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信息行业类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2017-09-30刘涛王跃利张卫东李警

科教导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建设双一流建设

刘涛 王跃利 张卫东 李警

摘 要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流高校发展的根本,是一流学科拓展的基石,是我国当前“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因素及内生动力源泉。文章通过分析电子信息行业类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围绕人才强校战略契机,指出人才总体数量不足、学缘结构相对单一、高端人才引育乏力、“双创”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结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经验,提出电子信息行业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举措。

关键词 电子信息行业类高校 人才队伍建设 “双一流”建设 人才引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8.015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Take School of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Xidi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U Tao, WANG Yueli, ZHANG Weidong, LI Jing

(School of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Xidi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71)

Abstract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is the fundamental development of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it is the base of the first-class discipline development. It is also the core factor and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of our countrys "Double Top University” policy.According to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faculty in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universities and the “First class university talent team strategy”,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some universities are facing shortage of talents, single education related structure, weak in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end talents and lack the cap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ence of building talent team in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of Xidian university, the article indicates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the construction measures of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in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universities.

Keywords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universities;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Double Top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talent cultivation

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快速发展,已然进入改革的深水区,人才队伍建设在高校内涵式发展中起着夯基垒台的核心作用。当下各高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在人才建设方面对标对表、多措并举,从机制体制等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入手,实行新型的人才管理模式和人事制度改革。结合电子信息行业类高校特点,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常态进行深入分析,顺势而为、应势而动的探索人才队伍建设的新举措,是高校谋划长远发展亟待优化的工作。

1 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整体形势

国家历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近年来利好政策频出,为高校“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营造了宽松氛围,提供了多維保障。

2008年,国家实施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即“千人计划”,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我国创业。2010年制定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开始实施了“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等重大人才工程。[1]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 电子信息行业类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有问题

近年来,高校受益于发展环境,借力于各项政策,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总体数量、学缘结构、领军人才、“双创”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不容忽视的短板。

2.1 总体数量不足,学缘结构单一

当下除部分国内顶尖“985”高校外,大部分“211”院校均存在生师比较高,教师总量不足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各大高校争相启动师资博士后项目作为后备教师梯队储备,但年龄偏大的教师存在学历较低、知识结构老化、国际视野不足等问题,师资队伍结构仍需要进一步的优化调整,高水平的科研教学团队建设乏力的状况普遍存在。近年来围绕人才强校战略,青年博士/博士后引育力度持续加强,但行业特色类高校面临留本校培养的多,引外来培养的少;招国内成长的多,揽海外留学的少,导致部分学科引进人才学术“近亲繁殖”现象明显,固守原有学科结构模式,缺乏交叉学科融合创新的动力,这不仅影响了相应学科的科学发展,同时也影响人才队伍的科学布局。endprint

2.2 学科布局单一,领军人物匮乏

电子信息行业类高校研究方向划分细致、专业设置相似度高、学科布局相对集中,交叉学科、交叉领域较少,为使拟引进人才快速融入科研、教学工作,故对其学科背景有较高的要求。加之学科的延展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学科布局的单一直接导致对人才的吸引力减弱,这无疑给师资队伍科建设设置了无形的藩篱。

近年来高校把领军人才引育作为跨越发展的战略重点,持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尤其在国家启动“双一流”建设后,高端人才作为学科延展的基石,学校发展的核心,各地高校“揽才抢才”之风更甚。但由于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导致绝大多数领军人才汇聚在北上广及东部知名高校,且马太效应显著,中西部高校因各种客观因素难以打开局面,尚未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2.3 人才队伍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校管理制度往往比较滞后,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任重道远,特别是在新形势下,高校原有的人事管理制度理念跟不上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出现的新问题难以应对解决,例如缺乏科学、 有效的人才考核激励机制、 青年拔尖人才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等。在各项管理制度中,考核评价机制尤为重要,因

为它对人才本身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导向作用,健全的人才评价体系,既要注重师德建设引导,又要落实科研水平、 教学质量等方面。[2]在操作过程中,现有机制和办法还很难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以及定性定量的多维结合。

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人才建设举措

通信工程学院近年来坚持“人才是强院之本、兴院大计”的统一理念,把人才引育作为学院强大的“活水源”,学科拓展作为学院发展的“方向盘”,队伍建设作为学院腾飞的“定海针”,敞开胸怀,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以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创造性,建设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顶层设计,全面综合施策,着力推进人才人事各项工作内涵式发展。

学院以试点学院综合改革、“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以电子信息类学院院长联席会等跨校交流为平台,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大讨论,营造“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实用人才各尽其能”的格局氛围。书记、院长任组长,各科研团队负责人为组员成立“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全局、精准定位人才,凝聚了学院“十三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的“+、—、€住鳌狈⒄构彩叮爸省薄傲俊辈⒅亍⒁⒕伲荽卫┐蠊婺#谎Э浦毓埂⒀诱狗洌⒄褂攀屏煊颍还是R⑷儆牛杏炀ⅲ淮媪康髋洹⒍ㄖ拼葱拢罨哦咏ㄉ瑁黄笪S茫矣诩だ裾铰孕枨螅欢啻氩⒕佟⒍辔狭Γ蚩г喝瞬殴ぷ鞯男戮置妗?

3.1 “质”“量”并重、引育并举

学院逐年优化青年教师队伍体系,改善学缘、地缘结构,拓展西电培养、非西电招聘、海外引进各占1/3比例的引聘渠道,确保新进人才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运用正负激励为青年教师营造竞争发展氛围,启动“青年千人梯队培育计划”,为优秀苗子早日孵化成才创造条件,同时因时而动,因势而化的提升对青年菁英人才的吸引力,助力海外优秀人才申报我校“青年千人”计划;创新青年人才外聘导师聘用制度,快速进入国字号速度;人才引进注重实绩,淡化出身,试行学院名师担保引进机制。

结合国际专业认证产出导向的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促使科研反哺教学,通过评聘分离、弹性配置吸引一批“双师型”博士人才充实实验教学队伍,淡化出身,注重实践开发专长和能力,同时在聘岗分级、岗位津贴二次分配中给予实验序列一定政策倾斜,不断优化教师内部转岗到实验室的工作机制;针对实验教师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落实具体的优惠政策,切实让学生受益。

3.2 学科拓展、延展辐射

学院响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守土固本、整合资源,吸引多方有生力量,培育未来方向构建学科新架构,通过学科的拓展延伸增强辐射力度,提升人才引聘的吸引力。学院拟在涡旋电磁波超大容量无线通信、全光互联网络、天空地海一体化信息网络、新一代数据链支撑设备、海洋信息技术与深海通信、先进网络与智能服务等交叉学科方向开疆拓土,创新融合,就新方向积极与陕西省科技厅共同筹建重点实验平台及研发中心,为未来数年的人才引育栽下“梧桐树”。

3.3 国际牵引、全速育才

学院加速推进国际化进程,多举措广拓海外引人渠道,立足学院“千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海外校友会等设立海外引聘宣传点;动员全院教师广泛宣传,组织科研团队重点走访,要求公派教师积极举荐,鼓励在读博士提供信息,组建了全方位的高端人才信息库。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以国际化为提升教师能力的“牛鼻子”,建立教师国际化访学培训制度,逐步实现教师出国培训全覆盖。学院设立国际牵引基金,支持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出国培训,每年拟选派15~20人出国研修培训,制定《教师访学“七个一”考核办法》,要求外出教师写一篇论文、联系一位知名教授、提供一位名校博士求职意向有效信息、在海外学术会议上宣讲一次西电人才引聘政策、学习一门全外文课程、写一个总结、组织一次讲座,考核结果与年终考核分配挂钩。

启动“慧眼奖励计划”,以激励为杠杆调动教师积极性,对引荐积极的老师在科研考核、年终奖励中给予倾斜,营造全员引才氛围。同时学院努力为处于学术全速上升期的教师创环境、集资源、压担子,在科研用房分配、招生名额中给予适当倾斜,以“双一流”建设为着力点,鼓励优秀青年教师申报省部、学校的相应人才计划,助力骨干教师申报国家人才计划。

3.4 存量调配、定制创新

学院以“盘活存量、创造增量、扩大自主、定制匹配”為指导思想,统筹兼顾科研团队规模与科研用房分配,将科研用房资源与引人指标相挂钩,与各团队签订了引人指标计划书,增强了各团队人才引育紧迫感。以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目标,吸引外部高端人才和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学院计划引育并举、多管齐下,于2020年阶段性完成人才队伍建设任务,保证学院专任教师人数达到290人,生师比达到学校的要求标准。

探索领军人才、高端人才“一人一价”和“按(下转第52页)(上接第31页)水平定薪”的薪酬制度,学院依照体制内、体制外区别考评分配体系,设立A轨基础岗(体制内)、B轨骨干岗(体制外)双轨两类专任教师岗位,其中B轨骨干岗包含B轨精英岗和B轨尖峰岗两类,发挥主动效能,在争取领军人才时可协调解决待遇、住房、科研启动资金等。

同时合理调节院各类人员之间的收入水平,坚持“提低、扩中、稳高”的分配取向,建立动态的业绩津贴制度,向基础教学科研、一线教师、青年教师倾斜。鼓励教职工安心工作,正确引导,提高质量。

3.5 企为校用,敢于激励

学院以全面提升教师职业素质为动机,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牵引,以改善人才培养质量为最终目的,以“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鼓励中青年专任教师深入到相关企业一线挂职锻炼,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把握相关行业的热点、难点,选准结合点,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问题。通过长期挂职、短期培训、兼职实践等复合方式,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进一步均衡教师队伍结构。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行业发展的合适时机进行创业实践,经学院批准离岗创业的人员,学院“停薪留职”保留三年人事关系,相应国家号召,制定相应制度保障。

在国家教育领域改革全面深化的大背景下,正是高校换档提速,跨越发展的大好时机,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在以人为本的人才工作中,高校仍需留准提前量,继续扩大人才引聘自主权;下好先手棋,立足全局,放眼国际,全面布局;打好主动仗,以优势学科吸引人才,以优势团队培育人才。

基金项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立项课题《基于三维PSH模型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孵化基地构建研究》(项目编号:RW140402)

参考文献

[1] 苗汝昌,王明燕.新形势下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1I(12):176-177.

[2] 乔文妤,徐洁玮.内涵式发展要求下的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4(12):83-84.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建设双一流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阅读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精益管理理念下的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实证研究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