己绕圈子的叫做“私”。与“私”相背的叫做“公”。公和私相反的道理,是仓颉就已经知道的)。

“凤凰衔书台”就是相传仓颉造字的地方,位于河南新郑县城南,宋朝时还在这里建了一座庙,取名“凤台寺”。仓颉陵在河南省濮阳市梁村乡吴村西侧。仓颉庙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处史官乡,是为了纪念文字始祖仓颉所建。

根据种种迹象显示,仓颉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世纪。据此推测,四千多年前,我国的文字就已经成形了。汉字作为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同时也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这是任何一种文字都无法比拟的。

2.汉字是如何创造出来的?黄帝了解到仓颉擅长描摹绘画,就任命他为史官。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的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于是便命仓颉开始创造文字。传说中的仓颉四目重瞳,非常聪明。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登上阳虚山(现在陕西省洛南县),看见一只大龟,龟背上面有许多花纹,取来仔细研究。他看来看去,发现龟背上的花纹竟是有意可循的。他想花纹既然能表示意义,如果定下一个规则,利用不同的图案代表不同的涵义,岂不是人人都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么?

于是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他仰观日、月、星辰之势,俯视山川脉络之象,旁观鸟兽鱼虫之迹,及草木器具之形,描摹绘写,朝夕研读,废寝忘食。历经数年,创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一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他按照自己的意图,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倒也看得明白。

民得文字,如眼获光明,此乃万世之功也。黄帝大为感动,乃赐仓姓,就是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的意思。《淮南子·本经训》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仓颉造字,感动神明,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听到鬼哭神嚎。上天降下谷子雨庆贺仓颉造字成功,这也就是谷雨节的由来。而鬼夜哭是说汉字的形成惊天地、泣鬼神,民智日开,令灵异无所遁形,鬼恐怕被书文所揭发,因而哭泣。

二、汉字背后的寓意

正统汉字的内涵所反映的是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和对传统伦理道德的遵守。例如“道”字,是在告诉人们如何在天人合一的状态中,彻悟真理,使生命获得升华,步入到大道的境界之中。“德”字,是来表示遵从天道,在心为德,施之为行。还有其它的字,像老在上,子在下为孝;千人一口为和;例如“人”和“山”在一起,就是“仙”,意思是传说中的神仙,他们常常隐居在深山里。“人”和“言”在一起,就是“信”,“言”的意思是“说话”,“信”就表示人们说话要诚实,即“言必信”。

每个汉字的产生,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的投影,反映出古人的价值取向等许多情况。下面就以我们做设计时常用到的“诚”字为例,让我们来感悟汉字的奥妙涵义。

“诚”是由一个“言”和一个“成”组成的,意思是说对待人要诚实讲信用。它的涵义有:真实可靠,毫不荒谬,如“诚者自成也”(《礼记·中庸》);赤心曰诚,如“今臣尽忠竭诚”(《狱中上梁王书》);信,诚信,如“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礼记·中庸》);真诚的,如“开诚心,布公道”(《蜀志·诸葛亮传》);真,确实,如“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

《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之一,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又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赖于“诚”。孟子也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又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认为反省自己以达到诚的境界,是非常大的快乐。荀子也把“诚”看作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方法和境界,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大学》引申《中庸》关于“诚”的学说,以“诚意”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北宋周敦颐以诚为人的本性,说:“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通书》)。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四书集注》)。

“诚于中,必能形于外”,真诚在内心就是纯净无染,表现于外就是真实不虚、率真自然;如此则自然心怀坦荡,正直无私。因此,真诚的心行就象阳光雨露般,能温暖人心,净化心灵。任何矛盾与冲突,都能在真诚的言行中化解;任何怨恨不满,都能在真诚的关怀中消融;任何困顿消沉,都能在真诚的互勉中消失;任何猜忌误会,都能在真诚的交流中化解。故诚能行之永久,是处事立身的根本。至诚能感动一切,使人能广结善缘,使人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汉字设计不能丢了汉字的内涵

当今我们所设计的汉字仅仅流于形式上的为了设计而设计,而真正能够体现出汉字内涵、韵味的设计少之又少,甚至现在很多的年轻设计师不喜欢用汉字,或者随意地更改汉字的笔画与书写方式。殊不知汉字的笔划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是它的每一个音节,每一个字型,都能承载一个完整的意义。它的每一笔、每一画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信息,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涵义,在发展过程中凝聚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与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文化一脉相承,传播的是道德和正义。即便稍作改动,已经不是原本的涵义了。

我们现在很多的设计作品中关于汉字的设计都已看不出其内涵了,大多都停留在形式上肤浅的设计。究竟什么是美?艺术界为此长期争论不休。康德曾经说过:“美就是在那单纯评判中而不是在感官感觉中,也不是通过某个概念而令人喜欢的东西。”让我们看看祖先认为的“美”是什么。美,会意字。从羊从大。在古人眼里,羊就是吉祥、祥和的象征。古代吉祥的祥没有示字旁,只写吉羊,羊和祥在古代都是同一个字。羊是温顺又善良的动物,它们不会欺负弱小,很少发脾气,偶尔打架也都中规中矩,从不偷袭。为什么羊代表吉祥呢?因为羊对人类好处多多,古代拿来祭祖、谢天,来表达诚意。那么大大的羊不就是十足的诚意吗?

例如很多招贴中常出现“祝你安好”。那“安”是什么呢?和女字有关的安字,就蕴藏着平安的秘密,从甲骨文来看安字分两部分,上面是一个房子,下面是一个女,屋子里安稳地坐着一个女子,双手轻叠在膝前,散发着宁静的气息,让人看了觉得很平安,很祥和。就像现在很多父亲一回家看到太太和孩子,快乐地呆在家里,就觉得他人生再辛苦都值得了。那就是一种岁月安好的感觉。所以如果不知道安字的涵义,我们就无法找出对应的设计形式了。又如很多公益类招贴设计中常出现的文字:“买(其)、卖(寅)、贪(食)、财(财)、货(货),这些字中都有一个“贝(貝)”。那这个贝是什么呢?贝在商朝和周朝时是当作钱币用的,深入人们的生活中,所以汉字造了许多以贝为偏旁的字。结合现今的社会,这些文字背后中很多不好的行为究其根本都是为了一个“贝”,就是钱。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座博物馆,保存了许多祖先生活的轨迹和遥远的记忆。汉字从图画造字的概念,到它承载的涵意,都看到我们祖先的智慧,还有中国人对于生命的理解与思考。汉字既美丽,又神乎其技地体现了中华文化深刻的内涵。如果字被改变了,那么它所代表的涵义也就改变了。丢掉了汉字的内涵,而去设计汉字的外形,也就不奇怪为何现在的汉字设计所言无味了。

(责任编輯:牧鑫)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内涵漫画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经济理念创新
中华传统文化与资助育人的“四化一体”融合机制研究
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