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安全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2017-09-28王丽萍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2期
关键词:火灾教材语文

王丽萍

· 【中图分类号】G623.2

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掌握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是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的具体体现。只有具备丰富的安全知识、较强的安全防范能力、安全意识浓厚的人才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安全教育就是教师工作职责。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除了上好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认真开展靠安全活动以外,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小学生实施安全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享有“百科全书”的美誉,它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我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适时从小学语文教材中挖掘安全教育教材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

一、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材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救护能力。

在课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时时留意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传授给学生安全救护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救护能力。

在教学《司马光砸缸》有意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假山下的缸里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一同玩耍的小朋友怎么做的?谁的方法最好。”学生答道:司马光。同学门都为司马光临危不乱、机智果断地举石砸缸救人的行为称赞不已。我问道:“如果小朋友掉进的不是可以砸破的瓦缸而是水池什么的,那些大声哭喊找大人的小朋友的做法你觉得又怎么样?”同学们听后沉默不语。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声哭喊引起附近大人的注意或者找大人来救人才是有效的救人方法。我和学生由此总结到:如果我们不能自救时向其他人呼救是很有必要的。

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抓住“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身上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这两句话,设计了一个小问题“如果你们在平时遇到别人或自己身上着火应该怎么救?学生发表了许多自救和救护的有效办法。最后孩子们还办出了手抄报,有的学生将主题定为“如何在火灾中逃生”,有的图文并茂得给大家介绍灭火器的用法,还有的学生在网上查了各种火灾发生的原因,并教大家如何预防火灾的发生。

二、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语文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为了让学生养成关心生活的好习惯,我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就社会上出现的热点问题让孩子们展开讨论,甚至不惜作为话题作文,放在作文课上进行训练。这也为我提供了很多进行安全教育的机会。

在我国,中小学生的比例占全国总人口数的五分之一。据统计,每年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火灾、踩踏、食物中毒、校园暴力等意外死亡的平均每天大约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会有一个班的人数消失。当孩子们听到这个数字时无不瞠目结舌。我让孩子们分组调查生活中的隐患有哪些?值得高兴的是他们不仅仅找出了这些存在的安全隐患,而且还找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现在,班上有好多孩子会在家长要闯红灯时及时制止,每天去操场做操时他们也会乖乖的等楼梯上不拥堵时的再下。有一次,在楼梯上看到我们班的一个小女孩随手捡起了一个香蕉皮,我本以为是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问了才知道,原来她更担心有人踩到香蕉皮会从楼梯上滑倒。

三、寓教于乐,在小学语文综合活动中丰富安全教育文化。

语文综合性活动,孩子们都比较喜欢,语文老师除了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安全教育教材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渗透。比如,可以动员孩子们广泛阅读关于安全知识的书籍,积累安全知识,收集安全故事;可以组织孩子们办安全知识手抄报,组织安全知识竞赛;还可以鼓励他们创作安全知识儿歌、顺口溜、相声、小品、快板等。这样既寓教于乐,又丰富安全教育文化。总之,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安全教育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语文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为安全教育留一席之地,只有“安全教育,警钟长鸣”,才能杜绝安全隐患,让学生平安地学习,快乐地学习。

四、引导小学生走出求救的误区,当遇到危险时能选择最恰当的救护方式

我在教学“遇到危险怎样求救”的口语交际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当你遇到危重病人、火灾、抢劫等危急时刻怎么向别人求救?孩子们讨论得非常认真,他们的讨论结果是:可以拨打120、119、110报警求救并向他们说清楚基本情况和事发地点。我当即问到:“我们地处山区,条件较边远,120、119、110等救助电话一般都设在一个地区的中心城市里,等这些救助队伍赶来后已经于事无补。当我们在遇到险情到底该怎么求救?”孩子们听完我的话后觉得在我们的地域内遇到险情这样求救是不很科学的。大家再次通过激烈的讨论后达成了一个共识:在离救助中心较远的地方遇到了险情应当首先选择较近的医院、诊所、派出所、治安联防队等或者附近的有救护能力的私人电话求救;在没有通讯条件时遇到了险情要大声呼救得到别人的救助。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助,把危险降到最低限度后再作其他处理。

五、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尽量避免隐性安全隐患。

近年来,有很多校园伤亡事件,产生的原因都是孩子存在心理阴影。像著名的“马加爵”事件,和“校园投毒”事件。身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还肩负着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的重大使命。于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也侧重于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比如讲《落花生》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抓住“有用的人”几个字,展开讨论:“什么是有用的人?”、“如何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预防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在学习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时,我设计让孩子们用一块布蒙上眼睛绕教室一周,看看能否顺顺利利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结果他们没有一个可以顺利完成任务。再读课文時他们无不为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却能凭着自己的毅力战胜困难、刻苦学习的海伦·凯勒而叹服。他们从海伦凯勒身上学到了:要热爱生活、珍视生命,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要勇于和困难作斗争,要充满信心地去追求理想,终将会成为强者。诸如此类的教育,在此我不再一一列举。

总之,我们应该在完成语文教学的同时设法进行安全教育,让孩子们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力所能及的预防隐性安全问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火灾教材语文
教材精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我的语文书
离奇的火灾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