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9-29李达军

青年时代 2017年24期
关键词:家风领导干部

李达军

家风又叫门风,是调整和维系家庭成员间情感交流和利益分配的道德行为规范。家风涵育主要依托家庭教育,即通过家庭成员间的言传身教和相互影响,把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传递给所有家庭成员,使其行为合于社会的道德要求。从古至今,家风建设与廉政如影随形,不可分离。春秋时宋国的上卿正考父作为四朝元老恭俭从政,为教导子孙廉洁自律,特意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文:“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这种谦卑为官的态度与当下一些官员飞扬跋扈的官僚习气形成鲜明对比。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因此,在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政建设体制机制中,家风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有廉政反腐机制中关于领导干部家属及其身边工作人员管理的相关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由于现行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在行使公权时缺乏相应的监管,部分领导干部心存侥幸,顶风作案,导致腐败现象有进一步扩散和蔓延的可能。目前的党规党纪重点在规制和约束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内的工作,而对如何规范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交往以及领导干部的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所作所为仍然显得“失之过宽”、“失之过软”,对于领导干部的家庭情况缺乏相应的考核指标,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寻租难以监管甚至疏于监管,相关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二,一些党员干部对于直接针对自己的腐蚀行为比较警觉,但对于针对家属尤其是配偶和子女的腐蚀行为往往疏于防范,廉政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的廉政风险,不单单来自专门针对自身的金钱和美色诱惑,还应该包括针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廉政腐蚀,俗话说得好,“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古人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莫用三爷,废职亡家。‘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由此中纪委领导指出,领导干部的“后院”,是值得重视的反腐阵地。“后院起火”无疑与家风不正有瓜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疑,先有齐家,才有治国平天下之说。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有一些党员受到陈旧的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对于家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度不够,不能够按照廉洁准则要求自己的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廉政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在面对利益时忘记廉政原则和党规党纪,为了家属贪图享乐和荣华富贵而忘记法律与纪律,丧失原则,缺乏坚定的立场。还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在家属的贪污受贿上故意装作不知情甚至充当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保护伞,廉洁从政意识不强。

第三,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涉及自己亲友的违法犯罪问题时碍于情面下不了狠手,客观上导致了廉政风险加大。一些犯罪分子为了自己的不法利益喜欢走“曲线救国”的路子,通过腐蚀领导干部的亲朋好友或者身边工作人员来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有些领导干部经受不住这种蛊惑,往往容易在亲属关系问题上犯错误。党员干部的家风如何直接关系到自己是否敢于坚持公道正义和廉洁从政,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交友选择事关自己的廉洁立场,交友不慎也容易导致党员干部在廉政上出问题。一些犯罪分子通过领导干部的亲属和朋友搭桥来达到接近党员干部的目的,这些领导干部在亲戚朋友的反复劝说、威逼利诱下往往难以抵挡诱惑、立场摇摆,一些党员干部的心理防线受这些亲属关系的影响逐渐瓦解,导致腐败现象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二、领导干部家风问题原因解读

目前我国的家风传承对领导干部能否廉洁从政有着巨大影响,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积极应对。要建设优良家风,必须对导致这些家风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一)社会转型阻断家风传承

“社会转型是指在特定的国际环境中,由某种非市场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变,用当代发展理论的术语来说就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过渡。”在转型过程中,包括人员流动、居住结构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社会因素都会发生巨大改变,这些改变正是导致目前家风建设出现问题的主要社会根源。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征日益凸显,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多,人口呈现出自西向东常态化的流动趋势。许多家庭父母与子女之间、家长与祖辈之间长期分散,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已成为目前我国社会的突出问题,传统家庭环境因人口的区域流动被打破,依托代际传承的家风被阻断。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镇规模日渐扩大,原本比邻而居的乡村居住结构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楼栋式的社区居住结构,这种居住结构邻里间交流甚少甚至互不认识,传统社会同祖同宗毗邻而居的家风传承被人为阻断,对于家风的建设也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成为社会成员崇尚的基本准则,伴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崇尚金钱、炫耀消费的行为屡见不鲜,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悄然发生改变。这些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必然会间接地影响到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整个社会家庭风气的变化。

(二)家庭结构变迁影响家风传承

传统家庭结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构建,家风传承也以父系血緣为基准对外扩散。受计划生育政策和城镇化的影响,由宗族血缘关系决定的传统家庭的地缘联系被逐渐瓦解,家庭结构呈现出小型化、核心化的趋势,如“20世纪50年代核心家庭占各类家庭总数的比重为50%左右, 20世纪70年代上升为58%, 1987年上升为71.3%,1990年上升为77.12%”。一方面,现代核心家庭仅由父母与子女构成,“2+1”的家庭结构成为当下中国家庭的主要形式,家庭规模的缩小导致现代家风的培育不再像传统家庭那样受重视,优良家风的传承也变得愈加困难,由于祖辈家庭成员的缺失,传统的优良家风往往无法得到继承。另一方面,受家庭变迁的影响,家庭的德育功能逐渐弱化,这是导致常见家风传承方式遭摈弃的重要因素。部分家庭父母言行不一致,如他们在教育子女诚实守信、孝敬长辈时,自己却在子女面前有撒谎、不赡养老人等行为,导致优良家风难以传承。家长对家庭德育方式的忽视,尤其是对言传身教和立家训、树家规、写家书等家风传承方式的忽视,最终导致传统优良家风难以延续。endprint

(三)文化链条断裂隔断家风传承

除社會转型和家庭结构变迁外,自近代以来所开展的各种反封建活动或多或少也造成了目前优良家风传承的内容、形式等被忽视。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在反对传统封建腐朽文化的过程中,蕴含在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也玉石俱焚。传统家族在发挥团结宗族、教育后代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充当过压迫穷苦大众、组织族姓斗争的消极角色。伴随着家族被削弱,家训家规等传统家风形式也逐渐走向消亡。以新文化运动为例,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发起反对八股文、提倡白话文的“文学革命”的同时,又主张进行“反对以家族为本位的旧伦理,倡导个性发展的新道德”的“道德革命”,这就导致在消解愚昧的家族本位思想的同时,传统优秀家风赖以生存的土壤被根本解构,在反对封建“愚孝”等思想的同时,也会对“孝老养亲”等优良家风内容造成客观上的忽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家庭生活方式相较于过去有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尊老爱幼”、“耕读传家”等优良家风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新的民主、平等、法治、独立等家风元素又未能加以及时总结和提炼,从而导致家风文化链条断裂,家风传承被隔断。

三、以优良家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应当从家庭、社会、制度三个维度入手,筑牢廉洁家风堤坝,厚植廉洁家风根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问题。

(一)立规明矩,严管厚爱,涵养家风

《礼记.大学》载:“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前提,所谓“齐家”,就是要用家法、家规、家训、家书等家风手段来涵养、教育、管理家庭成员,具体来说,家风涵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家长要带头做好表率。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在家庭内部就是家规的和家风的具体表现。要想涵养优良家风,领导干部就必须带头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把坚守法纪底线和追求高尚道德有机结合起来,为亲家属配偶和身边工作人员树立道德榜样。二是家长要严明家庭规矩。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家庭内部亦是如此。领导干部对配偶子女有时难以实施刚性管理,需要借助家规家训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好的家规既要匡定边界,给所有家庭成员划定不可逾越的法纪和道德底线,又要切合实际,与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和家庭实际情况相关。三是要防微杜渐,严管厚爱。优良家风对家庭成员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在日常家庭生活和工作过程中,领导干部既要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不能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权谋取私利,又要坚持警钟长鸣,加强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廉洁教育,及时纠正身边工作人员之失,杜绝配偶子女之过,防微杜渐。

(二)强化传承,注重宣传,关注家风

2016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一要强化优良家风传承,把那些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基因的传统家风家训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重家教、树家风,营造家风好、民风淳、社风清的良好氛围。二要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与家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用老百姓的家事和有温度的案例强化家风教育,引导家庭成员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三要强化宣传激励引导,深入发掘和宣传家风建设的先进典型,广泛开展“廉内助”、“贤内助”、“和谐家庭”等评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氛围。

(三)真抓实干,全面覆盖,支撑家风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制度规章,才能真正确保领导干部家风清廉。具体来说,一要真抓实干,落到实处。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家庭财产定期申报、任职回避、配偶子女从业规定等制度,是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重要制度规范,只有把这些制度规范落到实处,抓细抓早,抓常抓实,才能真正守住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底线。二要盯住重点,强化执行。现行领导干部廉洁治家的制度规范表现为原则要求多、程序规定少,党内监督条主体比较分散,监督责任不够明晰,监督制度操作性和实效性不强。如何进一步完善具体执行监督的相关举措,强化制度规范的可操作性是确保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当务之急。对涉及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和家庭财产申报、配偶子女从业等重点内容,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加大对领导干部家庭事项核查结果的运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3(2)

[2]陈晏清.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28.

[3]张健,陈一筠.家庭与社会保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85.

[4]孙秀玲:干部家风不是家庭私事[N].大众日报,2015-03-01(1)

[5]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6(2)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风领导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