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扇窗 一个家 一盏明灯 一条路

2017-09-29暴玉喜

曲艺 2017年8期
关键词:小两口回娘家长子

暴玉喜

二十多年的曲艺创作生涯,《曲艺》一直相伴相随。回想走过的岁月,让我最难释怀的是《曲艺》,每月最为期待的是《曲艺》,案头放得最多的是《曲艺》,交流最多的是《曲艺》。《曲艺》成为我心头的最爱。我从一名普通的曲艺爱好者到登上中国曲艺牡丹奖的最高领奖台。一路走来,让人难以忘却的、深情交融的、至今仍然延续缘分的就是我和《曲艺》的故事。

《曲艺》如一扇窗,透过《曲艺》我看到外面更多的精彩

还记得在2003年是我第一次与《曲艺》杂志接触,当时我正创作上党梆子现代戏——《丹凤朝阳》,《丹凤朝阳》的导演王国伟老师刚刚参加在河南平顶山举办的马街书会大赛,他手里拿着一本杂志送给我,说这本杂志是在马街书会上《曲艺》杂志编辑部老师送给他的。我从他手里接过那本杂志,正是《曲艺》杂志。随手翻了几页,里边的作品便深深吸引了我。我突然发现这本书带给我满满的感动,久渴的我如遇甘霖,顾不上吃饭,一口气就把这本杂志从头看到尾。甚至到了今天,那期杂志上面讲述的理论、编辑的文字,以及封面设计都历历在目,难以忘怀。从那时起,我便拥有了一片精彩的世界。

2003年下半年,我开始自费订阅《曲艺》杂志,也试着给《曲艺》杂志投稿。第一次在《曲艺》杂志上发表作品是2012年第12期。2012年,第五届中部六省曲艺大赛在长治举行。那次大赛上,我创作的长子鼓书《小两口回娘家》荣获大赛一等奖,当时反响非常强烈。第二天,曲艺杂志编辑刘红英老师采访我,她让我把长子鼓书《小两口回娘家》的文本发给她,同时让我写一篇创作感言。接下来,我把创作感言《乡风乡韵凝乡情》写好后连同文本一并发给她。2012年第12期《曲艺》杂志正式刊发。随后不久,我收到多封来电来函,大家对《小两口回娘家》褒扬有加。从那时起,我真正了解到《曲艺》杂志的魅力所在。这让我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充满信心,更加热爱曲艺事业,下定决心投入曲艺的创作之中。

从那时起,我与《曲艺》交流更加频繁。每次《曲艺》杂志上开设的专题栏目,我都会认真去思考。杂志如有大的专题,编辑部向我约稿,我都珍惜每次机会,认真思考,打开思路。比如,围绕新时期曲艺界行风建设主题我写了《扎根立魂树精神“三心三责”勇担当》。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撰写了《树起道德丰碑坚定文化自信》。围绕如何打造曲艺精品,我撰写了《身融乡土 心思乡愁 饱含乡情 溢满乡味》。围绕曲艺学科进校园,我撰写了《一个繁荣少数民族的战略举措》。围绕传统曲艺的传承和发展,我撰写了《感悟传统曲艺的艺术魅力》。入选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首批10人一年来,我撰写了《牡丹绽放沐甘霖 走好走实四条路》等。同时,我的作品长子鼓书《山西面食》《腊月天儿》《端午节》《中国梦》《起乳名儿》《小两口回娘家》《常回家看看》《大山卫士》《马街赶会》等也在《曲艺》杂志相继刊登,使自己的作品在全国得到交流。短短几年时间内,《曲艺》杂志刊发我的作品、评论近30篇。我成了《曲艺》杂志的忠实读者,我的生活中已离不开《曲艺》杂志的滋养。

《曲艺》杂志陪伴我度过了大好年华。我在吮吸曲艺的营养,我在书写曲艺的欢乐,我发现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不再孤单,我的生活变得那么丰富多彩。

《曲艺》如一个家,走进《曲艺》我享受到满满的温暖。

在这之后,通过参加中国曲协的一些活动我认识了曲艺杂志社的更多成员。从主编到编辑老师,再到发行老师,他们是一个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坚强团队,前瞻性的思维、坦诚朴实的态度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每次参加《曲艺》杂志活动,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悟到了很多。

每一次接到《曲艺》杂志的约稿,我都感到亲切、感动。每一次主题的确立,在电话中进行沟通,编辑老师的敬业精神都让我倍受感动。一次次的感动在延伸,一次次友情在传递。抚摸着《曲艺》的温暖,品味《曲艺》的馨香,我顿生敬意。《曲艺》杂志的老师们为了曲艺能够走向大众,走向生活,他们作出了怎样的努力啊!这就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这就是心底记挂广大读者的表现,这更是社会责任担当的真实体现。

《曲艺》如一盏灯,向着《曲艺》我一路前行

很多事情在我的脑海中闪现,多少故事在思绪中流连。我的心绪一次次受到洗礼。

2008年,我作为一名观众欣赏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2010年我第一次参加了中国曲艺牡丹奖,当时由我创作、由宋丽丽演唱的《相媳妇》荣获牡丹奖的表演奖提名和文学入围奖,当时观众的鼓掌声与呐喊声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和鼓励,我坚信自己可以在这条路上孜孜以求,繼续坚持走下去。于是在2012年我又参加了中部六省曲艺大赛,创作的长子鼓书《小两口回娘家》获大赛一等奖。随后《小两口回娘家》参加由文化部主办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展演的大地情深专场文艺晚会。创作的长子鼓书《常回家看看》又到山东济南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的角逐,最终获得群星奖。长子鼓书《小两口回娘家》在当年又跟随中国曲协第一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赴法国巴黎参加当年的艺术节。从小在乡村长大的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可以走出长治、走出山西、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一点一滴的努力,一次又一次的鞭策,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而我这些创作,都是来自于《曲艺》杂志对我在语言上、在风格上、在主题上等方面的指导。深接地气,小故事演绎大情怀,小事、小理,寓教于乐,《曲艺》给予我灵感,启发我思考,它像一位名师,给我指明道路,帮我指明方向。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比赛,我也得到了许多的历练,同时我也看到了全国各地不同选手的演艺风格和各式各样的曲艺作品。2014年,我第二次参加了中国曲艺牡丹奖,由我创作的潞安大鼓《中国梦》获得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提名奖、长子鼓书《腊月天儿》一举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创作奖。随后,我进入了中国曲协“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全国首批10人之列。2016年,我第三次参加中国曲艺牡丹奖,由我创作的长子鼓书《起乳名儿》荣获牡丹奖节目提名奖并入选“中国精神中国梦”全国优秀曲艺作品,刘引红表演我创作的长子鼓书《山西面食》荣获牡丹奖表演奖。endprint

一路走来,一路展望,《曲艺》杂志对我发展的轨迹给予记录和印证,也给我自信和鼓励,让我在艺术的长河中越走越远。夜深人静时,回望数不清的《曲艺》陪伴下的日日夜夜,我热血沸腾,深深感恩。

《曲艺》如一汪泉,引领我采撷生活的甘霖

《曲艺》杂志融入了我的生活,融进了我生命的血液。《曲艺》为我的成长和发展指明了航向,它引导我要扎根生活的沃土,把握艺术的规律,让曲艺真正融入我的血脉中。

受《曲艺》杂志的感染与影响,我在创作曲艺作品中不偏离轨道,一步一个脚印,辛勤耕耘。与此同时我也自加压力,努力学习,让自己紧跟时代的步伐,勇于创新创造,力争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曲艺作品。

通过在《曲艺》杂志上发表文章,我把自己的创作实践和体验与全国读者进行交流,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关注我。常常有一些关心我的朋友给我打电话与我探讨有关曲艺创作的问题,他们对我的评价、给我的反馈都成为我最宝贵的财富。同时我也承担了《曲艺》杂志交办的任务,比如,参加全国曲艺创作改稿会,编辑《中国曲艺名城——长治》专刊,走进四川巴中深入生活采风创作,等等。我对每一次活动机会都非常珍惜,因为这是《曲艺》杂志对我的信赖和支持。在一次次交流中,我对更多的兄弟曲种有了进一步了解,视野得到拓宽,思维更加敏捷。从《曲艺》杂志中,我不仅可以读到许多优秀文章,而且我也感受到作为一名曲艺作家所必需的良知与责任。我把笔尖更多地伸向大地,向人民群众展示曲艺的心声,争取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曲艺、热爱曲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曲艺》杂志记录着时代的印记,散发着时代的芳香,是时代的见证者,是历史的见证者,它带领一批又一批曲艺的传承者紧随时代的脚步,追求更高的境界。

最后,以一首小诗献给《曲艺》杂志,献给我钟爱的曲艺事业:

《曲艺》—我为您歌唱

六十年风雨历程,

六十年桃李芬芳,

六十年春华秋实,

六十年四溢清香。

根扎脚下的泥土,

汇融知识的海洋。

掘起生命的泉水,

酿成醉人的酒浆。

《曲艺》让我的人生精彩,

《曲艺》让我的思绪绵长。

《曲艺》实现着我的创作梦想,

《曲艺》带我走在时代的前方。

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与曲艺为伴,

多少个寒来暑往,曲艺给我坚强。

为时代放歌,曲艺蓄积力量,

为人民抒怀,曲艺高歌引吭。

捧着散发出馥郁馨香的《曲艺》,

背后印证编辑部日夜的繁忙。

肩上承载社会的责任,

心中蓄积时代的担当,

同甘共苦情意绵长。

新的时代,新的向往,

新的召唤,新的期望。

《曲艺》已成为我努力前行的动力,

《曲艺》已成为我精神富裕的口粮。

吮吸《曲藝》的营养我也内力强壮,

品味《曲艺》的艰辛散发缕缕馨香。

一路汗水,一路芬芳,

一路探索,走向辉煌。

今天,举一杯美酒痛快畅饮,

明天,不忘初心,奋勇远航!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两口回娘家长子
蒋正华
腊八节,请喝下这碗杂米粥
周永凤
小两口的幸福生活
共和国农机“长子”成长记
建设鞍钢文化再创“长子”辉煌
热心肠
无奈之举
中国现代文学中长子形象分析
千万别和丈夫一闹矛盾就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