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打造高效课堂
2017-09-28李志军
李志军
摘要: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需要教师的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不断创新教法,打造高效课堂,才能成为一名有效的教师。虽然整体上高中政治学科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教师应把尊重和创新结合起来,上把握教材的精髓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细节,构建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教学体会
· G633.2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经过多次新课改培训和教育教学实践的展开,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卓有成效。但是在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除了收获喜悦和快乐,还深感其中的艰辛和困惑。一方面,施教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潜能,课堂的高效,并坚定了贯彻新课改理念的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如何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不断创新教法,打造高效课堂?笔者结合自己在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得。
一、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函數式“细”化经济、哲学道理
高中政治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其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思想教育色彩,这让我们很容易忽视其科学性。其实从科学性的角度上看,虽然整体上高中政治学科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关系”时,文中有一个结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给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是由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共同决定的。(因为价值量是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那么其中的“决定”可以看作“相等”,置换一下,不难得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结论。进一步思考,当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了,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如何变化呢?结论是不变。依据是“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时我们就可以借用数学相关知识,可表示为:xy=k(y为单位商品价值量,x为社会劳动生产率,k为一个常数),这是一个“双曲线”函数。而由于:“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正比的(根据劳动生产率定义),“单位商品价值量”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反比的,这样:xy=k不变。由于用了反比例函数,以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单纯语言解释效果好多了。
二、注重过程细节-用新素材“亮”化课堂教学
课堂细节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而成功的教学定离不开精彩的课堂细节。西方有谚:“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细节决定成败”,关注课堂细节,要注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关注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课堂细节,要求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味与追求。目前高中新课程政治教材,融入了新课程理念,体现出注重过程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专家们已经就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做了周到、细致的预设,所以下一步关键就是看教师如何把握运用教材。作为教师就应把尊重和创新结合起来,通过把握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细节,构建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课堂,尤其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亮点”掀起一浪高一浪的高潮。
例如:讲授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四课“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框题时,笔者考虑到课本所给事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后得到解决的几个案例已经远离舆论关注的热点,时过景迁,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于是就向学生讲述之前在电视上看到的案例:某市政府,在没有经过充分论证、未广泛征取市民意见的情况下,在闹市中心建了三座立交桥。这三座立交桥建成使用后,群众把它们分别叫做“新加坡”、“越南”、“土耳奇”,同时配有相关的图片,“新加坡”、“越南”、“土耳奇”(土而奇)的桥名马上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们纷纷议论、猜测起来,想弄懂这桥名到底是什么意思。当大家知道原来“新加坡”是指新增加的坡、“越南”指越发行路难、“土耳奇”指土气而且奇怪的意思后,没有不笑出声来的,同学们纷纷称赞:(市民)太有才了,高手在民间啊!我借机把学生引导到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以及政府接受监督的重要性上来,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笔者也教得轻松了许多,顺畅了许多。
三、拓展备课视野-让大备课“厚”化教师底蕴
作为教学过程的准备活动必须环节——备课,具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区分,广义备课是指教师在一定教学理念指导下,强调合作,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重知识、重技能,更重学法、重能力、重应用,充分开发教学资源的一种备课方式,因此也叫大备课。大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教师的一堂好课包含了他一辈子的教学修养。实践也证明一名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教师特有的教育素质,确实对于他上好一节课起了潜移默化的决定作用。
因此,教师须终生刻苦学习,勇于实践,顽强进取,对业务精益求精。为此认真细做好广义备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系统学习不同版本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学习与本课程前后有联系的相关课程材料;经常翻阅有关的期刊杂志,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收集与教学有关的鲜活素材;还要学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多参看教学改革方面的书籍文章。信息化社会,尤其要重视通过网络开阔视野、查找文献、收集资料,进行学习、研究。此外,做好广义的备课不仅要求一个教师的知识量的储备和增添,也应包括其日常见闻的广大和人生经历的丰富,还包括其人文思想的加深和精神境界的提高。毕竟,一个教师的学识、见闻、经历、体验、思想,都可能被经意或不经意地在某个时间带进课堂,成为他教案上看不见的部分,化为影响学生的雨露和养料。
总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尊重和创新结合起来,上把握教材的精髓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细节,构建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荣伟《新课程改革”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2、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李静。备课要备三个实际http://zzz.zjqzez.com/
4、吴作武。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怎样备好课http://www.edu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