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部制改革背景下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9-30徐诚

食品界 2017年9期
关键词:监管部门食品药品监管

徐诚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们对于食品药品的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之前的市场管理体系弊端日益显露,已经不能与当前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各种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单一化、重复化的问题凸显,监管不力,存在盲区。职能机构相关的工作不到位,监管的能力亟待加强。在十八大后将食品类产品的生产和市场流通,均放置在我国药品监管机构的范围内,这样一来,使得基层的监管部门工作量加大,压力倍增。因此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监管能力,培养正确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基层监管的能力和素质,才能使大部制改革背景下基层食品药品得到更长久的发展。

大部制改革中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职能调整之后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在十八大后,基层监管部门的组织模式发生的改变,承揽了食品监管职责。在改革之前,生产领域的食品监管主要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食品的流通方面,而酒类的质量管理由商务部门进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于食品的监管并不专业。所以在大部制改革之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般来说,在人员数量上,基层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编人员平均为30人,主要的任務是进行药品的监管,所以相关的药品专业的人才较多,对于食品监管和检测方面的人才欠缺。在文化结构上,基层的监管部门人员的学历普遍不高,有的仅仅是高中毕业,专业知识功底不厚,并且在监管部门的组织结构上不对称,有的是年龄结构老龄化,而有的大多数是由刚毕业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担当监管部门工作的主力。

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机制不完善。这次大部制的改革,是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的重要一步,但是仅仅依靠改革是不够的,必须要有相关的机制体制的支撑。但是目前就我国基层的监管部门来讲,食品药品的监管机制并不完善。例如,我国基层的监管部门主要进行拉网式的监管模式,对于生产经营单位的现场检查覆盖率百分之一百,要求对所有涉及食品药品的相关单位、门市、商贩都要进行一一的检查,这样一来,监管人员压力更大,工作量大,只是走形式,将数据报送上级,但是这些数据与平日的基础数据差别不大,有的甚至图省事直接随意编填数据,不符合实际,并没有得出监管效果。有些人员在监管中发现有问题的产品,在本地区会进行追查,如果跨越了本地区,就会撒手不管,没有区域间的联合沟通机制来制约这个问题的出现。

监管部门人员意识不够,工作效率低下。在大部制以后,机构进行调整,使个人利益受到影响,调整总,一些人为了部门和个人利益,逃避改革。比如说在机构合并之前,有的部门高层担心合并以后,自己的权利变小,升迁机会降低,思想就会越来越消极,把工作糊弄了事,懒政怠政问题突出,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的效果。基层改革使得涉及的人员思想偏激,态度不端正,不能朝前看,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不顾全大局。因而出现消极怠工,等待观望的现象。

大部制改革后监管依据亟待完善。监管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目前涉及食品药品相关的法律有20多项,十八大提到的监管机构的改革主要是职能的调整。那么对于《食品安全法》以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修改和完善就十分的重要。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出台比较早,只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与现在我国社会的食品安全保证的需要并不适应。而且旧的法律责任偏轻,惩罚力度不够,涉及的范围也不光,起不到威慑的作用。因此就要对相关的监管法律依据进行不断的修订,以适应当前改革的新形势。另外,对于《药品管理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进行修正。药品的安全同样是我国人民生活中的重中之重,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相关的法律依据要不断的完善,以法律为准绳,保障广大人民的切实身体健康的利益。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机构整合中领导干部的协调能力不足。大部制改革中,主要进行的机构改革,基层领导干部的职能变化和其他的变化遇到诸多的问题。比如说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少、食品药品系统底子薄、基础弱的问题。领导干部的任务加重,能力也受到了极大的考验。有些领导干部在看待和处理问题上比较片面、协调能力也不足,使得相关的决策并不科学、不全面。有些领导干部缺乏担当意识,缺乏创新能力。而且存在领导干部的四风方面存在问题,影响了我国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长远健康的发展。

大部制改革背景下完善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的措施

建设符合大部门体制要求的基层监管机构和队伍。

(1)完善机构设置,进行合理的职责安排。首先要对政府的机构职能进行有效的转变,使得政府更加强化对食药的监管,提高自身的公共服务能力。第二就是要确定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能。建立起全面的、科学的监管机制。第三就是要进行宣传,带动全社会的监督,使得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有力的维护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诶过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方式,分工明确细化,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很大,使得市场秩序稳定。

(2)加强基层监管队伍的建设。对于食品药品市场的监管首先要有一个强大的基层监管队伍,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心里想着人民群众,切实的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药品的安全。在机构的编制上,要着眼于核心职能的转变,严格控制组织机构的人数,和组织的数量。因为不同的地区在编制上的调整不同,具有差异,那么在严控机构编制数量的前提下,地方政府要转变自己的服务职能,优化人员的分配,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行政职能。在业务技能方面,基层食药市场监管人员,要有良好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行政审核上,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对于监管过程中的各个步骤等程序性的内容要了解透彻,熟悉,快速的进行反应,并且做到工作内容公开化、透明化,办案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作程序的要求办案,对案件进行严格的调查取证,对待被审查者要做到公平公正,态度良好。在知识结构方面,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对于食品药品监管相关的知识要熟悉掌握,还要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具体较高的政治觉悟。在监管能力建设方面,要提高自己的监管能力,整合相关的食药方面的监管资源,建立一批有较高专业素质和监管能力的高水平的监管执法队伍,并且采用多种录用方式引进具有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提高基层食品药品监管能力。

(1)提高基层监管信息化建设水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能够有效的帮助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工作,推动工作的科学化。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技术支撑,开展网络的沟通渠道,进行电子的监管、电子的检测等多种信息化的手段辅助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要推进市场诚信体系的建设,设置相关的黑名单制度,严格打击市场上违反市场规则、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单位、商贩等,一旦被列入诚信黑名单中,就会一直亮起红灯。在诚信体系中设置相关的考核制度,严格进行考核奖惩。

(2)强化食品药品的检测体系。对于药品食品的检测是它们进入市场之前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必须要构建起一个完善、科学的技术支撑体系。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有多个部门,因此就需要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合作、职责分明,积极整合进行食品检测技术的资源,创设县级的检测评估,保证基层的检测评估体系的完整,以防止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和流失。另外,检测工作要做到规范可行,对于检测报告的格式、内容的规范、检测工作的质量都要进行监督。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原动力。基层食品药品随着改革发展的步伐不断前进,对于基层食品药品监管要不断的加强,监管部门要有时代的使命感和工作的责任感,利用各种食药监管手段,保证食药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

猜你喜欢

监管部门食品药品监管
扬州江都区推进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行政
2017食品药品监管大事记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征订启事
监管部门严查直企退换货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食品药品安全
指纹自动识别技术在公安监管部门的应用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