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案设计与教学的思考

2017-09-28冯文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学案教学学案措施

冯文爱

摘要:学案教学是新教育形势下的新的教学手段,它的出现引领着教学手段的不断前进。本文通过对学案基本知识以及重要性的理解,在分析学案教学现存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为了发挥学案作用应该注意的学案设计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学案 学案设计 学案教学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学案教学的基本知识

1、学案的概念

"学案",即学习方案,它是指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以及生活经验,为了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知识构建而编制的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方案,它是老师帮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连接老师与学生的枢纽,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2、学案的特点

⑴、问题探究是学案的重中之重,它不仅能够引发学生产生疑问,并且为了解决疑问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它也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课堂理论知识的重点。

⑵、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老师通过设计学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独立学习课本知识的能力,并且加以合理分析,进行归纳总结,在学生脑中形成一个关于课本知识的系统的认识。

⑶、阅读思考是学案的特色,学案教学就是为了实现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这必然就必须以学生独立进行阅读思考为主要方式,对于学生所需要独立阅读思考的知识,可以使课本上的已有知识,同时也可以为了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设计一些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比如某项新的科研成果,现代科学的热门话题等。

⑷、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在独自学习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进行较多的巩固练习,不仅能够确保学生自学得到的知识得以正确消化,同时也能够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其在固有知识基础之上的创新能力。

二、学案的重要性

1、学案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工具

所谓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作为课堂主体,掌握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而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然而,学案引入到了教学当中,它就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逐渐的放弃课堂的绝对控制权,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转让给学生,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教学模式。

2、学案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重要途径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注重的是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能力,从而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学案引入到教学之中,则可以为教师以及学生进行交流设立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教师可以在每个同学的学案中不断的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学生也可以通过学案将信息传达给老师。

三、学案教学的现存问题

1、学案中问题的设计缺乏含金量

许多老師过于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因而会瞻前顾后,唯恐学案中问题的设计偏难,一旦学生不能够独立解决,会影响到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信心。因而,在对于学案中问题的设计时往往会选择缺乏思维力度的浅显的、平淡的问题,这样下来,学案中问题的设计就达不到进行思维引导的作用。因此对于学案中问题的设计,要挑选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加大思维含量,循环渐进,让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不断地在进步的喜悦中摸索,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案中问题设计的导学价值。

2、将学案作为同步训练运用

学案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学案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学案设计是学案教学的基石。然而,许多教师在学案设计中在思想上存在误区,将学案等同于同步练习。但是,学案不仅仅包括同步练习,同时学案最为重要的部分是重视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能力,对于问题的自主学习解决能力。由此可见,将学案等同于同步训练是对学案认识的不足,不利于充分发挥学案应有的作用。

3、学案教学没有针对性

许多老师在进行学案的设计时,忽视了学生的不同的知识水平差异,忽视了学生不同的理解能力以及对于新事物的掌握能力,因而对于学案的设计没有明确的针对性,学案设计地较为统一,这样会只是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基础好的学生在适当的学案设计中稳步前进,而基础差的学生却因为学案设计的难度较高,导致逐渐的陷入朦胧的挣扎当中,最终完全的落后。因此,在学案的设计中,老师一定要注意从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出发,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学案,使每个同学都有适合自己的学案。

4、对于学案的定位不准确

通过学案进行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学案为导学,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他要求老师要把学案以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将自己作为辅导学生自学的辅助工具。然而,许多教师却担心由于过多的放任学生自学而导致学生过于自由化,仍然将课堂掌握在自己手中,始终不敢放手一搏。在这样的学案教学中,学案的本身作用已经丢失,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旧的教学模式。

四、学案设计的原则

1、课时化原则。它要求教师必须要尽可能的缩小学案所包含的课时容量。

2、问题化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将课本知识转化为探索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参与化原则。它是指学案在设计时一定要将所有的学生涉及在学案教学之内,实现课堂人人化的目标。

4、方法化原则。它要求教师丢弃以往的直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提倡教师将正确的学习方法传输给学生。

5、层次化原则。这一原则是要求教师在设计学案时,一定要考虑到所有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以及知识基础,确保学案的设计可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要求。

总之,学案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但是其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学案教学的正确运用,充分发挥学案的重要作用,使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备课的变革》, 吴亚萍等著,郑金洲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年9月版

2.《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周小山等著,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3.《高中新课程与探究式学习》, 任长松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版

4.《课堂学习研究:如何照顾学生个别差异》, 卢敏玲等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年10月版

5.《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思维方式案例点评》, 王晓春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案教学学案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高中化学 “学案” 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比例尺(一)”导学案
谈“学案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前置性小研究” : 学案教学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