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敬业如山 奉献如歌

2017-09-29邱有源

曲艺 2017年8期
关键词:曲艺广西艺术

邱有源

今年5月5日晚,广西卫视《一声所爱大地飞歌》栏目摄制的关于广西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曲种广西文场传承发展的电视专题片播出,一位很难看出真实年龄的文场艺人衣着光鲜、举止优雅地出现在观众眼前。她思路清晰、谈吐不凡,一边从堆积如山的文场资料中捧出各种文本,一边兴奋地发出“这些都是宝贝呀”的赞叹,然后如数家珍般地细说着广西文场的种种过往……人们很难想象出她此刻的内心多么激荡,只有与她共过事的同事,聆听过她教诲的学生、弟子,欣赏过她在舞台上精彩表演的观众才知道她视文场如生命的过往和她敬业奉献的精神,以及她从艺为人的人格魅力。她就是著名文场艺术家、广西文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何红玉。

1980年秋,广西曲协正式成立,并在南宁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何红玉作为筹备小组成员,当选为广西曲协副主席,从此确立了她在广西曲坛的地位。她作为广西曲艺界的唯一代表,先后出席了全国第四次、第五次文代会,并连续两届当选为中国曲协理事。随着广西文场在全国曲艺舞台的频繁亮相,何红玉也在全国曲艺界声名鹊起。1986年冬,笔者刚从湖南调入广西一周,就接到通知作为曲艺界代表出席广西第四次文代会,并当选为第二届广西曲协理事,结识了连任曲协副主席的何红玉老师。那时的她正值艺术生命的黄金时期,无论文场的说唱表演,还是音乐编曲,她都有着令人钦羡的丰硕成果。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何红玉退休,但她始终放不下未竞的事业,要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艺术实践转化为理论成果,让文场艺术薪火相传。广西文场历史悠久,承金元戏曲余绪,融明清俗曲脉络,又在清代乾隆年间以江浙说唱艺术为主体,与广西桂剧“舞场”相对命名。文场唱词文雅抒情,唱腔优美动听,数百年来一直在桂东北及桂中的桂林、柳州、贺州及河池西南官话流行区域的30多个县市广泛流传。为了让文场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何红玉把退休后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到文场中。她先后走访了广西30多个县市和湖南邻近县区共400多位民间艺人,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民间音乐资料,特别是在了解湖南的祁东丝弦、祁阳小调和衡阳渔鼓的音乐特色之后,对文场的历史沿革、传统唱本、曲词音乐、表演艺术以及历代经典有了全面的了解和全新的思考。她创作表演的《贵妃醉酒》《游湖借伞》《红色白衣战士》《劫刑车》《特别慰问品》等许多代表性曲目,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由她编曲的《春兰吟》《五娘上京》《情深意切》《榕湖春暖》《月圆情深》《敬酒》等曲目先后在全国性大赛中荣获各种奖项。同时她编写的30多部文场曲目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她还先后独著或合著出版了《广西文场》《曲韵》《音韵》《心韵》等7部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价值。

2008年6月,廣西文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何红玉于2012年获得广西文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一殊荣。2014年11月11日,全国首届民间俗曲展演及专家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何红玉及广西文场展演队应邀出席。会上,何红玉的发言获得了专家们的肯定,文场演出的典雅与隽美,得到了与会专家及全体观众的一致好评。同时出席会议的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板俊荣发表了一篇题为《文场如命》的文章,高度评价了何红玉视文场如命、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和从艺为人的高贵品质。

在专家研讨会上,何红玉从一位行内人的视角讲述了自己与文场的一生情缘,同时还说起了她与著名民间俗曲研究学者张仲樵的忘年之交。那是1981年,何红玉在天津的一次会议上见到了张仲樵老师。当时她在宾馆的房间里唱《骂玉郎》,张仲樵闻声赶来问:“你唱的这是什么?”然后一边详细询问广西文场的相关情况,一边静静地听她演唱了十几个文场唱段。展演之后,板俊荣特意找来保存在南京晓庄学院的张仲樵与何红玉当时的访谈录音,播放给部分专家听,他们的交谈和演唱令在场专家十分感动。

何红玉对文场的热爱不仅体现在言表和行动中,而且已经注入到她的情感深处。在这次活动中,她带病(腰椎疾病)参加,尽管拄着拐杖移步艰难,但她对文场的深厚情感,支撑着她参加了展演和研讨的全过程。她登台为表演队伴奏,发言为文场鼓与呼,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本可以退下来休息了,但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工作的高度重视,给何红玉带来了极大的鼓舞。2016年中国曲协制定出台了《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她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践行《守则》,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引导曲艺工作者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自立自强,实现人品和艺品的同步提升。

她凭借自己对文场的深厚情感和几十年来的艺术实践经验,即使不再登台演出,也可以为传承文场艺术发挥余热。除了收集、整理和抢救工作,她还把大量精力放在了理论研究上,并把儿子苏俊敏也带进了这片领域。文场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了苏俊敏,他把自己从事多年流行音乐工作的热情转向文场的资料整理和创新发展中。

在电视荧屏上,人们看到这位年过古稀的文场传承人,脸上正绽开如春云般舒展的笑容。她说:“我们会把文场的保护工作做好,把传承人培养好,不愧与文场结缘一生。”

五月的桂林,山水含情,繁花似锦。在著名的七星公园风景区骆驼山下,游人如织,歌声如潮。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全资子公司桂林贝贝特电子音像出版社拍摄、制作、出品的《广西文场·桂林山水情》出版发布会暨音像开机仪式在这里举行。这一书籍及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是广西文场理论研究和立体形象的综合性成果展示,也是何红玉老师从事文场研究成果的重大突破。如今,何红玉老师辅导过的学生遍布广西各大院校,足迹遍及八桂大地。何红玉视文场如生命,几十年如一日地热爱着曲艺艺术,忠诚艺术理想,坚守艺术良知,追求崇高价值。她以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践行着《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为广大曲艺人树立了典范。endprint

猜你喜欢

曲艺广西艺术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纸的艺术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