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容轩读印—汉代私印(下)

2017-09-29/杨

艺术品 2017年8期
关键词:汉印印面白文

文 /杨 勇

容轩读印—汉代私印(下)

文 /杨 勇

赵遂之印 汉代私印。纵22毫米,横22毫米。故宫博物院藏。

此印风格圆转朴厚,能于圆中见雅,朴中显静。笔画圆转而字法亦圆,但却不陷于流俗,关键在于“赵”字右边“肖”部的处理极为巧妙,转折处灵活圆转,整方印呈现出清朗婉转的气息。另外三个字的笔画以弧度柔美的曲线进行处理,可谓此印的亮点所在,既张力十足,也体现了此印的气势。在布局方面,印面安排匀称,略有块面的留红,如“之”字的上部留红,增加印面的厚重感。印中四字排布均匀,间距也较小,字与字之间形成了细小的十字通道。虽然是四字均分印面,但由于四字笔画多寡不同,整个印面也有了轻重变化。

韩众 汉代私印。纵14毫米,横14毫米。著录于《中国玺印篆刻全集·玺印·下》。

此印笔画处理十分活泼,富于张力;字形结体也独具匠心,“韩”字突出上部竖笔,“众”字突出下部的流畅修长,形成斜角呼应。四字印的斜角呼应通常是对角的两个字之间的呼应,此印为两字印,斜角呼只能通过两个字的局部笔画来实现,手法独特,故令人过目难忘。“汉铜印妙处不在斑驳,而在浑厚。”(赵之谦“何传洙印”印款)此印笔画颇为浑厚,笔画雄壮,特别是“众”字下部的处理,如排兵列阵,颇具雄夫当关的气势,也是这方印的亮点,为此印提足了精神。而且,这些安排没有刻意的感觉,而是信手拈来,天然浑成。

此印为汉代白文私印的代表作品,追求笔画平直劲挺的效果,能体现出书写的意态,各处气息流通,线条粗细自然过渡,如同提笔写字的提按一般,活泼生动,自然而有姿态。若以此印的线条和布局来训练细劲遒健的篆刻风格,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印线条处理方而不硬,挺而不险;在字形处理和章法布局方面,注意了对笔画多寡进行印面空间适当的调整分割,笔画较多的“郝”字独占一格,“武”“印”二字处理得比较平均,合占一格。“武”字的两处小曲笔,使整个印面活泼了许多。

赵安 汉代私印。纵22毫米,横22毫米。广州博物馆藏。此印为典型的汉代白文印,笔画简净,字形结构森严,线条之间的空间处理极为均匀,给人以平稳静穆的气息。“安”字纵向的线条极多,直线与曲线相结合,整个字既活泼又不失规整。“赵”字“走”部的方折处理与“肖”部的圆转处理既有对比关系,也十分协调融洽。此外,“赵”字右边的残破是本印的亮点,活跃了印面沉闷的气氛,也使得整个印面的空间感非常强。虽然并非作者刻意进行了破边处理,但确实破边之后取得了更好的效果,这或许就是时间施以此印的鬼斧神工吧。

杨长卿 汉代私印。纵26毫米,横11.5毫米。

此印为汉代朱文长方形私印,笔画虽然较细,但细腻停匀。“杨”“长”“卿”三字占印面的空间由上至下依次减少,三字笔画以平直线条为主,以圆曲线为辅,协调变化,耐人寻味。“杨”字中“昜”的转折处较方,平直线与斜线的运用十分恰当。“长”字的上半部中竖线向右下倾斜,打破了整个字的平淡,增加了趣味。“卿”字采取了扁方形,转折方中带圆,饱含劲力。此印印边略粗于正文,上下均略有残破,这两处细微的残破对于印文具有调节作用,即避免了印文过于细腻而使整方印陷于柔媚。

苏冰私印 汉代玉质私印。纵22.5毫米,横22毫米。上海博物馆藏。

作为白文私印,此印的笔画追求匀净劲挺的效果,如铁线银钩,线条并不粗壮,而是细劲平直,这样能体现出书写和刻凿的意态。此印的布局也颇具特点,随字形的繁简而随形布势。“苏”字极大,将空间撑开;“冰”字极扁小,字形用隶书的风格,以平直为主。“私”字右部的处理三角形造型,笔画的搭接自然圆融,很好体现了书写与刻制的完美结合。整个印面的布局以匀整为特点,疏密得当,代表了工稳平整一路风格,线条的处理富有张力,印文的大小一任自然。特别是“冰”字的处理和“私”字右部的处理,在整个印面中颇具特点。

单次君印 汉代私印。纵16毫米,横16毫米。

此印为汉代典型的朱白文交融印,而且是斜角对称,其中“单”“印”二字为白文,字形大而宽,“次”“君”两字为朱文,字形小而窄。朱文易从印面突显出来,使得整个印面显得活泼而不沉闷。此印朱白文结合在一起而不失协调,主要是篆法上的统一带来的效果。整个印文的线条多用方笔,平直端稳,遒劲方健,也颇具特点。同时,作者充分考虑到线条粗细对印面的影响,留白与留红处理得很好,朱文部分文字线条稍细,以增加留白,使得印面空灵;白文部分,留红均匀,线条较粗,以显出白文的厚重。此外,此印边框有数处残损,使印的外围虚虚实实,亦颇可玩味。

总之,语文学科素养的落地离不开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手段。若是离开了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侯志 汉代玉质私印。纵24毫米,横24毫米。

此方汉代鸟虫篆白文印既具有浓厚的装饰意味,又显得十分端庄。印文一左一右两个字,均匀排列,笔画细劲而婉转,结构布局十分均匀,风格细腻工整。作者将意味浓厚的鸟虫装饰曲线与少量横竖直线配合得十分和谐,而且装饰线较为夸张突出,特别是“志”字的“心”部,盘曲缠绕,具有繁复装饰之美。作者将丰富的装饰性特点与缪篆字形和谐地融为一体,自然而协调。在结构上,“志”字一分为二,如同两个字,既分又合,有合有分,而且和右边的“侯”字配合默契,整体给人以既平和妥帖,又浪漫自然的风格。

汉代吉语印也属于汉私印之一种,从功用上看,吉语印更偏重于祈福和装饰之用,凭信作用已明显淡化。吉语印的形式更为活泼,形状有方、圆、菱形、长方形等,文字少则一两字,多则数十字,下面就几方汉代吉语印作简要解析。

和福 汉代玉质吉语印。纵23毫米,横23毫米。

此印笔画劲挺且富有张力,如玉箸一般,笔画的搭接自然圆融,极见功力和情趣。印面的布白以匀整为基调,不仅笔画自身均匀,而且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空间分割也极为均匀。此印的对比主要体现在方笔与圆笔方面,如“福”字“示”字旁的直线与右旁的圆笔、“和”字左偏旁的圆笔与右旁的方笔均形成对比,这两组对比使此印具有了变化,但整体又协调自然。清陈介祺在《苏氏纂集集古印谱》中曰:“刻印以得古人用笔之法为最难,知用笔矣又往往难于浑成,盖以朴茂之神达雄秀之气,非精心贯注动与古会未易造此真境。”此印乃汉代白文印中工稳平整一路风格的代表作,是学习篆刻者必临习揣摹之作。

巨蔡千万 汉代铜质吉语印。纵44.5毫米,横20毫米。现藏上海博物馆,著录于《上海博物馆藏印选》。

此印形体略大而不设边框,且字法上屈曲盘绕,笔势圆转流畅,有鸟虫篆的特点。清代冯承辉《印学管见》曰:“运刀不难有锋芒,难于光洁中仍有锋芒;竖画不难于直,难于似直而曲,似曲而直。此种种妙法,唯汉印有之。”此印以横势为主,印面上横画间距匀整,朱文笔画极细劲婉转。此印四字,每个字中曲线与直线的对比处理十分融洽,如“蔡”中的“示”部两长横对于整方印的调节作用,“千”“万”两字竖画相连,增强了整体感。此印没有边框,上下边框分别借用了“巨”字的第一笔和“万”字的最后一笔,整方印浑然一体。

延年益寿与天毋极 汉代吉语印。纵18毫米,横18毫米。

此印为汉代朱文多字印,这样的多字印汉代比较少见。由于字数较多,且字形本身有繁有简,再通过字与字之间的参差错位,使整方印在布局上颇富于变化。印面上每个字的笔画刻得都比较均匀,粗细一致,和谐疏朗。此印最大的特点在于线条的婉转和布局的随形布势,部件之间穿插灵活。如上排的“益”字纵向上极力压缩,“与”字极尽修长之状;下排的“寿”字不惜作拆分状,极力呈纵势,整方印参差错落之美跃然眼前。印面中的五个字及边框均有残损,断断续续,有迟涩之感,不仅篆刻,篆隶书的创作中亦可借鉴。

日利十千万 汉代吉语印。纵23.5毫米,横13毫米。

此朱文印风格朴茂,最突出的特点是线条方整浑厚而又不失遒劲。在整个印面处理上,“利”字的笔画有意加重,与其余的四字形成鲜明对比。此印文字造型呈扁方状,“利”字的中宫稍显疏松,但整个印面却十分紧凑,整体布局均匀稳定,线条处理得也有一定的张力,苍茫之中不失工稳。此印的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对多笔画字与少笔画字的合理布局。“千”“万”两字笔画较少,笔画连接作整体处理,“十”字笔画最少且极力压缩竖画,显得印面中心颇为疏朗,也为其他四字字腾出空间。此外,边框的处理上,与印面整体朴拙的风格十分协调。

学习和研究篆刻,汉印是绕不过的一座山峰。明代甘旸《印章集说》:“如诗之宗唐,字之宗晋,谓得其正也。印如宗汉,则不失其正也。”汉印在篆刻史上的地位,就如同魏晋书法在书法史上的地位,虽然不是源头,但却具有为后世“立法”的性质,是制定规则的。学习汉印的规范和程式,是后世每一位成功印人的必修课。就明清以来大多数有成就的篆刻家而言,“印宗秦汉”是他们的共同遵循的宗旨。大量的明清印人以汉印的风格典范作为其篆刻创作的审美追求,从而确定了汉印风格在篆刻艺术中的正统地位。“学印不宗秦汉,非俗即诬”(清代周铭《赖古堂印谱·小引》)。大多数有成就的篆刻家都曾以临摹汉印作为篆刻入门的途径,流派印的创新,也往往是从汉印作品中得到启示。汉印的典范意义,即如清代印人巴慰祖所言:“印章之祖秦汉,如寻山之有昆仑,问水之有星宿海也。”(《四香堂摹印·自序》)

其实,“印宗秦汉”艺术主张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元代吾丘衍和赵孟,二人目睹宋元印风凋蔽,开始对于汉印的艺术价值及对篆刻的意义做了探讨。后世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大都由此导源。如明代祝世禄《梁千秋印隽》序:“印章之作,其年尚矣。盛于秦而工于汉,其法平方正直,删繁益简,以通其宜,匠心运妙为千秋典型;……家摹人范,以汉为师。”清代探花王文治在《铜鼓书堂藏印·序》中写道:“夫汉印之古朴,与晋书之姿媚相提而论,似乎不伦,然其精神发见之处,未尝有殊。”汉印的整体气息端庄而平和,既有庄严雍容的气派,又给人以宁静稳定的感觉,并于凝重中展现出博大恢宏的气格,这是汉印风格的精髓所在。明清以来的文人篆刻史表明,汉代印章建立的规范和程式影响深远,汉印如同一座永远开采不完的宝藏,一直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和探究下去。

责编/杨元元

(本文作者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

猜你喜欢

汉印印面白文
传统陶印制作技艺及其应用研究
热烫印技术在汽车内外饰件中的设计要求
怎样临摹汉印
临摹汉印的方法
临摹汉印的目的
李大蒙访谈之汉印临摹
哈尼族“老关工”白文达二三事
十个骨灰盒
怪僻的游客
选篆与用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