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口食品的安全问题及管理对策
2017-09-30黄挺
黄挺
目前国际商务关系中比较敏感的一项问题即食品与农产品,且随着国际间贸易往来的增多,进口食品的数量、品种等也逐渐增多,其所涉及的进口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通常来说,进口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多是在境外生产、加工、包装的,这就使得相关部分难以有效的监控食品的养殖、生产、运输等过程;且不同输出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也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本文对进口食品的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进行了如下分析。
我国进口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
中文标签问题。根据《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的相关规定,进口食品标签必须要含有以下几项内容,即食品名称、配料表、产地、净含量、生产日期与保质期、国内经销商等,让消费者通过阅读标签来了解食品。但是目前部分进口食品的标签往往存在有标签内容不符合要求、内容与产品不符、标签内容不全、食品名称不真实或在擅自夸大其功能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进口食品的安全造成影响。例如,2006 年 3 月宁波查出来自阿根廷的“未来”糖,该食品的保质期为2007年5月,但其标签注明的则是12个月。
添加剂不符合要求。食品添加剂是各类食品中不可避免要使用的配料,因此,为确保消费者安全,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包括使用范围、品种、使用量等。但是进口食品所使用的添加剂种类较多,且部分食品甚至会使用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添加剂,例如苏丹红、苹果绿、喹啉黄等。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是进口食品非常常见的一项安全问题,据报道,2006年6月,中山口岸从泰国进口的吞拿鱼珍露调味料检出4倍;而自日本进口食品冷冻蚝豉的检测结果显示镉含量超标5倍。
走私进口食品。非法走私进口食品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很多进口、走私食品是未经检验的。例如2006年8月,在佛山查获了大量非法入境食品,包括冻牛肚等牛副产品,经调查得知多数肉类产品来自疫区,若其流入市场,必将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影响。
我国对于进口食品的管理对策
规范对进口食品标签的管理。食品标签是预包装食品的说明书,消费者可以通过食品标签中获得丰富的信息,以便对日常消费行为做出合理的决定。为确保食品安全,进口食品监管部门必须要加强对食品标签管理的重视。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和标签法的法律法规,探索和形成规范有效的标签管理制度。
完善进口食品监管体系。进口食品监管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以满足日益频繁、种类繁多的进口食品贸易。完善食品生产企业境外注册登记,规范前置审批许可事项,在报检、现场查验和后续召回制度上给予完善。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源头管理,口岸验放”监管模式和溯源监督管理模式等新监督模式,实现快速通关,适应当前和今后国际贸易新形势。
完善检测体系,提高检测能力。建立健全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及检测人员的检测技能是提高进口食品安全检测能力的有效操作,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必须要不断完善实验室的检测技术设备建设。整合分散在农业、卫生、检验检疫、质检等部分、企业中的检测力量,合理对其进行分工,并构建起健全、合理的检测网络体系,不断提高检测水平与检测速度,从而为进口食品的安全性提供一定的保障。
注重进口食品检验监管人才队伍建设。进口食品检验监管的工作量巨大,工作时间长且任务艰巨,需由大量专业人才来开展工作。在进口食品监管体系构建中,应重视人力队伍建设,对人力资源合理调配并逐步强化。对于进口食品检验监管和检测部门尤其要重视人力资源向一线人员倾斜,加强人员培训及考核,完善进口食品检验监管人才队伍建设。
嚴厉打击食品非法走私入境活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需要与边防、海关等部门进行有效配合,严厉对可能发生的食品非法入境活动进行打击,在确保进口食品监管的基础上有效的打击走私入境食品与加工品,保证进口食品在有效的检验监管体系下完成通关放行。
总的来说,进口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的一项重要问题,而想要彻底改善进口食品的安全问题就必须要综合、全面的对进口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且要不断的提高食品安全检验监管和检测水平,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严厉打击食品非法走私,建立起进口食品安全保障的长效机制,确保消费者放心食用健康安全的进口食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