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中的困境与对策
2017-09-28李玉兰
[摘 要] 随着“翻转课堂”在国内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尝试利用“翻转课堂”来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结合“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分析总结 “翻转课堂”在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明辨是非能力,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以及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都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挑战及对策
中国分类号:G633.2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革新一直是高等教育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何实现教学重心由教师“教”向学生“学”的转变,建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近年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掀开了教学改革新的篇章。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又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1] 近年来,“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外学校的欢迎,这种方式在学生的学习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外所取得的实践成果大多是鼓舞人心的,已有的大部分研究结果都支持翻转课堂要优于传统课堂,但国内高校对该模式的实践应用则显得相对谨慎,而“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境更是不容忽视。
一、“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政课实践中面临的困境
(一)教师素养欠缺,导致教学组织欠佳
尽管一直强调,“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但勿庸质疑,教师在整个教学工作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翻转课堂”中,信息化的教学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是否真正转变,教师能否真正从一个以“教”为主的角色向以“导”为主的角色转变,教师是否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包括视频拍摄、录制、剪辑等技术),教师的在线辅导与交流是否及时到位等,都将影响“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忽视,导致学习实效欠佳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决定“翻转课堂”是否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与美国的学生相比, 我国的学生受家庭背景、情感體验、教育教学体制的影响,考上大学后,忽视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与初、高中相比大大减弱。再者,我国的不少大学生习惯了填鸭式的灌输,不愿意自己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不愿意课前自觉学习视频资料。而且由于相互合作学习的意识比较薄弱,在课堂讨论环节, 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思想上的忽视,将直接导致学习实效欠佳。
(三)大班教学,导致教学互动欠佳
要求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以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这是“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中无论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是学生之间的交流,都必须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班级人数越多,教师能够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机会就越少。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在总体学校教育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一个班级学生人数的多少,即班级规模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学生能够获得的教育资源的多寡。因此班额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课堂上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交互频次、交流深度乃至教学实效性。
在西方发达国家里,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班额都比较小。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有关班额的调查显示,其成员国小学和中学的平均班额分别为21.6人和23.9人,大学的平均班额低于20人[2]。
在我国,各级学校的班额一般都有50人左右,而在我国高校,由于思政课师资配置不够等原因,往往是采取大班教学,2-3个班甚至是4-5个班一起上课,一个课堂上往往是容纳了上百人乃至几百人。一个教师面对如此人员众多、空间拥挤的课堂,仅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就是一个很大挑战,更何况还要在课堂上实现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小组共同活动,这无疑是具相当大难度的。
二、推进“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政课实践的对策
翻转课堂的兴起对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是一场颠覆性的变革,但在我国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践遇到了一些困难与挑战,如何充分运用“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解决高校思政课实践中的困境并提升课堂的实效性,是当前“翻转课堂”融入高校思政课亟需研究的重大课题。
1.加快“翻转课堂”本土化研究
1.1推进理论研究
“翻转课堂”作为外来成果引入中国后,其本土化的实践已经在部分学校开展教学改革实验,面对实践中的困惑及观念上的疑虑需要有符合中国教育环境的理论来做支撑。而高校作为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的主要阵地,具有能激发创新思维的独特人文环境,拥有较大规模、先进程度很高的科学实验条件,以及数量巨大、源源不断地脱颖而出的高水平研究人才,在探索性较强的前沿理论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3]。加强翻转课堂本土化理论研究,高校责无旁贷。
一是要充分发挥高校已有的人才智力优势,建立“翻转课堂”研究中心和专业研究队伍,加强“翻转课堂”课题研究。不断探讨“翻转课堂”理论前沿及本土化的转化,致力于超大班额条件下如何有效实施“翻转课堂”,学生自控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如何监控学生课外学习、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信息技术条件不足的情形下如何确保“翻转课堂”所提倡的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成绩评定学生和教师的教育现况下如何测量“翻转课堂”发生的有效学习等问题的探讨和研究。
二是要整合各高校优势资源,将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开发并整合起来,建立各高校甚至是高校间联网的师生交流网络,以便信息共享和教学经验交流。依托C9联盟等教育品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学科,充分利用C9联盟等高校教师和学科的优质资源,联合开展教学与教改研究, 联合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青年导师队伍培训,联合制作和发布精品视频,提升高校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视频质量,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目的。endprint
1.2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具有先进性,但“翻转课堂”的表现形式不应该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教师在“翻转课堂”实践中要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教学范式,不断丰富和拓展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我国高校的思政课因其高度的思想性和鲜明的政治性而显得与众不同,但作为大学的一门专门学科,它与大学其他学科在学科建设上并没有根本性区别。在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试验中可采用“微课程教学法”,它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实效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可尝试利用微博即时、广泛、互动的传播优势,将微博的功能特征与思政课的教学紧密结合,以此来提高教学实效性。同时我们还可以把当下应用广泛、受青年学生欢迎的QQ、网络社区和微信等信息平台融入翻转课堂中来,建立以学校、学科、年级或班级为范围的信息交流“群”。教师既可以通过“群共享”发送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又可以在这些“群”里与学生即时互动;学生既可以完成课前知识的学习,也可以课后通过“群”对课堂上还没有完全弄懂的知识进行在线交流;教师甚至还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平台了解、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在“群”里参与学习的情况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
总之,“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不是教条,实践中不能生搬硬套,而要立足实际,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
2.着力教学视频建设
“翻转课堂”的实施有两个基本步骤,一是教学视频制作,二是课堂教学组织[4]。因此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学视频的质量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2.1提升教师教学视频制作技术能力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高校精品课程网、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等多个教学视频网站。此外,超星视频教学网、网易公开课程网、微课网也积累了丰富的视频教学资源,这为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资源基础。
但并不是所有的网络教学视频拿过来就能为自己教学所用,高校思政课存在不同教材版本,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也不尽相同,还有就是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其内容的多变性和时效性,使得网络教学视频资源滞后或过时,根本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要求。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必须自己动手制作符合教材版本、课堂要求和学生特點的教学视频。
一般来说教学视频制作基本分三步:第一是视频录入,第二是编辑制作,对视频、音频进行剪辑、合成、特效处理、音频特效处理、调色、加字幕等等,第三是合成输出,用软件生成想要的格式存在电脑里。教学视频的制作涉及到的硬、软件比较多,教师必须要懂得录屏软件、手写板、数位板 、电子白板 、录像(摄像机、手机、相机)、Pad、PPT等技术知识和设备使用方法,对于一线教师尤其是“4050”教师来讲,还是有相当大的技术难度的。要想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就必须提升教师教学视频制作技术能力。
2.2重视加强对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不单单是一个教学视频制作的技术问题,关键还是视频教学中学习任务的设计。课前学习是通过教学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来实现的,教师如何利用教学视频实现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指导和督促检查,是“翻转课堂”使用教学视频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视频制作过程中要重视和加强对学习任务的设计,然后制作成“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的内容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问题设计、学习测试、问题档案和学习反思等。要通过学习任务单让学生知道怎样开展自我学习、学什么内容、掌握哪些知识点、达到什么目标等,并通过学习测试检验和反思自己学习效果。“学习任务单”设计的核心是问题设计。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诱导即为教师的引领,引领过程体现在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出、解决过程。也就是说教师要用问题的形式把所需把握的重难点或其他知识点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处于不断思考的氛围中,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把握教学重难点或其它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设计学习任务单时要认真研究教材,根据教材精准分析学情,摸清教材特点、重点和难点,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设计出由浅入深的有差异的问题。
一个好的学习任务单,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为基本方式,注重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成功开展“翻转课堂”的有效方式,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支架。[5]
3.推进 “翻转课堂”协同教学
大班额教学一直是困扰高校思政课实施“翻转课堂”的难题。对此,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降低课堂容量”的观点,认为小班制“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空间,也能让教师能够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6]并呼吁“教学改革请从小班制开始”。
诚然,从理论上看,小班制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且 “翻转课堂”国外的教学实践也是采用小班制。但在中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小班制改革涉及到教师、教室、电脑设备等教育资源分配和课程建设等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所学校能改变的。因此,小班制在“翻转课堂”的实验中可以采用,但要形成一种模式推广实施则是不现实的。
事实上,“翻转课堂”模式的本质是一种基于自主学习的问题解决学习方式,“翻转课堂”实施与否或成败与班级人数多寡并无必然关联,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大班额条件下实施“翻转课堂”给教学管理和小组活动还是带来一定难度。由此,我们要研究解决的不是班额大小问题,而是基于大班额条件下如何组织教学和开展小组活动。
当前条件下比较可行的一种做法就是采用“协同教学”方式。这里的“协同教学”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合作,负责担任同一群组学生的全部教学或其主要部分。这跟国外有些课堂配有助教的做法相类似。“翻转课堂”下的协同教学,教师既分工又合作(比如教学视频制作),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独立(比如课堂指导答疑),通过集体备课和共同组织教学的方式,既可以提高教学视频制作质量,又能提升教学预设水平;既分解了课堂组织工作,又能高效组织小组活动,最终达成教学目的。
三、结束语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政课实践中所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需要我们长期的研究和探索。但“翻转课堂”给我国教育改革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模式的翻转,更多的是教育观念的翻转,它翻转了我们的课堂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必将对我国的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的方向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2] [6] 刘震,曹泽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3(8)
[3] 张红艳,龙荣培.试析翻转课堂在国内本土化实践过程中的挑战[J].文教资料,2013(14)
[4] 杨建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2)
[5] 金陵.用“学习任务单”破解“翻转课堂”教学难题[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3)
作者简介:李玉兰 女 硕士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部 讲师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