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合作学习谈高效课堂的创建

2017-09-28曾文静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高中教学新课程

曾文静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实现高效课堂是所有教师努力的目标。本文阐明了实现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构建学习共同体,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深入实施和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新课程 高中教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学习共同体及其构建

1、学习共同体的概念

学习共同体(1earningcommunity),顾名思义,是指共同学习的团体。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班级中的每一个小组都可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學生分享彼此的想法、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本质就是师生应该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2、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意义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终身学习者,在学习共同体这种崭新的学习型组织形式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者。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意义在于:(1)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和生生间通过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促进自身的不断完善,促进所有成员的共同成长。(2)学习共同体中所有成员地位平等,交流氛围民主和谐,师生共同合作、相互依赖、互相帮助,能促使每位成员克服自我,相信自我并挑战自我,是帮助每位学生从课堂中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的巨大推动力。(3)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拥有共同的学习目标,而每个人接受的又是适合自己的挑战,实现个体的真正成长,是帮助每位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载体。显然,创设一个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敢于迎接这个挑战,获得的回报也是无可比拟的。

二、新课程背景下建立有效学习共同体的方法初探

1、 “课堂预报”,让课堂不再启而不发

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桑代克在他的准备律中告诉我们“学习者有准备而且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无活动就会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其活动也会感到烦恼”。也就是说,学习者如果对预知的学习活动有所准备的话,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也时常按照计划来组织教学。如果能够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计划中来,定时给学生“课堂预报”,做到学期初公布学期教学计划,月初公布月教学计划,周前公布周教学计划,提前一天公布课时教学计划。那么大到学期教学计划,小到课堂教学目标,学生都能了然于心,还能结合自身实际对教学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师生共同修改,就能增强学生对教学计划的认同感,也就为建立有效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提供了保证。同时再要求学生相应地制订出自己的学习计划,就能减少他们学习和预习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和紧迫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主动提问,“启而不发”的现象也就成为过去时。

2、 “沉浸体验”,让课堂不再是教师的孤军奋战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体验到过这样的时刻——当倾心投入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忘了时间的存在。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赖把这种现象称为“沉浸体验”,指的是“人们生命中全身心投入某事并尽情享受其快乐的时刻”。显然,对于教育和教学来说,“沉浸体验”只是一种比喻,但留给教育工作者的启发却是:不是学生不能在学习中感受快乐,而是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和方法阻碍了他们的主动参与和快乐体验。

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沉浸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沉浸体验来自于难度合适的挑战,挑战过高会让学生望而生畏,难度过低也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如果给他一个跳起来刚好够得到的苹果,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发现学习活动原来是如此有趣。具体说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首先,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学习目标的体系和教学任务的难度梯度,从而在组织教学中安排多元化的学习任务,使不同的学生接受到的都是比他的现有能力稍高一点的挑战,也就能激起他的内部动机,使他在挑战过程中体会到沉浸体验。其次,通过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将他们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并通过营建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于沉浸在其中。再者,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依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安排不同的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为团体做贡献的同时收获成就感。最后,相信学生的能力,给每个学生公平的机会并为之提供适当的平台来展示,并在展示中认识自己,实现自我认同,从而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学习共同体的成功建立,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课堂中,去体会课堂中的“沉浸体验”,感知学习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快感。

3、积极评价,让教学三维目标不再流于形式

学习共同体中,学生和教师共同反思课堂的经历,庆祝取得的成就,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和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评价,对不同表现的学生都给以不同程度的鼓励,让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尊重和赞赏。同时也让学生参与到自己评价自己、小组成员中相互评价的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并学会欣赏他人。这正是新课改中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要成功实现,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意识到给学生积极评价的重要作用,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给学生合理点评。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到的,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积极的鼓励,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

其次,利用“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的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由此可见,如果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保持高期望,并不断地向学生暗示这种期望,学生就会自觉地朝着教师希望的方向发展,从而不断进步。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努力创建学习共同体,将使课堂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 的跨越,在有效提升课程教学品质的同时,做到以生为本,真正全方位提升学生能力,从而实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目的,新课改的意义也就得以彰显。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高中教学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