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与逻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道路

2017-09-29张卓

青年时代 2017年24期
关键词:发展道路四位一体马克思主义

张卓

摘 要:构建幸福中国是当代中国需要解决的“难题”。走好中国道路,破解“中国难题”,需坚持“四位一体”,即认清我国“实际”,发展生产力,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依靠人民群众,它们宛如大厦之四柱,共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式发展道路的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难题;四位一体;发展道路

一、破解“中国难题”的关键:认清最大的“实际”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一方面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走向消亡的命运,另一方面也设想过未来社会发展需经过的阶段。按马克思的假设,未来社会需经历“三大阶段”才可能达到社会主义。依据当时西方社会的发展状况,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考察了未来社会可能需要经历的阶段,他们认为东方落后国家也许可以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转入社会主义,但没指明走到社会主义需要经过哪些阶段。在资本主义处于上升的时代里,社会主义还没有被提到实践的高度,所以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猜想不过是天才性的预想。

列宁是被称作引出“社会主义”概念的第一人,他指出社会主义只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而已,在这个阶段上,支配社会发展的生产资料为公共占有,‘共产主义可以使用,只是还不是彻底的共产主义。在巩固了新型的革命政权后,俄共(布)便面临着崭新的课题,即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列宁对俄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情况进行了再研究,并得出俄国的社会主义是“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的结论,他尽管设想社会主义社会需经历一定的阶段,并论述了其基本特征,但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在他逝世时也没有跳出原有所描述的社会主义框架。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做了基本正确的分析,但没落实好,特别是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挫折后,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的论断,毫无疑问,其思想是深刻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从我国的当前所处的阶段出发,建设富有特色中国式的现代化。在经历两代人的艰苦探索后,党终于找到了破解“中国难题”之关键,即中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就是中国最大的“实际”。生产力不发达是阻碍我国社会发展的绊脚石,若要踢开道路上的绊脚石,就必须有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破天荒的;它是依据我国最大的“实际”而做出的精确判断,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

二、解决“中国难题”的钥匙:生产力是命脉

自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之始,马克思一贯注重生产力在人类历史中的非常作用和显著地位。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基本观点,领导人民成功地在落后国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社会,并指出无产阶级在获取了国家政权以后,最根本的任务是增加生产力。然而,科学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苏联建设了许多年,也没有彻底搞明白。随着“斯大林模式”被刻板下来,苏联便越来越“僵化”了。

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才能使人民得到真正的解放?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政党是否对人民有益,主要看它对生产力是解放的还是束缚的。贫穷不是马克思主义,落后亦不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苏联会发生“颜色革命”?主要是因为经济上不去,人民的生活水平上不去。因此,发展生产力是第一位的问题。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子。“现在虽然说我们也搞了社会主义,但是事实上是不够格”,科学社会主义是注重生产力的。解决“中国难题”,关键是发展生产力。“改革”和“开放”如车之双轴协力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改革是场暗流涌动、悄无声息的革命,改革是为了摧毁阻碍发展生产力增量的障碍,摆脱不发达的困境。改革需要革去某些具体制度、环节上存在的不合理成分,进而把社会主义成功地推向前进。改革是系统性的、全面性的工作,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任务之艰,是空前的。改革需要勇气,但更需要定力和方向。

资本主义对人类文明是有贡献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主张学习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内的人类一切优秀成果,但总的来说,理论和实践上是脱节的。在南下广州时,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若要取得长足发展,务必大胆地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优秀成果。中国式的发展,绝不能脱离开放的世界。改革为了摆脱不发达的窘境,开放也是为了激活生产力的命脉。

三、破解“中国难题”的领路人:中国共产党

重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无产阶级若要维护好、发展好自身及人民大众的利益,就必须有自己的组织系统。建国之初,党的任务是要成为领导与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因指导思想上的失误,结果出现了偏差。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富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命题,要求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同党的路线和任务相联系。历史证明:办好人民的事业离不开中国共产党。

破解历史难题,办好中国事情,需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任何时候,不相信党的领导,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的自由化思想都是不得人心的。世情在变,国情在动,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政党,提高党统筹大局、宏观决策的能力,是解决“中国难题”不可回避的问题。党抓住了中国最大的“实际”,拿住了发展生产力这一最关键的棋子,并最大程度的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又一次证明:党的坚强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保障。

四、解答“中国难题”的力量之源:人民群众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的事业最终还是由人民来完成。中国共产党一直视人民群众为历史的推动者和创造者,坚信人民群众是解放自身的主人。

我国社会主義社会的发展逐渐发生着质变,但作为法宝的统一战线,它不但不可以被削弱,而应该加强。破解“中国难题”,需要最大限度地集中民智,发挥民力,一旦智慧和力量被唤发出来,便会变成不竭的力量。在新的历史阶段,党依据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和政党的现状,建立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这个战线的目的只有一个,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的。中国共产党是统一战线的掌舵人,始终站历史最前沿,凝心聚力,推动中国化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五、小结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摒弃思维定式,打破传统模式,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找到的新路子。中国人民坚持以认清中国最大“实际”为依据,以发展生产力核心,以依靠人民群众为根本,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与时俱进,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2]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3]邓小平文选,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道路四位一体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俄罗斯职业体育发展再思考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简约化的发展道路
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几点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