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作物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

2017-09-30汤勇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7期
关键词: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

汤勇

摘 要: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与之同时也是农业生物灾害较多的國家。农作物在病虫的危害下,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作物的产量,并且最后农作物达到的质量也不会很好,有害生物就会严重阻碍我国在农作物事业的发展,鉴于此现状,本文就农作物有害生物病虫害频发的原因入手,阐述了一部分农作物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

关键词:农作物;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1015

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人类通过利用农作物与环境和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日常活动中建立起来不同形式和发展水平的农业生产体系。在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中,有害和无害生物为了繁衍各自的后代,一直进行着你死我活的生存斗争,组成了千百条的生物链,这些生物链相互交织。在人类的农业实践中,人类都是在尽可能利用有益生物来控制有害生物,以此来维持生物链的平衡。然而有害生物爆发时严重影响农田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许多不利影响。因此,广泛推广生态防治技术,有利于维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也能为我国农作物产量目标提高指导方向。

1 加强植物检疫技术

对植物检疫进行有效治理是治理病虫害的“源头”,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是保护农作物的关键性措施,通过实施对植物的检疫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农作物的发病程度,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作物种子、繁殖材料和农作物产品的检疫工作,从源头杜绝病虫害的传播。

2 对农作物进行防治

2.1 农业防治

实施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基础就是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采取农业防治的原理是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条件,改善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环境条件,以此来增强农作物自身的抗逆能力,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选择高品质、高产量、抗病强的品种。选择好的品质对农作物最终收成影响很大,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是采用抗病虫的品种或者砧木式嫁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在蔬菜瓜果中可以采取抗性嫁接育苗,例如:用冬瓜或者南瓜做砧木,再用黄瓜或者西瓜作接穗,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预防西瓜和黄瓜枯萎病的发生;采取对种子消毒处理技术。对种子采取消毒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常有晒种、温汤浸种、药剂拌种等方式。例如:用55℃的温水浸泡黄瓜种子10min,就可以有效防治黄瓜黑星病、蔓枯病和角斑病;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逆能力。改善土壤施肥的力度,为土壤微生物活动提供更加适宜作物的生长环境,合理控制土壤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结构;还要对土壤进行合理灌溉,例如在农业生产中采用膜下暗灌的技术,让机器自动识别土壤湿度,可以有效控制和减轻农作物病害的发生,也能够减轻农药的使用剂量;对农作物采取防护措施。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可以对农作物采取保护措施,例如:覆盖防虫网,防虫网可以将害虫隔离在网外,有效隔离害虫对农作物的伤害。覆盖遮阳网,遮阳网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农作物需要的采光度进行改变,利用遮阳网适当改变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日灼病的发展。

2.2 用物理方法进行防治

用物理方式可以有效对农作物进行防治,物理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防治,例如:利用光、电、温度等因素对害虫进行防治,应用物理方式需要采用一定的设施,可以在温室通风处设置防虫网,利用无滴膜技术,通过对温度湿度的降低减少农作物的病发率,有效阻止土壤中病毒向农作物的传染,同时还可以利用糖醋液等方式诱杀害虫。

2.3 用化学方法进行防治

在对农作物的管理中,利用化学方法对害虫进行防治是最常用、最普遍的方式,但是要遵循以下几种方式:对症下药。在对农作物进行除害时,一定要遵循对症下药的原则,这就要求要对农药的性能以及使用方式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根据病虫害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除害。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要实时做好对病虫的防治工作,要对易发虫害时期的生长动态进行检查,尤其是在发病前期或者发病初期对农作物喷洒药物,这样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科学用药。对农作物进行用药时,一定要掌握用药剂量,合理混用农药,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提高对农作物的防治效果;合理施用肥料。在实际操作中,要合理控制农作物施肥程度,不能过于盲目施肥,肥料的使用总量要控制在土壤硝酸盐含量40mg/L以下,在施肥时,可以将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相结合,还要在增施过程中适当加入微量元素,保证农作物的安全,同时,使用的肥料必须要是3证齐全的;控制好水分。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要控制好土壤的水分程度,水分含量过高或过少都会引起农作物的死亡,对农作物可以采用多种灌溉技术,例如:采用浅水间歇的灌溉,不能出现深水漫灌的现象,深水漫灌是极易造成农作物因水分过多而死亡;生物防治。在对农作物的防害中,可以从整体出发,巧妙利用自然生态控制,农作物的天敌非常多,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可以对农作物的天敌昆虫进行饲养和研究,大力推广植物源,研究出无公害生物类农药,用此取代高毒的化学农药,生物防治技术在未来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可以大力推广,倡导广泛应用。

3 合理轮作与栽培

在农作物收获前后对土壤进行翻土曝晒,可以直接或间接杀死隐藏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菌和害虫,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及时清理田间病虫的残体,可以减少二次种植作物时产生病虫害的频率,土壤病虫害严重的时候,可以采取一定比例的生石灰中洒在土壤中,为土壤进行消毒。在栽培过程中,可以利用农作物间病菌生理小种鉴定以及害虫择食性不一致的特点,对农作物实行轮作制度,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对农作物实行间作、套种,在播种的时候,要考虑该季节是否适宜播种该农作物,尽量避开病虫浸染危害的盛发期,达到农作物抗病虫栽培的目的。近几年,开始实行地膜栽培,地膜栽培技术可以隔离土壤病菌和植株的接触,大大减少农作物受到浸染的机会,同时还要勤除草,除草可以消灭某些病虫的中间寄主,减少农作物受到病虫的侵害率。

4 合理利用诱杀法

在对农作物害虫进行防治时,可以采用诱杀法减少害虫的数量。采用诱杀法时可以依据害虫的不同习性采取不同的诱杀方式。趋光性。有很多害虫会向光源汇来,例如娥类、叶婵和金龟子等,都可以利用黑光灯和频振灯进行诱杀。昆虫信息素诱杀。利用昆虫的信息素进行诱杀即是利用人工合成的昆虫性外激素对害虫进行诱杀,这个方式可以诱杀多种害虫,例如:玉米螟、小菜娥、螟虫、梨小食心虫等。昆虫信息素诱杀可以使害虫雌雄比例严重失调,减少雌雄成虫的交配率,减少下一代的害虫密度,最终达到控制害虫群体数量的目的。

5 结束语

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面临农作物有害生物的影响也较大,危害程度也不断加重,在实际的防治工作中,要加强对农作物的防害程度,采取对农作物发展有利的方式进行防治,不断提高我国农作物生产产量。

参考文献

[1]薛晓霞.农作物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35(22):20.

[2]罗全勇.浅谈农作物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J].农家科技旬刊,2016(3):20.

[3]刘元明,郭子平,匡辉.农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治技术[J]. 湖北植保,2016(3):1-3.

[4]韩孝顺,杨国田,付祖昌.农作物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35(15):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
营林措施对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作用
商洛核桃举肢娥防治技术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