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生态文明 推进美丽山水城建设

2017-09-29谭小花

青年时代 2017年24期
关键词:城市管理生态文明

谭小花

摘 要:“高新九龙坡、美丽山水城”是九龙坡区按照全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求,结合九龙坡区实际发展状况所确定的未来战略定位。一座完美的城市,应兼具宜业、宜居两者,两者相辅相成,宜居是宜业的前提基础,宜业是宜居的基础环境保障,二者缺一不可,由此,加快建设美丽山水城迫在眉睫。

关键词:生态文明;加快建设;城市管理

一、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提升城市整体品质

(一)大力实施城市靓区战略,巩固提升人居生活环境

目前很多区域比如石坪桥正街还存在着大量脏乱差,夜市不规范,牛皮癣、骑门摊、“两违”、老旧社区环境恶劣等现象,针对这些种种乱象,加大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保障城管执法与清扫保洁下沉镇街,扎实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治理,整治老旧社区、背街小巷项目,夜市,违法建筑、违法用地等有损城市面貌的现象。严格遵循“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头”的总体原则,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城建规划工作思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的原则,落实建设管理各项工作措施,实现城市“绿、洁、畅、亮、美”,着力提升人居生活环境。

(二)大力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强化资源共享

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部门信息封锁、信息资源使用效率不高、缺乏统一信息资源协调机构等薄弱环节,制约了政府的社会服务效率、协同管理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通过建立智能化大数据中心,存储城市管理中产生的海量数据信息,并与其他部门的智能化数据中心联通,根据不同权限编辑和查询地理基础信息、地理编码信息、城市管理部件事件信息、监督信息等,将可实现协同办公、信息同步、信息交换。

二、加强生态环境和生态保护,发展特色效益产业

为切实深入贯彻落实“东城再造提质、西城开发提速”发展战略,推动西部城乡经济共融共进、城乡建管衔接共生、城乡居民幸福共享、城乡环境和谐共存的城乡统筹发展,必须按照区上定位,加强生态环境和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缩小东城西城差距。

(一)进一步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

以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手段,促进生态农业“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确保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协调发展。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真正实现产加销协调发展,可以形成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大力发展都市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发展精深加工,来提高农产品加工流通效率;通过发展“企业+农户”“企业+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方式,来加强产地市场体系建设;通过发展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农产品流通业态,来让农民更快更多地分享产业链延伸带来的增值收益。二是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根据各地农产品生产流通特点,合理规划一批国家级产地市场、区域性产地市场和农村田头市场。健全农产品市场调控手段,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合理引导农户生产经营行为,促进市场平稳运行,避免大起大落。三是进一步开发农业多种功能。适应城乡居民对农业休闲文化娱乐的需求,深入挖掘农业的生态涵养、观光休闲、科学普及、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海洋农业、沙漠农业、社区农业、阳台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着力推进三产融合。

(二)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为着力点,促进“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向“低投入、高效率、低污染”的转变,确保农业保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就要通过科技、人力和资本的集约化投入,提高农业资源的生产率,大幅缓解水土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瓶颈对农业增长的约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严格控制外来污染源。遏制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严格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确保工业企业连续达标排放。二是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增加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完善农村环境监测网络,开展农村污染处理设施、畜禽粪便资源化设备等补贴试点,支持开展种养业经营主体培训。三是强化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农业排污标准、环保标准和处罚细则,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环保法制意识。明确监督部门及其职能,切实执行环保法律法规。

三、提升公民“綠色”生态意识,营造全民共建美丽山水城氛围

(一)加强公民生态意识教育

培养公民的生态意识是公民素质养成的重要内容。对自然生态“尊重的教育”和生态保护“责任的教育”,是公民人格养成教育的基本任务。生态意识教育的全民化,是指生态教育应普及到每个公民;举办环保“进学校”、“进社区街道”、“上宣传栏”、生态文明大讲堂等专题教育活动,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节约意识的培养从孩子做起,从成年人的榜样、模范做起。还可以通过“绿色志愿者”、义工等志愿活动大力宣传生态意识。

(二)培养公民的生态消费意识

生态化的生活方式是公民生态意识养成的实践教育过程。这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育资源节约意识,杜绝野蛮开发、滥用和浪费自然资源。二是克服需求与消费的异化,让人类的现实需求与自然环境的承受力保持在均衡的状态;营造生态消费的文化氛围,优化消费环境,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使公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趋于生态化、科学化、健康化,减少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等无度消费。重要的是,将人们的追求引导到精神文化的创造与需求上,通过精神文化的交往与体验,获得生活的幸福感,消除仅追求奢华的物质消费获得快乐的狭隘状态,养成绿色的生活方式。

(三)拓展公民生态意识教育传播渠道

一方面,理论工作者需深化对生态问题的研究,从多视角审视人、社会与生态的关系,为公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生态教育工作者应努力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或形式,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增强公众生态意识,促进生态意识教育的广泛传播,着力营造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市管理生态文明
唐山市中心区城市综合执法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市管理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
论“清单式管理”:现代治理改革重要标志之一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数字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