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笑满大地情满天

2017-09-29王珺

曲艺 2017年8期
关键词:惠民曲艺志愿

王珺

中国曲协组织开展的“送欢笑到基层”曲艺为民、惠民、乐民活动已走过12年的历程。12年来,在中宣部和中国文联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曲协紧紧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积极发挥人民团体的特点和优势,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团结引导曲艺名家和广大曲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服务百姓,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曲艺形式,为人民群众送去了欢笑、温暖和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

经过12年的探索实践,“送欢笑到基层”已经由曲艺家的自发行动发展成为全国曲艺界的“新常态”和公益性、示范性曲艺志愿服务知名品牌,实现省级区划“全覆盖”,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在文艺界乃至全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04年12月24日,《北京娱乐信报》刊载了中国曲协组织10名曲艺家深入北京潘家园工地为农民工兄弟举行慰问演出的消息。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看到报道后作出重要批示,予以肯定和赞赏,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中国曲协经过认真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决定以“送欢笑到基层”为主题,组织曲艺名家和志愿者,定期开展基层慰问演出。2005年4月开始,当年就组织25场示范演出。活动得到了上级领导机关的关心、指导和支持,得到了曲艺界的广泛响应和积极参与,日益成为广大曲艺工作者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

2012年5月,在中国曲协召开的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研讨会上,中国曲协文艺志愿服务团正式成立;为发挥曲艺牡丹奖获得者的示范带动作用,2013年5月中国曲协正式成立中国曲艺牡丹奖艺术团。自此,中国曲协“送欢笑到基层”惠民演出小分队、中国曲协文艺志愿服务团、中国曲艺牡丹奖艺术团成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的三驾马车,“送欢笑到基层”的规模、组织、机制、保障得以进一步完善,不断展现出新的魅力。

12年来,“送欢笑到基层”活动充分借助曲艺短小精悍、灵活便捷的特点,立足曲艺为民、惠民、乐民的根本方向,融合多种方式,广泛扎实持久深入地开展活动,面向基层、服务百姓的慰问演出机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呈现出自身鲜明的特色。

1.活动辐射广

12年来,中国曲协“送欢笑”的足迹踏遍全国各省区市,演出近300场,参与演员达两万人次,直接观众人数超过215万人次,间接观众上亿人次。曲艺家们北上广袤黑土地,南下滨海鹿回头,东登海岛夫妻哨,西赴岭南百色山,涉农田、进课堂、下矿井、走军营。作为文化使者,他们还将欢笑送到世界各地。“送欢笑到基层”已不仅仅是中国曲协创立的文化惠民品牌,它所产生的辐射效应和广泛影响已经超出了曲艺界乃至文艺界的范畴,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肯定。

2.演员阵容强

中国曲协“送欢笑到基层”活动集结了中国曲协主席姜昆,中国曲协名誉主席刘兰芳,在京中直曲艺院团、部队文艺团体、地方曲艺团等老中青三代、体制内外数百名优秀曲艺艺术家。其中,国家一级演员近百人,绝大多数都获得过中国曲艺牡丹奖,可谓名家荟萃、阵容强大。这些曲艺家作为文艺志愿服务者不计报酬、不辞辛苦,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台台精彩纷呈的节目,用欢乐传递温暖,用曲艺讴歌时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展示了当代曲艺人的风采。

3.节目形式多

参加中国曲协“送欢笑到基层”活动的节目琳琅满目,称得上是多种多样、形式繁多。除了相声、小品、评书、滑稽、快板、鼓曲等曲艺形式,还汇聚了歌曲、手影、戏剧、杂技等其他姊妹艺术。生动的演出和活跃的气氛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共鸣;由于曲艺的轻便灵活,演出队伍人员较少,不需要复杂的布景、灯光、道具,不给基层添麻烦,由此得到了地方的热烈欢迎和积极支持。

4.社会影响大

“送欢笑到基层”活动受到了社会和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多次播发简讯,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文明网等多家媒体,也以新闻、专题、专访、综述等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对此项活动进行过立体化的宣传报道。艺术家们将德与艺有机结合起来,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深受社会各界肯定,并多次得到中央领导和中宣部、中国文联领导的高度评价。

中国曲协“送欢笑到基层”活动已经成为中国曲协开展志愿服务的一个重要方式、创新举措和有效载体,成為中国曲协的一项文艺品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扩大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文艺创作方法。“送欢笑到基层”活动真正实现了将艺术家影响力、艺术作品感染力的有机融合。每一场演出演员们都精心准备,用高品质的节目让现场的每一位观众感受着曲艺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惠民演出活动的丰硕成果。12年来,曲艺家们不仅将艺术送到基层,他们的身影也出现在汶川、芦山地震灾区的废墟上,将深情大爱送到灾区群众心中,在他们最渴望关怀和慰藉的时刻,掀起阵阵爱的暖流。“送欢笑到基层”不仅让广大曲艺工作者充分领略了基层观众的淳朴民风和无限热情,也促使他们远离喧嚣浮躁、摆脱名缰利索,感受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喜怒哀乐,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增强了曲艺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参加巡演的艺术家和演员,一方面在歌颂时代,做惠民、公益的宣传者、践行者,另一方面也自觉地在生活中汲取素材,在人民的火热实践中使自己的思想受到教育、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进而获得曲艺创作的充沛灵感和不竭动力。这样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演出团队,是“送欢笑到基层”活动成功举办的重要保证。艺术家们克服路途奔波带来的不适和疲劳,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始终坚持以饱满的精神追求完美的舞台呈现,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文艺志愿服务精神,传播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实际证明,曲艺工作者队伍是一支可靠可爱可敬的队伍,是一支开拓创新和具有奉献精神的队伍,是一支值得党和人民充分信赖的队伍。

三、带动了“送欢笑到基层”活动的全国联动和持久展开

中国曲协“送欢笑到基层”12年近300场演出让广大观众感受到了曲艺艺术的魅力和风采,彰显了曲艺作为“文艺轻骑兵”在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方面的独特优势,对各地开展“送欢笑到基层”活动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送欢笑”这种形式被全国各地曲协学习和效仿,北京、浙江、四川等地陆续开展了当地的“送欢笑到基层”惠民演出活动,全国各曲艺专业团体深入基层年平均演出场次达数百场,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送欢笑到基层”不仅是中国曲协的一项重点工作,它已成为地方曲协乃至全国曲艺界争相开展的一项常规活动,并实现了自上而下资源的有效转化和对接,形成了全国曲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扎根人民、服务百姓的时代大潮。endprint

猜你喜欢

惠民曲艺志愿
The Price of Beauty
“三抓惠民治村”工作法引领乡村振兴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四馆联动促发展 文艺惠民助振兴
《曲艺泉城》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维c维B并非有益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