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材料题解析策略

2017-09-28黄海军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思维拓展

黄海军

【概要】材料题是两年来中考地理试卷中必考的一类新题型。材料分析题中的“材料”主要来自各种新闻媒体对国内外热 点问题、焦点问题的报道,其内容一般涉及人口、资源、环境、国际冲突、科技 发展、重大工程等人类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学会解析地理阅读材料题,是学好地理、会用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对进一步提高学生捕捉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头脑是很重要的,因而,探讨阅读材料题的解析方法、把握解析规律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中心主题 思维拓展 规范简明

中国分类号:G633.55

材料题是两年来中考地理试卷中必考的一类新题型。分值在卷面上占到五分之一左右。 这种试题的材料来源广、开放性较强、答案灵活性大,解答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因而不少同学对答好此类题目缺乏信心。为了帮助同学们克服心理障碍,适应新型试题, 提高答题能力,下面谈谈这类试题的基本特点和解题思路与技巧。

材料分析题中的“材料”主要来自各种新闻媒体对国内外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的报道,其内容一般涉及人口、资源、环境、国际冲突、科技 发展、重大工程等人类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这些背景材料虽然都来自课外,但经过命题者的精心设计,又都与课内知识结合较为紧密,因而试题的综合性、实践性较强,重在考查同学们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充分体现了 “在生活中学习地理” 和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的崭新的地理教育理念。学会解析地理阅读材料题,是学好地理、会用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对进一步提高学生捕捉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头脑是很重要的。

第一步: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审准题意

教师指导建议:审题时必须认真阅读材料,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明确材料的中心问题及属性,理清它们与地理教材中哪些知识、规律和原理发生联系,明确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只有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斟字酌句,深入领会,才能迅速地从所给材料中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进而准确答题。

学生活动建议:本步骤首先学生整体上阅读图文资料,通读文字,如果有地图仔细审阅地图上的地理事物,文字要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是考相应哪个考点的地理知识,在地图上要注意已标记的图例,是山脉还是河流,是什么矿产还是农作物,有哪条重要的纬线、经线经过,处于什么样的地理位置上,相邻的海洋和国家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在头脑中形成对图文资料整体内容的把握,再到图文中去落实,比较分析得出全面科学的结论。

(一)综览全图分析要点确定答题思路,分析如下:[例1]阅读台湾省地图回答问题。

1、钓鱼岛为( )填写序号。2、台湾省西隔台湾海峡与我国( )省相邻。

[解析] 首先确定考点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台湾省。思考台湾的领土组成和地理位置。在自然地理中我们在头脑中要把他相邻的海洋,海峡迅速闪现。确定钓鱼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的一部分,和大陆的福建省距离最近。看地形区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东部为山脉,回想西部分布着什么地形呢?稻米甘蔗和经济作物等种植在台湾的什么地形区呢?综览这道题主要考了台湾的自然特征,分值较小,其实是很容易得分的。

(二)寻找材料中关键的词语和语句来作答

在文字题中,对材料的中涉及到的数字和表格以及关键语句的分析至关重要。

材料一:我国1993~1999年石油产量由14000万吨增加到16000万吨,增长了14%,而石油消费量由14700多万吨增加到19900万吨,增长了35.4%。

材料二:中东地区虽然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地区,但是中东作为西方大国的传统势力范围,我国很难在本地区获得稳定且价格合理的优质原油。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不仅为我国改革开放提供了稳定和平的周边环境,而且有利于加强与成员国内部的经济、文化交流。

(1)我国石油进口量随时间的推移,呈现明显的 趋势。

(2)材料一反映的我国石油的产消关系是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因此,加强能源的勘探和开发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之一。

材料解析石油作为世界重要的战略性物质,已越来越成为各国军事、外交的重要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石油生产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材料一反映的主要是中国石油需求增长超过产量,进口量逐渐增大;材料二反映我国在世界石油最丰富地区获取稳定供应的难度。要答好本题,既需要我们深入理解课本的相关内容,更需要我们关心时政地理,善于从不同渠道获取收集地理信息

第二步:联系教材,拓展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教师指导建议:在有一些材料题中关键信息在所提供的材料中再也不能直接找到,而需要答题者以所提供的材料为背景,参考点,综合运用平常所学,创造性地进行作答。关注这类题目的解答技巧是:一是需要学生平时就养成对问题的全方位的理解、思考。二是要设法对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积极的发散式思考(不断围着问题去进行),尽量打开思路。让学生多适应这类题型的解法建立良好的答题心理准备和情景,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学生活动建议: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联系教材,就是要求在阅读材料、审准题意的基础上,积极寻找考点知识与课本内容的融合点,努力捕捉解答问题的切入点,学生平时就学会从材料中的蛛丝马迹,或者是关联其的相关背景信息中去寻找答题支點,这对解答者的答题水平要求是更高了,不仅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多注重知识经验的有效积累,更要注意到这类题的一些常规技巧,以便能够很好应对乃至超常发挥。

第三步:规范答题语言,要简明扼要,做到科学、完整、周密

要检测同学们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因而答案的弹性较大,不像“填空题”、“选择题”那样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重视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答题时做到:①有条不紊,读懂要点。②语言精炼准确。③保持卷面干净有序,避免错别字。

总之,让学生学会解答这类阅读材料题目,不仅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掌握技能技巧,还可以很好的培养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思维拓展
抓住关键环节,让学生学会习作
初中作文教学的思维拓展与创新分析
思维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文言文教学进行思维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浅探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问题导学
传统做法,现实意义
尊重儿童想象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