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农村生活资源 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2017-09-28贺玉莲
贺玉莲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农村学生作文能力,应从实际出发,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学生放开手脚,开放思维,自由表达、真实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应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旋律。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尝试着通过各种途径来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农村生活,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农村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农村教师;作文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是文章写作的源泉。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作文的素材,却不会去刻意的留意,更不会去细致地观察生活,对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写作文的时候无法下笔。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让那些催人泪下的、给人启迪的、催人奋进的、令人喜悦的发生在生活中的故事,通过学生的笔跃然纸上,使之成为一段佳话,一个道理,一种品质,一份真情,让学生融进生活,品读生活,感受生活,去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广博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作文的能力,才能把文章写得更充实、更准确、更优美。为此笔者在这些年的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提高生活阅历,让学生学会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东西。
写身边的人和事,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或帮妈妈做家务,干农活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把观察到的人物特征,及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如,很多同学都参加水稻收割,在作文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劳动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参加家里种菜,在给菜施肥、锄草、浇水等过程中你又学到了什么?最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学到了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的范围。
二、细心观察,写观察日记。
和同学们的聊天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喜欢养花种树,喜欢养一些小动物,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些观察日记,把他们在养花种树,和小动物的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
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培养出浓厚的写作兴趣来。
组织活动,让学生亲自做,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写作方法,再让学生自由写,学生耳闻目睹,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且平添了许多写作趣味。如在写《走进秋天》的习作前,就要开展寻找秋天的准备活动了,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去写生;会摄影的学生去照相;喜欢古诗的学生收集描写秋景的古诗、名篇,先让他们到野外欣赏一番宜人的秋色,以增加直接感受。接着结合《走进秋天》的语文活动课,让孩子们诵秋诗;话秋景;品秋韵,介绍《落叶图》、《秋到田野》、《秋到果园》等摄影、写生作品的含义,促进生活体验的内化。最后才进行《走进秋天》的写作活动,可谓“水到渠成”。这样,学生的习作就会充满着农村的生活气息,跳动着山水花鸟的脉搏,折射出淳朴自然的光辉。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中的树木花草、日出日落、山河田野、蔬菜瓜果等;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让学生觉得写作题材触手可及。让作文教学融入熟悉的生活,建立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作文教学体系,
四、让学生感受家乡的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气息,发现乡村的变化。
家乡新修的水泥路,新安装的有线电视,一栋栋别墅,房前屋后的瓜果飘香等;都会带给学生新奇的感觉。我指导学生进行家乡过去和现在的比较,从中发现自己家乡的变化,使写作的主题更加上升到更高的高度,写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景。
五、要求学生收集民间流传的美丽传说,体会古朴的民风,纯真的乡情。
民间有很多故事,只要学生留心收集,都是很好的作文材料,我每年都在班上举办民间故事会,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口述出来,并编辑成册,让学生阅读,即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也为作文积累了素材。
六、创设情境,展开想象,提高写作能力。
想象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产生各种表象并重新予以组合,形成新的表象的过程。想象往往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而产生的喜、怒、哀、乐、从而刺激大脑皮层,引起表象的运动,从而产生想象和联想。生活是创作之源,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所以从一开学,我就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并告诉他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富有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例,面对中秋明月,苏轼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再如,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领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情感”,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用心的观察。所以就要要求学生有一双会观察生活的眼睛,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等;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生活的范围。在注意观察时,不仅要“身入”事物,而且还要“心入”事物。也就是不能只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应该使我们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伟大与不平凡的东西,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我们的感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甚至也能像名家那样写出不仅能感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的文章。一次作文課上,我把学生带到小溪边,让他们感受现场的气氛,捕捉素材。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既新鲜又好奇,个个兴奋不已,有的站在岸边静静的聆听那潺潺的流水声,有的睁着双眼正在细心的观察;有的干脆脱掉鞋子卷起裤管,来个零距离接触。在大家开心玩的时候,一个学生竟然脱口而出:“清澈的溪水高兴地唱着歌向远方流去”还有个学生大声地说:“老师,我发现鱼儿的嘴巴一张一合的,好像在和我们一块玩游戏呢”......回到课堂,经过现场切身地感受同时又经过我细心指导后,学生的想象更丰富了,有的写“清澈的溪水流淌着河中的每一块石头,那石头就像睡熟的孩子依偎在妈妈的怀里,久久不肯离去。”有的写“你瞧,激流中溪水贱起朵朵水花,就像那晶莹剔透的珍珠在欢蹦乱跳着,真逗人喜爱”。有学生这样写着:一阵微风吹过,镜子一般的水面波动起来,鱼儿成群结队地透出水面,张大嘴呼吸着新鲜空气,偶尔翻个跟斗,激起一圈圈的波纹。小溪流水让它载着我的心愿、我的梦想,驶向那蔚蓝的大海吧。”这样让学生自然地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当中去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文章的主题得一升华。
农村学生的眼里没有林立的高楼,没有精彩纷呈的歌舞,没有变幻莫测的现代背景,但他们却拥有一个比城市学生更广阔更丰富的世界——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那里有高山,有流水,有花草树木,有鸟兽虫鱼,有自然的天籁,有无穷的奥秘,更有丰富无比的人文景观。农村教师要善待这份资源,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在自然中摄取语文素养。让农村学生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民俗文化,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培养素养。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