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史》课程教学探索

2017-09-28赵志凤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探索教学

赵志凤

摘要:本文对《园林史》课程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自编讲义、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和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园林史;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TU-098-4

《园林史》是我院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主要讲授中国园林史内容,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阶段、中国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园林特征以及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等。《园林史》课程在我院开设多年,教师如何讲好这门课,学生如何学好这门课,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一直是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一、《园林史》课程的特点

1、内容多:中国园林史涉及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及成熟后期各个发展时期,每个时期园林的发展都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发展等各个要素的影响,每个时期又有典型的代表性园林,所涉及的历史时代久远,内容繁杂,学生学习和记忆存在较大困难。

2、涉及知识面广:园林史课程涉及历史、建筑、植物、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要学好该课程,就要涉猎多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

3、实践教学难度大:一是一般院校园林史的学时数都在32-64学时之间,课时少,没有充足的时间安排实践教学;二是园林史课程也一直被认为是理论教学课程,没有实训实习的必要。因此安排实践教学有较大难度。

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能力有较大差距

我院园林技术专业招收的学生既有高中毕业生,也有中专毕业生,高中毕业生所学知识比较扎实,而且知识面较广,接受能力较强,因此也有较大的学习兴趣;而中专毕业生中专阶段所学专业不同,对某些方面知识擅长,但知识面较窄,接收一些教学内容有一定难度。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园林史课程内容繁杂、涉及知识面广等特点,部分学生由于知识不全面、产生畏难情绪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3、缺少适合的教材

目前的园林史教材较少,已有的教材多是既包括中国园林史的内容,又包括外国园林史内容;讲解透彻的教材内容繁多,简化的一些教材又缺乏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并不适合我院园林史课程教学使用。

4、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脱节

中国园林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中国古典园林史,教材和参考书籍中的内容主要也是有关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对于现代园林少有系统、全面的阐述,因此按照教材内容教学只会使学生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相关知识,难以和现代园林结合起来,造成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的脱节。

三、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园林史课程的特点及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尝试和探索。

1、自编讲义

目前的园林史教材有些内容全面透彻,但对于我院实际情况来说,并不能全部进行学习和讲解;有些教材内容又过于简洁,一些知识点没有讲透彻。针对这种情况,我院教师自行编写了适合本院学生使用的中国园林史讲义。该教材的编写是根据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内容选取上注重全面、突出重点,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该讲义的内容除了一般园林史教材中都包含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园林类型,代表性园林及风格特色,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等内容,还结合本地的一些有特色的公园、游园,加入了现代园林的相关内容,并在这些现代园林中体会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术和造园手法的应用,将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内容作比较,做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该讲义除了增加了有关现代园林的内容,还对以藏族园林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园林进行了较详尽的介绍,这是因为每一届都会有少数民族学生在园林技术专业学习,通过讲解少数民族园林知识,使学生能了解少数民族园林的特色,增加民族自豪感,同时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少数民族园林知识令他们感到耳目一新,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该校内讲义的编写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和园林欣赏水平的提升。

2、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同时不断丰富教学资源

目前园林技术专业的课程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不用考虑时间和空间问题,随时能够让学生看到各种代表性园林的图片资料,增强学生对园林的感性认识。但课件用多了,学生也失去了新鲜感。因此在教学时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同时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比如百家讲坛中涉及园林的内容、一些电视节目中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介绍和欣赏,有声有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时间有限,则向学生推荐一些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丰富园林史相关知识。教师也主动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角色互换,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教学中打破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分组、提前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某一项内容的讲解。学生需要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充分准备所讲内容,课堂上进行讲解,师生一起进行讨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角色互换,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查阅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識。

(3)课堂讨论:组织课堂讨论,针对某个问题大家各抒己见,为了讨论起来每个人都能有话题,有观点,可以提前布置讨论题目,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这种教学方法能加深学生对所讨论问题的印象,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4)实践教学:利用本地现有的园林景观,将现代园林的知识融入到园林史课程的教学中,在现代园林中体会古典园林造园技法,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以达到园林史课程的教学目的。

3、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园林史课程的特点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讲好园林史课程,教师要涉猎各方面知识,要多创造机会对各类型园林进行实地考察,切实了解园林的发展过程及各类型园林的特点,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才能被学生接纳和认可。

4、课程考核

注重过程考核,针对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一些任务,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进行讲解或讨论,根据每一项任务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写出课程学习总结,学到了哪些内容,对哪些内容感兴趣,想了解哪些内容,教师作为今后教学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张伟、胡启国.《中外园林史》课程教学方法探析.吉林农业,2012,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索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