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慢就业”的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

2017-09-29王文瑄孙娅婷左筠筠郑建欣高琛戎雪薇

青年时代 2017年24期
关键词:慢就业毕业影响因素

王文瑄++孙娅婷++左筠筠++郑建欣++高琛++戎雪薇

摘 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推迟就业时间,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等方式,慢慢考虑人生道路。这一现象的形成与社会,学校,父母和学生自身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析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之下应对这种现象的策略并提出优化建议,这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以及保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慢就业;影响因素;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人数逐年递增,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如此形势下,却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告别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慢就业”,是媒体对当下毕业生群体的就业观和就业行为给出的新鲜定义。具体是指,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

一、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宏观因素

1.当前就业形势阻碍与“互联网+”的推动

21世纪实施自主择业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政府工作的难点。[1]在调查的324位南京江宁部分高校的学生中,有64.81%的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教育部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49万人,是2005年的2.2倍,而2017年达到795万人,又一次被称为“最难就业季”。与此同时,在信息化时代的驱动下,“互联网+”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需求,无所不在的大数据激发了无限商机。微信朋友圈微商霸屏,网红主播轻松盈利,明星直播粉丝刷钱送礼,在这些因素的刺激下,通过微商、网店、直播等方式缓冲就业的人群逐渐壮大起来。[2]

2.市场供需矛盾加剧与用人单位就业的“歧视”

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人员供给超过了经济增长对大学生的需求,与急剧增加的毕业生人数相比,社会上就业岗位却很有限。即使社会氛围越来越公平开放,但“歧视”现象依然存在。一些行政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是第一学历为985、211学校;有的企业更愿意招男生,因为女生结婚后事多,特别是二孩政策的放开,企业不愿意在女职工孕期、产期等上面损失太多;企业越来越需要具备较高职业技能或专业技术的人才,对本科毕业生的需求减少等等。这一系列不公正现象的存在,使大学生在无奈之下放慢了就业的脚步。

3.职业规划教育滞后与就业技能培训的忽视

当前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素质需求日益提高,但是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迷茫,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日益减弱,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程度远达不到市场的需求。因此,高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南京江宁区部分高校并没有在就业方面引起过多的重视,仅仅开设一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纯粹的理论知识讲解,单调枯燥,有近40%的学生反映学校大多注重理论性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的实践性培训与指导。

(二)微观因素

1.家庭教育形式单一与家庭关系矛盾的突出

受家庭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中国的父母过分注重对孩子的理论知识的单一灌输,认为成绩好才能大有作为,与国外的家庭教育相比,忽视了在生活探索、创新意识等其他方面的培养。长辈的溺爱、社会非主流因素的介入、孩子自身的个性化发展等原因,激化了越来越多的家庭矛盾,导致越来越多的“90后”叛逆并较为偏激的发展自己的个性,他们往往反对生活和家庭的束缚,更愿意选择外出闯荡、挑战自我等方式来实现自身的价值。根据本调查小组问卷汇总的数据显示,在未来的发展规划方面,49.38%的学生认为父母及家庭关系对自己的影响最大,其次才是老师和同学,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与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2.个人社会经验匮乏与自身思想人格不健全

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都身兼一职或多职,他们或是学生会、社团组织的成员,或是在班级担任班委,又或是公益志愿者等。这些人的社会经验显然比那些沉迷手机电玩,无所事事,大学四年下来勉强毕业的学生更加丰富多彩。近几年的毕业生都是“90后”,他们多数是家里的独苗,享受着上一辈带给他们的丰厚的生活条件和物质基础,以自我为中心并且依赖心较强。而到了单位工作后,干这干那,还要被上司数落,事事不能如愿,便意气用事,闪辞闪离的现象时常出现,从而被动成为“慢就业”族,[3]这是一种极不成熟的表现,进而引发人们对“慢就业”现象是否等于“新型啃老”的忧虑。

3.自我认知不足与就业定位偏差

人们总是一昧的看到别人的缺点与不足,却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在评价自我方面,不论是自卑胆小、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还是自我期望值过高、择业时过于挑剔的毕业生,往往都容易成为“慢就业”的一员。刚刚离开校园的大学生,工作经验欠缺,职业意识薄弱,各方面还亟待完善。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职业定位便容易产生偏差,往往过分强调专业对口,认为找的职位一定要与大学四年学习的专业知识相匹配,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更容易脱颖而出。另外,很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过分看重企业一时的工作条件、薪金待遇以及等级高低,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实际能力、职业兴趣和职业的发展前景等。

二、“慢就业”现象的优化策略

(一)社会方面

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根本的还是要大力发展经济。政府应该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合理配置大學毕业生资源。还需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建设,架起沟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桥梁,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大公共就业服务力度。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首先,应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积极接纳大学毕业生,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其次,要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考虑当今社会大学毕业生独特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他们潜能的开发。再次,应努力发展生产经营,增加就业岗位,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最后,加强与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谋求人才又好又快的发展。endprint

(二)学校方面

第一,就业理论指导与实践培训有机结合。除了对学生进行课堂上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讲解外,还应适时地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到社会实践和培训课程中。

第二,开展系统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大一阶段,职业意识启蒙。这时的就业指导工作要浅显引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可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开展情景模拟等。大二阶段,职业意识强化。可邀请一些优秀校友和企业成功人士进行就业知识分享交流会,定期组织社会实践等。大三阶段,打好就业提前量。这个阶段应教导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和法律法规,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大四阶段,就业跟踪指导。此阶段的学生大部分处于实习或试用期,情绪和心理状态波动较大,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沟通和指导。

第三,建立就业心理咨询室。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和家庭都极其关注的问题,有了心理咨询室的存在,大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出现茫然无措、情绪焦躁、压力爆发等心理问题后,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和帮助,或者在对就业方面有疑惑的可以得到较好的解答。[4]

(三)家庭和个人方面

从家庭角度出发,首先,家长要营造好良好的家庭氛围,保持家庭关系的和睦发展,主动承担教育的责任,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发展。其次,家庭成员要发挥积极的鼓励作用,调整好自身的心态,尊重孩子的选择,多多理解和包容当代学生的就业心理和就业压力,以朋友和经验者的角色与孩子多沟通交流。最后,配合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正确看待学习和工作的关系,给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出发,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结合多方面因素考虑自身实际需要,“慢就业”对自己来说到底是阻碍人生道路还是緩和矛盾促进更好发展,选择一定要慎重。其次,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多方面的技能,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体制下占有一席之地。最后,明确自身的职业生涯目标,找准定位。要明白“慢就业”不是每个人都适用的,不能无限的慢下去。正确认识和评价自身的个性、才能、爱好和优缺点等,进行准确的职业目标定位,以便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人格,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三、结语

“慢就业”现象的出现和蔓延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调查数据显示,22.53%的学生支持这一现象,30.86%的学生反对,有近半数的学生保持中立。可见,争议的存在是必然的,但我们不能轻易地抨击和打压,而应该学会科学的应对,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积极作用,帮助“慢就业”人群更好的适应社会,帮助社会更好的接纳“慢就业”现象。

参考文献:

[1]陈贺.“慢就业”背后的玄机[J].就业与保障,2015(8).

[2]陈树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成因探究与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1).

[3]刘秀芬,孙月发.沧州大学生“慢就业”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7(2).

[4]武蕾.“慢就业”现状分析及解决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6(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慢就业毕业影响因素
我们今天毕业了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毕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