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双导师制”模式的探索

2017-09-28陈永富尹尚军朱秋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2期
关键词:双导师制导师制本科生

陈永富+尹尚军+朱秋华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双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就“双导师制”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导师遴选机制、评价激励制度、交流沟通平台等方面的建设作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自14世纪创办牛津大学新学院的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建立导师制以来[1],1937年,英国学者林迈可受聘为燕京大学经济学导师,创办了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2],竺可祯为校长的浙江大学在一年级也开始进行导师制试验[3],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20世纪90年代开始,湘潭大学、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等高校开始在本科生的教育中实施导师制[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作为占全国本科院校总数90%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处于研究型大学培养精英人才和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间地带”,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人才培养模式既不能照搬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也不能照抄技能型,要以知识与技能的应用为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上,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专家共同成为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为学生的专业思想、学习积极性、成才目标等的养成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规划,解答学习、生活、思想中的困惑和矛盾,协助完成学业与掌握专业技能,引导其参与教师与企业的科研活动,培养学术能力,建立“双导师制”成为必然要求。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有170多所各层次、各类型的高校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5]。

在多年的实践中,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如流于形式、定位模糊、缺少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等诸多问题,建立适合学生成才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刻不容缓。浙江万里学院作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1“双导师制”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

基本思路:在大学四年中,由中级以上职称的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导师组,在大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指导。其中,校内专业教师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学习目标的确立,具体体现为帮助学生制定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学业与思想解惑、参与科研活动、培养专业技能。企业专家主要承担学生的行业综合技能导师,侧重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培养实践技能训练。“双导师制”实行四年一贯制。

2实施措施

针对目前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构建了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是“双导师制”有利保障。

2.1确立导师遴选机制

选聘合适的、高素质的导师队伍是“双导师制”的决定性因素,需要明确导师的任职资格,一名合格的导师应具备四项基本条件,即热爱学生、熟悉教学规律、专业技术职务、有一定的技术专长。校内导师必须热爱学生、有责任心、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熟悉人才培养规律、有专业技能,治学严谨,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校外导师必须热爱教学、在企业工作五年以上、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且有时间指导学生。宁波市天衡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道飞博士被聘为客座教授、校企合作管理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宁波易中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周芳董事长、宁波立华植物提取技术有限公司周海滨高级工程师、宁波荣安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乐威高级工程师、宁波保税区欣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巫军高级工程师等企业行家为兼职导师,指导实训与专业见习。

2.2明确导师职责及要求

校内导师的职责主要体现在“专业指导、学业引导、科研辅导”等方面。通过专业指导,激发学生热爱专业、明确专业学习方向,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通过学业引导,低年级阶段帮助他们建立大学阶段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高年级学生注重培养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学生考研、出国留学、就业方向等提供指导。通过科研辅导,让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同时指导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岗位实训、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校外导师的职责主要负责向学生介绍专业与行业发展展趋势,通过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如专题讲座、实验实训指导等,帮助学生获得职业体验,掌握基本的行业操作技能,培养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

2.3健全双导师制的评价激励制度

合理有效的工作绩效评价激励制度,能充分调动导师工作的积极性,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导师工作绩效评价体系,采取学生评价(占50%)、导师自评(占25%)、领导评价(占25%)相结合的办法,评价方式实行盲操作,即导师不知道学生与领导的评价。其次,给予导师年度薪酬补贴,将校内导师的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工作年度考核条件之一,与职称评审挂钩。对于优秀的校外导师,在给予一定的薪酬外,可以聘为兼职教授,使其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肯定,激发承担到时的积极性。

2.4 搭建学生与导师交流沟通的平台

2.4.1 集中指导。一般在开学初与期末,集中校内外导师就专业方向、学年目标、课程学习、实验技能掌握等方面师生面对面进行交流。

2.4.2 个别辅导。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工具随时与学生交流,要求每一位导师至少每周有一次与学生通讯交流,每月有一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尽量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辅导。

2.4.3 积极动员、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了解并引导学生的思想动态。如与宁波立华植物提取技术有限公司开展《药用植物栽培与品种改良》研究,育种选育优良的白芍新品系并建立高效栽培新技术示范区推广应用。

2.4.4 举办学术讲座。每一位导师每年至少要举办一次学术讲座,通过学术讲座让学生了解学术方向,表达观点,加强专业领域内的交流与切磋。如邀请宁波荣安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乐威高级工程师作病毒性疫苗制备的讲座。

2.4.5 参与实践活动,通过认识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方式,导师与学生进一步接触,即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又增进师生感情,更能起到指导的作用。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到宁波市天衡制药有限公司、宁波易中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实习。

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有效、操作性强的“双导师制”的模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也促进所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會需要段。通过建立有效的导师制实施措施及评价激励机制,一定能促进“双导师制”健康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成.导师制:牛津和剑桥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1(8):46-47

[2]刘月秀.谭仕林,徐正春.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115-117

[3]傅建民.关于实行导师制之管见[J].武汉大学学报,1985(6):5-10

[4]贺香梅.高等教育应推行本科生导师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3(3 ) :90-92

[5]王鹤.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35):2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导师制导师制本科生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