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堂八角鼓 声动长安 端阳曲艺汇 满血复活

2017-09-29张军

曲艺 2017年8期
关键词:曲艺长安

张军

5月30日端午节当晚,北京集贤弘艺文化中心策划组织的全堂八角鼓演出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取得圆满成功。这一教科书式的全堂八角鼓盛会是曲艺商演票房的成功案例,一时间在曲艺界、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引起热议,形成“全堂八角鼓声动长安满血复活”的文化现象。

演出呈现出三个“八〇后”的奇特阵容。首先,台上演员多数是“八〇后”(年龄超过80岁)。赵玉明89岁,田立禾、章学楷82岁,马增蕙81岁,莫岐78岁,69岁的崔琦只能自称小可。其次,观众中多为20纪80年代后出生,也不乏“九〇后”、“〇〇后”,这样年龄段的观众来看演出,有点像学生在读厚重的古书。第三,本次演出的策划者谢岩恰恰也是“八〇后”,是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

可以说每个节目都表现了十足的诚意。

开场《发四喜》有特殊的仪式感——演出通过这个别开生面的开幕使观众感到古老的曲艺在传承,对观众的祝福很虔诚,这样的形式也很有京味。

梅花调《目莲僧救母》的清奇扑面而来。不知从哪朝起,文人似有约定,不写梅花诗便是缺憾。从王维到王安石,从李白到陆游,从徐青藤到齐白石均无例外。对于曲艺来说,梅花大鼓和评弹在格调上向来雅致。据记载,北板梅花调创始人玉瑞的雅号为“梅花馆主”,足见其自我格调的高许。张博演者如痴,观众赏者如醉。有诗赞之曰:

梅花调里句句诗,

丝弦响处满清奇。

红梅怒放长安驿,

半盏未动醉如泥。

河南坠子《游湖借伞》让人想起端阳节白素贞饮雄黄酒现了原形的《白蛇传》故事。李玉萍表演细腻传神,一举手一回眸,将传说的浪漫美好表现得淋漓尽致。“乔派”的精髓、曹元珠的真传神采被李玉萍诠释得恰到好处。

马增蕙先生是首屈一指的曲艺名家,每次出场都能让人眼前一亮。她对作品有极强的驾驭能力,往往赋予单弦现代化的独特气质。如今,她宝刀不老,台风稳健、音域宽阔,表演极其富有感召力。她素来擅演新人新事,包袱如飞花摘叶令人叹服。有诗赞曰:

老曲牌,新韵味,

永葆时尚马增蕙。

八角鼓,大红穗,

艺术常青真宝贵。

滑稽大鼓是京韵大鼓的“转基因”产品,崔琦此言起到了普及作用。莫岐、应宁一老一少的搭档让人欢喜。这二位完全可以靠双簧、相声和其他演出取得不错的收入,却还在这里一板一眼地进行“转基因”演唱,对待艺术和观众的赤诚之心令人感动。

赵玉明先生89岁高龄演唱马头调《白猿偷桃》,精神矍铄,音色清奇,令人震撼。我记起她会唱评弹等诸多曲种,驾驭能力很强。有幸欣赏她与刘秀梅这一段双唱马头调,特别要为赵玉明先生点赞:她真可称为曲苑达人、艺坛寿星!

田立禾先生以82岁高龄到长安大戏院“偷斧子”。这段节目得自乃师相声大王张寿臣的真传,演来颇有老师的神韵。举手投足,神态表情,均得传授。几处念经桥段,朴素稚拙,观众听得非常过瘾。他对崔琦的现挂、对自己的现挂很是得体。田先生爆料虽然自己没有几颗牙了,可口齿还那么清楚。真该为他点赞:不镶牙也能报菜名!

章學楷先生率弟子徐德亮、王玥波演绎《截江夺斗》。师徒三人或唱或念,配合默契,有表有演,珠联璧合。三国段儿压得住阵角,赵云、周善、孙夫人、张飞等形象跃然台上,风雷满眼。师徒三人气质迥异,真可赋诗赞曰:徐王从来多古意,章老可以赋新诗。

刘春爱以《剑阁闻铃》攒底,经典“骆派”再现长安。刘春爱得骆玉笙先生真传,演唱华美婉转,声腔美妙,节奏准确,台词经典,韵味淳厚,百听不厌。台下句句唱和,与台上形成共鸣。有诗赞之曰:

字正腔圆刘春爱,

长安戏院传“骆派”。

经典曲艺要多听,

可以列入新常态。

好的曲艺演出离不开乐队配合。有人说,话剧是贵族艺术,事实上,鲜有人知晓的全堂八角鼓演出同样具有贵族基因。如今歌星演出都很少用现场乐队伴奏了,而在全堂八角鼓演出中一个人唱,几个人伴奏的情况比比皆是。这场演出,不说白慧谦、岳长乐等资深琴师齐聚,就是于欣华、马小祥这样的“小公主”“小王子”也都有30余年的功夫磨砺了。丝弦响处,托月烘云。整场演出的乐队堪为曲艺的富矿,由此说声动长安是不过分的。

现场的观众们年轻又可爱。他们扶老携幼而来,有板有眼地给台上的艺术家们鼓掌喝彩,充满为曲艺票房奋斗终生的气势。有了可爱的观众,让我们切身感受到曲艺蓬勃的生命力。

刘春爱谢幕时提议要给谢岩掌声。而谢岩仿佛还在惦记着没有入场的观众,一再说,要赠本场的光盘,要在下半年的演出中请本次购票未能入场的观众免费观看。一个回回办演出都赔钱的主儿,这回总算不赔不赚,却又要送票,他天生要办公益吗?

曲艺理论评论家常祥霖先生观看演出后感慨:

5月30日在长安大戏院的全堂八角鼓,成为今日北京曲坛的热门话题。其一,长安大戏院一直是国粹京剧的殿堂,没想到全堂八角鼓却也能满坑满谷,一票难求,有意思的是售票口的售票员对大热天排队的观众心生怜悯,竟然把暂存的票也给卖出去了,弄得不少人起个大早赶上晚集,早就订好的票,到剧场之后扑空,策划人谢岩只剩下赔礼道歉的份了。

其二,演出阵容实在是难得。赵玉明、马增蕙、田立禾、章学楷、莫岐几位老先生“古稀与耄耋”领衔开演,同台献艺机会难得,比机会更难得的是他们个个宝刀不老,神采飞扬,在轻松幽默中展现高超的艺术,曲艺的基本规范得到经典的诠释,什么“字儿”“劲儿”“味儿”功夫,什么“共鸣”“会意”美学意境,什么是相声的“现挂”,什么叫当场“抓哏”,这台晚会应有尽有……特别要指出的是演员即兴发挥看似信手拈来,实非一日之功,难怪台下掌声笑声不绝于耳。endprint

其三,几位年轻人呈现的状态实在可圈可点。应宁的反串滑稽大鼓、王玥波的连珠调规矩、到位,与大名家合作没有怯场,没有撒汤漏水,很不简单。杨云、谢艺的助演不夺不让,分寸得体,业务有造诣,礼貌有讲究。来自天津的金派梅花大鼓表演者张博显示了久已不见的舞台风采。我以为张博的梅花儒雅与妩媚浑然一体,平中出巧、巧中连绵、绵里揉钢。他的出现为梅花大鼓阴柔俏丽的风格注入了大气凛然的品位。中青年的表现显示了曲艺有继承、有担当的希望。

其四,崔琦与小佀主持串联彰显了曲艺独有的光彩。主持人在台上穿针引线,介绍演员乐队,解释曲目来龙去脉没有多年修炼的功夫不行,没有比较深厚的学养不行,与演出的人员不熟悉也不行。除了老少演员的成功表现,二位主持的多才多艺也大大烘托了全堂八角鼓自古至今的应有的传统文化那种可以感觉、可以意会、难以言说的味道与神采!

看了这台全堂八角鼓,我倍感荣幸,由衷感谢主办单位,感谢演出的艺术家。这台晚会意义非凡,促使我对曲艺的‘非遗更加充满敬畏,礼敬恩泽,爱护珍惜!

显然,曲艺走向市场,光靠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这次演出的成功,源于策划者对曲艺艺术本体和市场各个环节的认真调研与分析:

一是时间安排在端午当天,可谓匠心独运。这是今年连续三个小长假中的第三个。清明时节人们踏青祭祖,“五一”出行旅游,两个假日都不同程度地耗费了体力,端午一般就不再选择中长途的旅行。欣赏曲艺特别是陪伴老人欣赏曲艺不失为休闲小长假的好选择。

二是地点选在长安大戏院,显示了文化自信。自信不盲目,而是来源于老艺术家的高超造诣、观众欣赏的高格调、策划手段的高明,这“三高”。让艺术家和观众相会在长安大戏院,体现了对曲艺艺术、曲艺演员、曲艺观众、曲艺市场的尊重,产生了广泛共鸣。

三是售票渠道锁定在“八〇后”“九〇后”年轻人常用的媒体平台,与时俱进。具体措施是通过微信、微博、互联网等进行宣传和售票,提前售罄。这在当前并不景气的曲艺、戏曲市场中,可谓逆市飘红。策划者坚信,好艺术一定要卖出好价钱,好艺术也应上电梯、下地铁、进市场、入微信、搜得着、看得到。这也是本次演出出现“三个八〇后”奇特现象的主要原因。

四是两位主持人崔琦、佀童强一老一少紧密配合,给舞台增色,让演员省力。一句“这钱花得您不冤”,极具市场号召力。他们的主持是字幕、视频以及报幕员等不可替代的,对新观众起到了普及和熏陶的作用。

五是节目单的设计不容小觑,字号适中,具有美感,兼顾中老年朋友。末页对全堂八角鼓的介绍,兼顾了实用性和知识性。这些细节看似微不足道,但对细节尽善尽美的追求无疑使演出的影响力得以延伸。

六是检场人员统一着装、统一发型、统一操作规范。这些措施为古老的曲艺平添了几许青春范,节目之外也尽量使观众感到赏心悦目。

從长远看,应该以敢为人先、敢于创造的精神,开创曲艺市场的新局面。这不但要敢于正视困难,还要善于发现商机。目前,曲艺演出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及解决策略有:

之于根本态度,要建立曲艺的票房自信。任何艺术形式本无落后或先进之分,更无高明或低劣之别,把这颗艺术明珠推介给更多人,就是市场应该起到的津梁作用。

之于大数据,要看到曲艺群众基础深厚。与之相对应的,亟待制订针对曲艺的市场营销战略,加强探讨符合曲艺艺术规律的商业设计,使之更加专业化。

之于市场运作,希望更多有识之士(或机构)关注曲艺市场,并身体力行地从商业角度参与曲艺演出,引导观众消费,使曲艺能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在市场中经风雨见彩虹。

本次全堂八角鼓演出已在上述三个层面进行了思考和实践,希望更多的有心人能边实践、边总结、边创新,努力探索建立曲艺市场运作的新模式。

一次演出成功了,更需要说两句冷话提个醒:再好的市场也没有好做的买卖。想要再现“满堂座+卖挂票”的惊喜,未来仍需要深度的思考和不懈的努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曲艺长安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水VS火
长安欧尚X7PLUS
《曲艺泉城》
摔琴扬名
齐心聚力 共同推进建设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发展
意林双周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2018.5.16—2018.5.31)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西游新记 2
从健康曲艺生态看曲艺学科建设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