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伦教仕版城隍诞
2017-09-29文图尤彬志白宪波
文图/尤彬志 白宪波
顺德伦教仕版城隍诞
文图/尤彬志 白宪波
城隍,传说中的地方保护神,等级与管治范围都比起一般的乡村土地神大得多,所以古代一般县级以上城市才有城隍庙,但在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仕版村的城隍庙却位于仕版村内,实属少见。
仕版城隍庙是顺德著名神庙之一,与德庆悦城龙母庙、广州黄埔波罗庙并称“广东三大庙”。此城隍庙始建于明成化年间(一说始建于宋代),历经清顺治、嘉庆、道光、光绪,以及1984、1995多次重修、重建,今天我们看到的仕版城隍庙是1984年重建,1995年重修的。每年的农历四月中,这里都会举行热闹非凡的城隍诞!附近城镇的信众都会涌到城隍庙上香祈福,场面壮观!
传说的城隍诞为五月十三,在明代定五月十一日为城隍诞正日;安徽安庆城隍诞为五月十五;河南归德城隍诞为五月廿八;湖北荆门城隍诞为九月初九;浙江会稽城隍诞为九月十二;广州城隍诞为七月廿四;而顺德伦教仕版城隍诞为四月十二至十五日(正日是四月十三),仕版城隍在这点上也是相当与众不同。
先有天后宫,后有城隍庙
相传,伦教仕版城隍庙最初并不叫城隍庙,而是叫天后宫。关于城隍庙得名,一段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流传至今。清顺治初年,伦教仕版村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瘟疫,人畜深受其害。当时距仕版村不远的鸡洲村有一座颇具灵验的城隍庙,仕版村民在百求无望后,便派代表到鸡洲村去请城隍来仕版驱除瘟疫。
参拜城隍
城隍在仕版村巡游完毕路过当时的天后宫时,突然大雨倾盆、急如爆豆,人们只好将城隍暂时安置在天后宫内避雨。可是当雨过天晴,人们想将城隍抬起时,却怎么也抬不起来。人们一致认为城隍不肯走了,从此城隍便安置在了天后宫内,形成了城隍、天后、六祖济济一堂、共享香火的格局。由于城隍驱除瘟疫有功,为了表达对城隍的感激之情,村民们对天后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修,并将该神庙改名为“城隍庙”。从此仕版城隍庙香火不断、信众日盛,城隍也成了仕版村乃至周边地区最主要的神祇之一。
每年的阴历四月十二至十五日(正日是四月十三),是仕版城隍庙最重要的日子,在此期间会有多达十余万人齐聚仕版城隍庙,参加每年一度的“城隍诞”活动,近者来自顺德、番禺、广州,远者来自香港、澳门,乃至南洋,可谓场面壮观、络绎不绝。
城隍出巡,祈求福佑
在农历四月十二这天,城隍诞的庆祝活动正式开始,当天早上9时左右,便是城隍出巡开始,城隍出巡是在近年才恢复的民俗,如果这天伦教仕版村有下雨,就是所谓的“洗街雨”,被视作城隍出巡的“前奏”。出巡队伍先是龙狮打头阵,然后分别是三面写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城隍庙的黄旗尾随,扛起的人还带着锣,三步一锣,三位代天宣法的法师紧跟其后,一众后生提着灯笼跟在后,接下来就是仪仗,然后才是八壮汉抬着城隍爷出巡,后面跟着大批男女老少信众。
城隍爷出巡是村中大事,没有尾随出巡队伍的信众就在村中夹道欢迎,更有信众在家门口摆好贡品,将城隍爷请到自家新宅,祈求城隍爷保佑家宅平安。
城隍诞特有“擎香回家”
仕版城隍诞期间,除了出巡,举办的活动主要有参拜神祇、擎香回家(或带“符”回家)、演大戏、烧水衣(在河边拜祭水鬼,放点好的油灯入河涌,但现已渐渐消亡,变成龙舟竞渡)、烧炮、围餐、花灯竞投等。
城隍诞期间,城隍庙前的河涌出现船只如麻、延绵数里的奇观。岸上更是人潮汹涌、热闹非凡,随着人流的不断汇聚,城隍庙门前逐渐形成墟市,各种小吃水果、香烛供品应有尽有。
“擎香回家”是仕版城隍诞特有的民俗之一,许多信众在参拜完神祇后,都习惯地将一根点燃的大香带回家,这根大香一般拇指粗细,长约数尺,因为带有敬畏之心并防止伤及他人,人们普遍都是“擎”着香回家的。陆上人家把香插在家中的神台之上,水上人家则把香插在船头,插香时人们会双手擎香在神台前或船头拜三拜,以示敬畏,然后再插香。据传,这样就是把城隍请回家了,既可镇宅辟邪,又可保佑家人平安吉祥。
擎香回家
有些路途特别遥远的信众不便将点燃的大香带回家,便采用另一种形式——带“符”回家,来达到将城隍请回家的目的。所谓带“符”回家就是带着盖有仕版城隍庙印记的符咒回家,符咒是一张印着咒语及神像的红纸,相传只要红纸上盖了城隍大印,就会得到城隍的扶持。解放前,许多穷苦人家连红纸都买不起,于是便将印记印在随身穿戴的衣物上,相传穿上这些带有仕版城隍庙印记的衣物,可以消灾免病,于是人们纷纷效仿,甚至形成景观。据传,解放后仕版城隍庙尚存清道光年间所制大印两枚,一为玉印,一为青铜印,它们均在后来的文革期间丢失,甚是可惜!
“城隍请戏”的传说
演大戏,即粤剧表演是顺德许多神诞活动的必备节目之一。城隍诞期间的粤剧表演,从十二日晚开始到十五日晚结束,共计三天四夜,通宵达旦。关于伦教仕版城隍诞的粤剧表演,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一年,一位白发老者请来搭棚师傅,在庙前的空地上在搭建了一个戏台。戏台搭好后,工头找庙祝讨要工钱,可是庙祝和村内的乡绅都不知道搭台演戏的事,甚至不认识那个白发老者,一时间大家都被弄糊涂了。工头来到庙内向城隍禀明缘由,谁知人们竟在神坛上发现白银百余两,一数恰好与搭棚的原料费和人工费数目一致,于是人们认为那个白发老人就是城隍的化身,城隍自己请来了搭棚师傅。戏台搭好后,戏班也来了,从此搭台演戏成为伦教仕版城隍诞的必备节目,它既为信众提供了一个娱神娱己的好去处,又增添了仕版城隍诞的节日气氛,可谓一举两得。值得一提的是,伦教仕版城隍诞的粤剧表演有一个传统延续至今,那就是开场剧目一定是《八仙贺寿》,以示为城隍贺寿。
城隍请戏,可以说是相当具有顺德特色的传说,突出了当地粤剧风行,祭神必要看戏的民俗传统,就连神仙也无法免俗。
从上到下:点香、祈福、巡游中的城隍神銮、恭迎神銮回宫
抢花炮、聚围餐、竞花灯
四月十五日,是城隍诞举行烧炮活动的日子,随着炮竹响起,神诞活动达到高潮。高高的爆棚下,人山人海,人们聚在一起争着抢炮,好不热闹。炮竹分丁、财、贵、福、寿等数十种,凡是碰到炮或抢到炮的人都会大富大贵,不是财运亨通就是吉祥平安。
城隍诞期间,人们共举行两次围餐,分别是城隍诞的第一日晚和最后一日的晚上,即阴历十二日晚和阴历十五日晚。第一次围餐期间,人们会同时举行花灯竞投活动。因为顺德话“灯”和“丁”的发音很相似,故人们普遍认为灯是吉祥的象征,寓意非凡。为此,神诞活动的组织者们专门准备了各式各样、寓意吉祥的花灯,供信众竞投。花灯竞投一般采用“价高者得”的原则,寓意有“一帆风顺”、“人丁兴旺”、“财源广进”、“丁财两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