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2017-09-30邹建辉常红军
邹建辉++常红军
摘要:江门市是以传统产业为主的老牌工业城市,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对于江门创建“全国高技能人才示范城市”,重振“江门制造”,夯实“江门质造”,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江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纵向、横向对比分析,提出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江门市;人才竞争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9-0026-05
一、江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近年来,江门市十分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企业实现生产方式转变、技术技艺革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人才支撑。
(一)人才规模不断壮大
自2011年以来,江门市高技能人才每年新增超过1万人,在全省地級市中名列前茅。截止2015年底,江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0.28万余人,占全市技能劳动者的20.9%,较2011年的5.06万人增加5.22万人,增长102.9%。其中,高级工9.21万人,增加4.79万人,增长108.4%;技师0.94万人,增加0.34万人,增长57%;高级技师0.13万人,增加0.09万人,增长2.25倍。(见图1)
(二)人才结构逐步优化
技能结构更趋合理,高级技师占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15年,江门市高级技师占高技能人才的比例为1.26%,比2011年的0.91%增加了0.35个百分点。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江门市中职(高中)、大专(高职)的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例分别为54.86%、21.94%,较2011年分别增加了2.55和2.49个百分点,说明江门市高技能人才学历层次不断提升。(见图2)
(三)人才载体日益丰富
江门市通过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认定和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通技能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不断发展壮大技能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建成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1家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市级名师工作室以及江门市技能大师协同创新项目研发工作室。在广东省率先成立职业培训联盟,全面推广高技能人才“菜单式”培养。同时,开展大中型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目前,江门市累计有26家企业、行业协会成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单位。
(四)人才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江门市高技能人才主要分布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第二产业占大多数。从工种分布情况看,江门市高技能人才分布较广但又相对集中,全市86个工种均分布有高技能人才。近五年,高技能人才分布进入过前三位的工种为计算机操作员、维修电工、汽车维修工、钳工、摩托车维修工。其中,2015年,江门市高技能人才分布前三位的工种分别是计算机操作员、维修电工和摩托车维修工,三个工种高技能人才比重之和达到47%。
二、江门市高技能人才竞争力横向比较分析
构建高技能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从人才数量、人才质量、人才投入、人才培养和人才产出五大方面,将江门市与佛山、惠州、中山、珠海等珠三角周边城市进行高技能人才队伍竞争力的多因素横向比较。
(一)高技能人才数量比较:江门市高技能人才不能满足企业转型需要,人才密度偏低
1.从人才规模看
2015年,江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为10.28万人,高于珠海(10万人)和中山(7.4万人),但同期比惠州、佛山分别少5.32万人和6.52万人。随着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目前江门市高技能人才仍不能完全满足企业转型需要,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如先进制造业的焊接技能人才、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3D打印技能人才,现代服务业的跨境电商、旅游、养老服务业技能人才等仍供不应求。从城市综合竞争力与高技能人才状况关系来看,江门市的高技能人才总量与城市综合竞争力不相匹配(见图3)。2015年,江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多于中山、珠海,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江门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位列全国第94位,排在中山(第27位)、珠海(第55位)之后。
2.从人才密度看
近年来,随着高技能人才扶持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江门市高技能人才密度稳步增长,但横向比较,江门市高技能人才密度并不高。2015年,江门市高技能人才密度为227人/万人口,低于全省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246名高技能人才的平均水平。与珠三角周边城市相比,江门市高技能人才密度与佛山市的226人/万人口基本持平,略低于中山市的231人/万人口,显著低于惠州的328人/万人口和珠海的612人/万人口。
(二)高技能人才质量比较: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较低,队伍整体结构层次不高
1.从人才占比看
江门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偏低,与佛山、珠海等地存在明显差距。2015年,江门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仅为20.9%,低于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27.1%的水平,比佛山市低7个百分点,比珠海市低8.5个百分点。(见表1)
2.从结构层次看
江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高技能人才(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呈明显的“金字塔形”结构,即高级工多,技师、高级技师少。2015年,江门市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比例为71∶7∶1,即每79名高技能人才中只有1名高级技师。截至目前,“中华技能大奖”荣誉称号获得者江门市尚未实现零的突破,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只有6人。
(三)高技能人才投入比较:分配激励创新机制不足,人才薪酬水平缺乏竞争力endprint
1.从经费投入看
(1)财政投入不平衡。目前,江门市公办职业院校按主管部门不同分为教育部门、人社部门主管两类。尽管都是公办职业院校,但由于所依托的主管部门不同,导致政府财政投入不平衡。技工院校由于尚未制定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经费收入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费。教育经费不足,只能通过严控教师规模降低运营成本,难以推进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严重制约办学质量提升。
(2)培育资助力度不强。与珠三角周边城市横向比较看,江门市对高技能人才培育资助力度,尤其是对高技能人才培养主体(职业院校、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资助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江门市出台的高技能人才培育资助政策主要针对高技能人才个体进行奖补,对职业院校、企业等高技能人才培养主体补贴强度相对不够,与佛山、中山相比,差距较大。
(3)从薪酬水平看。近年来,尽管江门市企业工人的工资和福利不断在提升和改善,但与周边珠三角城市相比,相对仍然偏低。2015年,江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4 106元,低于佛山(61 810元)、惠州(58 607元)、珠海(67 958元)、中山(58 776元)。剔除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后,江门市非公有制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与佛山、中山、珠海等地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分别低了10 434元、5 584元和14 375元。详见图4。江门市工资待遇缺乏竞争力,增加了企业吸引和留住高技能人才的难度,导致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技能人才缺口,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紧缺。
(四)高技能人才培养比较:职业教育力量不强,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较弱
1.从职业教育培养看
江门市职业教育在珠三角周边城市中没有比较优势,与佛山、惠州相比,江门市职业院校数、在校学生数均处于低位。2015年,江门市有职业院校27所,在校生8.2万人。其中,高职院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21所,技工院校4所。但与佛山、惠州等市相比,差距还较大。江门市职业院校数约为惠州的2/3和佛山的1/2,在校生数分别比佛山、惠州少约5.2万人和约2万人。(见表3)
2.从职业技能鉴定看
2015年,江门市申报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鉴定15 763人次,獲得职业资格证书9 703人次,鉴定通过率为61.56%,排在惠州(70.34%)、中山(65.43%)之后。从技术等级结构看,江门市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人数主要集中在高级工,达到88.84%,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获证人数不多,仅占11.16%,分别比佛山市少215人和74人。(见表4)
(五)高技能人才产出比较:人才贡献率偏低,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
1.从质量建设看
产品质量是衡量高技能人才技艺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据统计,2015年,江门市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5.77%,排在珠海(100%)、中山(98.46%)、佛山(98.08%)、惠州(97.26%)等地之后。截止2016年底,江门市培育有效期内省名牌产品59个,省名牌数量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8。但横向对比来看,与排名靠前的地市尚有不小的差距。如佛山市目前共有500个省级名牌,仅南海区就有228个;中山市拥有省名牌产品也比江门市多,达到174个,是江门市的2.95倍。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江门市要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需要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作用。
2.从人才贡献率看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不但体现了当地的工业发展质量和水平,而且也从内涵上反映了该地区劳动者素质层次的高低,其中包含高技能人才所发挥的作用。2015年,江门市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0.28万元/人,而佛山市为25.98万元/人,珠海市为20.91万元/人,惠州市为19.85万元/人,中山市为14.36万元/人。虽然江门市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高于惠州和中山,但与佛山、珠海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江门市与佛山、珠海等珠三角周边城市之间,在劳动力熟练程度、人才作用的发挥以及劳动绩效等方面的差距。
三、加快江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江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总体呈现出规模不断壮大、结构逐步优化、载体发展水平高等特点,但与此同时,江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人才密度偏低、队伍结构不合理、分配激励创新机制不足、人才培养能力较弱、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对此,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解决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高技能人才资源更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一)加大培养力度
1.创新职业院校办学模式
借鉴学习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通过开展合作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引进到江门,不断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质量;鼓励江门市企业、职业院校与境外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合作,采用联合举办国际课程班、开展技能专业证书课程培训等形式,大力引进先进的专业课程体系、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推广“校企双制”,通过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学校出学位,校企联合招生招工、送岗送学、双制培养,建立学校与企业、行业协会、机构等合作的“多元化办学”模式,探索并鼓励以学校为主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以及以企业为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发挥学校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制的耦合作用,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
2.鼓励并支持企业加强在职培养
充分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培训;进一步深入推进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项目,根据企业特点和岗位要求,制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方案,切实调动企业实施职业培训的积极性;结合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等知识技能培训;建立名师带徒制度,引导和支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本行业公认的拔尖技能人才、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获奖者等高端技能人才在本单位传技带徒,进行定向培养。endprint
3.整合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
推进职业教育战略性结构调整,做大、做强、做优一批龙头骨干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引导各地差异化发展,形成区域职业教育特色;依托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江门技师学院,将潮连岛打造成国内一流的职教园区。职教园区重点面向“1+4”产业体系,围绕轨道交通、重卡和商用车、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教育装备、大健康等五大产业,加强职业院校专业集群建设,使学校的重点专业建设与地方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二)加强培育扶持
1.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的培育资助力度
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应当坚持激励机制双管齐下,不仅要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激励力度,还要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的培育资助力度。设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用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评选表彰、技能竞赛等。加大对获证对象培养单位的补贴力度,给培训单位按培训合格一名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给予相应奖励;完善技能鉴定题库建设,鼓励企业、行业协会、职业技术院校、民办培训机构参与开发新职业标准、新教材和鉴定题库,对开发成功的给予财政补贴;安排职业技能竞赛组织经费,依托企业、行业协会,开展一系列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培养和选拔一大批优秀高技能人才。
2.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
鼓励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和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各类职业院校,落实民办职业院校各项税费优惠政策;贯彻落实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的指导意见》,在全市所有独立设置的公办中职学校(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以及技师学院中级工班全面建立财政生均经费拨款制度,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中职教育管理体制和现行财政体制,对公办的中职学校生均拨款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稳步提高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标准,确保生均经费不低于1.2万元,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三)营造良好环境
1.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介,大力宣传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技能人才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事例以及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读职业院校、当技能人才”的社会导向。
2.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机制
进一步推行技师、高级技师聘任制度,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能岗位的关键作用;建立通过技能竞赛进行社会公开选拔培养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鼓励和支持各地、各行业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对技能竞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技能人才,在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的同时,要按有关规定晋升其职业资格。
3.完善高技能人才表彰机制
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形成政府、行业以及企业的技能人才奖励体系,树立“工匠精神”模范。繼续推进高技能人才享受专项津贴工作。开展“侨都工匠”评选,每年从企业遴选若干名达到市级顶尖水平的高技能人才,授予 “侨都工匠”称号。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试行技术入股、企业年金制度等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技能人才。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的机制,切实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
参考文献:
[1]何绍欣.顺德人才发展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9.
[2]李银换.人才政策扶持显成效 江门高技能人才突破11万[N].江门日报,2016-10-20(A03).
[3]蔡勇.统筹创新 推动江门职业教育新发展[EB/OL]. (2016-09-19).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
zM2MTc3Nw%3D%3D&idx=2&mid=2649830841&sn=8e5ae2b7ee8fd3d6c196ce07ac24db94.
(责任编辑:杨在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